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杰
【摘 要】创新群众的文化关系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是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发展对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实行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管理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以建设文化新区、创建文化强区为目标,以文化共建共享工程为抓手,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突出创业创新,统筹文化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文体活动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1 立足共建共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以深入推进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和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阵地网络,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合理统筹,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一是,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共建共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了县文化体育设施品质,体现了文化建设的亮点,带动了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统筹建设和合理利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评,明确三年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确保全面完成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注重长效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进一步完善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大力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品牌,积极引进、培育文化休闲产业和创意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依法强化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 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
一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提倡多样化,必须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两者相辅相成,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二是,属于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正确区分这两种文化需求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明确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推进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快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群众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3 管理创新增强群众文化建设功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紧扣这一根本目的,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切实提高百姓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和谐度,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基础。
1)坚持内容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贴近群众生活、陶冶社会情操方面的牵引力。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大力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弘扬主旋律,倡导新文明,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挖掘创作素材,在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创作营养,写百姓故事、抒百姓情怀,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娱人、自育、育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2)坚持形式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吸引群众参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亲和力。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是有效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的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用科技手段强化群众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高新科技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通过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促进人们和谐共处。
3)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在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创造力。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领域,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群众、热爱文化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始终保持群众文化建设的旺盛活力。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