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

2015-10-08 14:14方波周欢刘海红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城镇化

方波 周欢 刘海红

【摘 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从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智力支持的角度论述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与稳定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

1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1.27%,但城镇化率只是名义上较高,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人群中,有大约2亿多农民工[1]。

2 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2.1 发展职业教育是城镇化推进的保障

城镇化过程的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口与其他经济要素由乡村向城镇的转移,而作为城镇化主要特征之一的人口转移又会受到转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影响。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农民受教育越高,其向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也就越高,因此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相关学校的教育水平、资源有限,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再加上教育问题也不为大多数农民重视,这都使得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下,文化层次不高,从而影响到广大农民工进入城镇后的稳定就业,从而导致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巨大的流动性,而这给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带来的将是巨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深入展开,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但是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广大的职业教育普遍具有知识门槛低、实践性强、就业针对性强、时间短等特点。这些特点,如果政府能够充分加以利用,合理正确引导,通过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民工群体提供相关受教育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岗位技能、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就业自信心,就能够减少农民工在城乡间的流动,提高他们对岗位的贡献度、忠诚度,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从而也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2.2 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

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过程,在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的时候,通过政府引导,让广大农民工中的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可以减少市场中待就业人员的人数,从当让职业教育充当劳动力蓄水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而且能够利用职业教育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作用,提高他们的劳动力素质,为经济的复苏做好人力储备。另外,职业教育对优化产业结构也是行之有效。根据英国经济学克拉克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有如下结论:因为就业收入区别和投资回报区别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中普遍存在,使得国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从处于同一时期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经济情况看,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即农民工就业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但第二、三产业大多都属于技术含量高的部门与服务部门,这点与第一产业拥有巨大不同,从而对从业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接受教育的累计时间分别为七年多、十年多和十一年多,而金融行业中就业人员是所有行业中接受教育时间最长的,多达十四余年。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得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第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必然迎来逐步调整。为了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工的素质,为产业升级夯实基础,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实保障。

2.3 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的相互推进

城镇化的过程通常包括量的提高与质的提升这两方面的内容。而衡量城镇化建设好坏的基本要素也恰恰是量的提高与质的提升,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城镇化水平量的提高是第二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体现,那么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则更凸显在其质的提升上面[3]。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与产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的之后得出如下结论: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在第一产业中将逐渐下降,在第二产业中逐渐上升;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劳动力的比重在第三产业也趋于上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渐次升级。因此,我国资本密集化程度加大后,随着科技进步,第二产业中的就业空间和容纳能力逐渐有限。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最高的,同样的资金投入到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就业空间是第二产业的三到四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地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应该在满足第一、二产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重点地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中去,使其尽力为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输入足够的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 总结

职业化教育与中国城镇化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城镇化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职业教育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城镇化。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

[2]赵玉娟.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苏州大学,2010.

[3]杜睿云.论职业教育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J].经济论坛,2010.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城镇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