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侧重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少将目光投向县域经济,但是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我国各省市逐渐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县域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服务创新等,有效地缓解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压力。但对县域经济来说,传统的金融支持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的要求,不断寻求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做好金融支持的相关配套设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寿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现实矛盾,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目前,寿光有金融机构14 家,银行营业网点147 家,其中县城有59 家,乡镇及以下有88 家;小额贷款公司9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5 家,全市已有保险机构36 家、典当行3 家、证券类机构1 家,拍卖行1 家;全市ATM 机布放307 台,转账电话布放7143 部,农民自助终端布放了201 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金融对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增大,寿光市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2011 年成为“山东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市”。但是,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寿光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具体有:
一是随着邮政储蓄银行战略方向的转变,在全县范围内大量吸收资金,但在县内的信贷资金范围却越来越少。二是县域金融机构收缩严重,信贷管理权限上收削弱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管理角度看,金融支付系统对资金清算业务的直接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尤其是清算差额资金、转支付业务处理等,县域银行在内控管理等方面还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从业务角度看,现代化支付系统出于属地管理的原则考虑,暂不支持县域银行以异地代理者身份间接参与金融支付系统。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个金融机构都加快了金融工具创新步伐,相继开发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保函、信用证、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这些新业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金融机构则开展得少之又少,金融业务这种发展缓慢的态势,很难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民“贷款难”,主要是缺乏有效的信贷抵押物。为了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寿光在全国率先为蔬菜大棚办理了产权证,同时政府对金融机构开展大棚抵押业务给予1.5%风险补偿。
这样一来信贷金额更高,农民授信额度由原来的最高5 万元扩大到100 万元。二来贷款利率更优惠,利率比原来优惠了30%。2013 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情况到寿光市调研,称赞该金融产品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了一条新的有效渠道。
寿光根据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开办了纯信用贷款。在农村市场,金融机构对农户开通“诚信通”免担保贷款。“诚信通”免担保贷款完全是以农户信誉为保证无需提供任何担保,这样既简化了贷款手续,又为农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市区,金融机构开办了“白领通”信用贷款,为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优质企业副总级以上高管人员等高端客户发放信用贷款。
寿光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联名卡+农产品物流园”、“自助终端+农民”、“惠农一卡通+三农金融服务站”等多种非现金支付方式,普及了信用贷款、理财结算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针对寿光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金融机构在其他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既可以借鉴,又可以不断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自身实力壮大锦上添花。
目前,贷款审批权限上收集中后,县域金融机构贷款权限较低,对于基层金融机构,可适当授予全年一定额度的贷款量和单笔贷款审批权;对较低风险的信贷业务要全面对县支行放开,扩大部分优质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对那些经营效益好、不良资产低、县域经济较发达的金融机构要逐步提高业务权限。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信贷奖惩制度。在县级金融机构废除不合理的“零风险”信贷考核制度,避免信贷人员盲目放款,对不可抗力造成的信用违约,相关责任人已尽责的,不追究其责任。
采取“政银保”合作方式,开展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通过引入保险机构,贷款企业无需再提供额外的担保或抵押即可从银行获得贷款。对于那些信用低、处于中高风险状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应以质押、担保贷款的方式为主;对于那些信用好、效益高、管理完善的企业给予安排抵押甚至信用贷款。同时不断完善抵押方式,创新抵押品种。积极探索以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探索以股权、商标权、人寿保单等作为抵押标的办理抵押贷款,探索以具备条件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或收购业务、联保协议贷款等。
在农村,采用信用评定覆盖工程、联保体信用互助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工程对农户开展信用评级。在企业,借助征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用于开展银行信贷联合信用评级、商业承兑汇票评级等。央行应制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贴息、减免税费、定向补贴等,地方政府对贡献大的金融机构颁发年度金融贡献奖等,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谢清河.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4(08):53-55.
[2]闵育鸿.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5):51-53.
[3]徐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思考[J].济南金融,2005(06):70-71.
[4]刘玉生.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研究,2008(02):62-64.
[5]张永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以青海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02):76-78.
[6]贾凤伟,马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理论观察,2005(03):153-154.
[7]秦宛顺,钟行宁.我国县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0(04):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