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思考

2015-10-09 11:56王欢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建议

【摘要】在国际交流日益加强的今天,英语专业教学应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突出增强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类课程之一理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针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课程 建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还应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但由于长期以来语言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一个突显的位置上,文化类课程相对于技能课程仍然处于劣势,导致许多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意识淡薄,交际能力差,难以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我国一些高校英语专业陆续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从作者自身教学经验出发,针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晰教学目的

明晰教学目的是有效进行课程教学的前提。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文化类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体系内其他文化类课程有相异之处。从教学目标来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的首要服务于交际,所以重点不在传授具体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里要指出的是,商务类跨文化交际教学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对商务基本礼节礼仪等的介绍,但师范类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题性还不够突出。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均提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总目标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为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师范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要从理论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知与思考,更应该结合现行中学教材对文化话题和素材进行分析与渗透,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英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厘清教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所以课程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为政治、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礼仪、文学等基本社会文化常识,而更多应该聚焦于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背后的根源研究,如交际的基本原理、行为模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等。相对英美社会文化类课程而言,《跨文化交际》既要对外国文化进行梳理又要兼顾母语文化,且着眼点不在政治历史等大事件上而在于言语和非言语等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的生活文化,如对中西方饮食文化、道歉用语以及微笑等具体行为差别的渗透以及对这些关注意识的渗透。只有做到这些,《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三、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性、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跨文化交际》课程目的不是教授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授课方式,尽可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如小组学习、讨论辩论、项目调查、采访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创设灵感。如讲到中西方在时间使用上的差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两种观点“生活应该是严格按照日程安排来”还是“生活应该是自由和灵活的”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能体会“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两个概念的差别,并能在辩论中实现珍惜时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所在学校所处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外交流相对闭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多,语用环境的缺乏使得学生所学理论比较难以运用于实践,从而使得该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在教学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市面上现有的适合英语专业学生采用的容量和难度适中的课程教材并不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以调整和取舍,突出实践性特点。大量引入文化对比、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知和体验。并适时邀请外教和留学生等做文化专题演讲。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探索发现和总结,如组织其到基督教堂等地与西方朋友过圣诞节和感恩节等,使跨文化教学落到实处。

3.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中西主题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教、留学生等参与探讨,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与英语文化人群接触的机会,使其获得真实情境下的素材,增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减少因信息来源不足而产生的思维定势与偏见,促进文化包容性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文化和言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针对言语行为在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外教和留学生中进行调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交流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鼓励学生经常举办角色扮演、小话剧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内陆地方性高校缺乏多元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太多接触异文化的机会,缺乏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交往和相处的经历。绝大部分的教学素材都来自书本或是网络媒体,文化和交际均具有变化性特征,许多在过去合理的信息可能到当下业已过时,再将间接获得的实用性不强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显然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素材匮乏的情况下上好跨文化交际课是有难度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也要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因此,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新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及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平台等资源,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案例材料用听力音频、影视片段和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引进课堂,并同时建立习题库和相关学习网站,提高课程信息含量,与时俱进,改善教学效果。

四、探索考核方式

《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依据学生水平,参考学生发言与讨论和课堂陈述等平时表现,采取多种多样的期末考核方式。可以是一张试卷,也可以是一篇课程论文。条件允许下还应将情境测试等口试环节纳入考核范围内,以实现课程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目的。

当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应该对教学目的和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将其与其他文化类课程教学区别开来,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真正实现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蓉.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

[3]萧玉麟.论英语专业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J].科教导刊,201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欢,女,汉族,1984年,陕西省紫阳人,研究生,安康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西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几点建议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