古代咏史怀古诗中秦始皇负面形象分析

2015-10-09 09:19徐辰萍
文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负面

内容摘要:秦始皇是古代咏史怀古诗中常出现的,但奇怪的是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文人笔下压倒性地成为一个负面人物。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史记》的最早导向、文人写诗作文的政治需要和传统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秦始皇形象 咏史怀古诗 负面 原因

在历代咏史怀古诗歌中,秦始皇经常以暴君形象出现,他实施苛政、善用酷刑,晚年还是个不务政事、寻仙求道的昏君,很少有人能提到他一统六国的壮举伟绩。现代把秦始皇称作“千古一帝”,而古代文人为何对他竟如此的“恶言相向”呢?

一.司马迁《史记》的最早导向

后代人们对秦始皇的感知首先来源于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史学成就极高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情调的的佳作,因此也饱沾上了不少个人情感。司马迁借尉缭、侯生、卢生之口指责始皇,实际是在表示自己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看法。很明显,司马迁的这一段评价,对后人了解秦始皇,甚至给整个咏史诗坛的吟咏定下了一个基调。

后人读史了解秦汉,无论是史官还是普通文人,一般都会先去拜读司马迁《史记》,司马迁的叙述和评价成为了古人了解秦始皇行为品德的主要来源,从而使得后世之人形成了秦始皇暴虐的最初形象。再加上后人编史,也多多少少参照了《史记》中的记载,使这一形象更加坐实。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这是现代的眼光和观点,而汉代所撰成的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很多诗人因为种种原因,为《史记》开始的倾向所诱导,从而形成了秦始皇基本负面的这种现象。这是我们阅读古代咏史怀古诗所需留意的。

二.文人写诗的政治需求

诗人之所以吟咏秦始皇,很多都不是因为精研历史有所发现或新见,而是当时的政治需要。诗人为了借古讽今,通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寻仙求道、劳民伤财、苛政酷刑等方面的暴行,来警示当政者要重用人才、勤政勤俭、宽容仁德。虽然秦始皇的作为有好有坏,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对负面行为的批判就更具影响力了。特别是秦始皇的人生经历和最后结局,很能引起统治者的警惕。这些诗尤以一些朝代的后期为多,文人欲以秦始皇的暴政、求仙、劳民等教训警醒当朝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在读史后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到了诗歌中,却多是贬责了。如胡曾《咏史诗·阿房宫》:“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许浑的《途经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这些指责都有反思历史,警示当今的意味。

三.古代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

秦朝重用法治,儒家却重仁政。在秦灭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原大陆一直处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之下,并随着皇权的加强,思想越发体现出儒学腐败的一面来。自从汉朝以来,儒学独大,虽说统治者实施外儒内法的政策来安定社会,但宣传的一直都是仁德教化。文人一般都以儒学为根本,法治的严法酷刑不为他们所接受,从而不会对秦这个以严刑立法著称的朝代有所好感。更有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触动儒士自身的情感,对秦始皇本人更是不会有什么称赞之语。

这种少有称赞的形势随着时代愈见加深,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影响。汉代刚开始推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各家思想依然活跃,比起往后的发展,还是有些“百家争鸣”的社会风潮的。西汉前期的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但东汉班固就批驳秦始皇残忍。唐代虽社会风气开放,但李世民带头讽刺始皇,以后肯定秦始皇的日见其少,而更多的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典型例子,肯定儒家思想而否定法家思想。王安石的《秦始皇》:“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清朝诗人周映清的《始皇冢》:“秦政昔乱纪,刑杀如霆雷。” 这些诗篇明显以儒家的治国之道来看秦始皇的政治统治,意识形态意味非常清楚。

时代进入现代,情形才有根本性的变化。郭沫若在建国之前极力批判秦始皇(《吕不韦与秦王政批判》),但是毛泽东还专门写诗给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之后郭沫若有没有崇秦我不敢下言论,但至少不会再发表这一类的言论了。所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很大的,对文人评价秦始皇和是否以咏史诗的形式否定秦始皇都有决定力。

显然,秦始皇作为古代的君王,其是非本身是一回事,而文人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歌咏评骘的形象又是另一回事。这是我们在阅读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的。

(作者介绍:徐辰萍,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面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远离负面情绪 少些暴躁和火气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安徽输液“负面清单”效果有多大?
安徽:推出临床输液“负面清单”
安徽输液“负面清单”效果有多大?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