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2015-10-08 11:26姜晓马继刚胡靖黄欢陈明惠毛学群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姜晓++马继刚++胡靖++黄欢++陈明惠++毛学群

摘要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又称体验学习,是在世界教学发展综合化的趋势下出现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以服务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图书馆建立大学生服务学习实践基地,是四川大学图书馆的新探索。此文以四川大学图书馆实施的大学生服务学习“114”模式为例,分析服务学习模式在高校图书馆构建的背景、目标、实施步骤、方法及实施效果等,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向大学生学习中心功能转变提出几点设想。

关键词 大学生 服务学习模式 高校图书馆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世界多个国家的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概念由罗伯特·西格蒙(Robert Sigmon)和威廉·拉姆西(William Ram-sey)于1967年在美国南部地区的教育会议上提出,教育界普遍接纳的服务学习的定义为: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又称体验学习,即行动中的教与学,其核心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真实的服务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服务体验中学习知识、反思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富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目前,我国大学生实践的形式主要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主,多强调无私奉献,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和需求却常被忽视,不利于志愿者的成长与发展。若为大学生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注入“服务学习”理念,将“服务”与“学习”相结合,正如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说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将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更高平台。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全面总结多年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的育人工作中,建立以图书馆为平台的服务性学习“114”模式,积极探讨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强化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服务学习在国内外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讨论服务学习模式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论文可谓凤毛麟角,且多从理论角度探讨。余若琪的《从服务学习谈图书馆志愿服务》一文从服务学习观点来讨论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优化;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如洛林·罗伊(Loriene Rov)和凯利·詹森(Kelly Jensen)等编写的《服务学习 把图书馆教育及其实践联系起来》一书,介绍了服务学习在图书馆教育领域的发展状况;再如纳扎罗娃(Muzhgan Nazarova)在2007年讨论了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在图书馆边服务边学习。

在服务学习实践中,国内外高校的教育学、医学以及公共管理等专业较为活跃,常以医院、本地社区及受灾地区等为平台开展服务学习。而以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学习平台的往往是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生,如淡江大学图书资讯系的宋雪芳老师于1999年开设与图书馆相关的服务学习课程,带领专业内的大三学生到图书馆服务,使学生在提高图书馆管理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化其专业知识。

此外,在高校图书馆实践的另一大群体是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汪海波和胡昌平认为图书馆对志愿者本身的研究和关注不够重视,应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关注志愿者的需求,注重体现志愿者的自身价值。夏美华认为目前的志愿者机制过分强调了图书馆对志愿者的管理,而忽视了志愿者自身作用的发挥,有必要从志愿者组织与图书馆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创造一种新的服务机制。虽然目前国内鲜有大学生服务学习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但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蓬勃发展与相关研究为服务学习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服务学习为图书馆的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2 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114”模式的设计原则及理论指导框架

2.1 服务学习“114”模式的涵义、设计原则及优势

纵观对服务学习概念和内涵的诸多阐释,笔者较为赞同美国学者卡拉·康纳斯(Kara Connors)等对服务学习基本特质的总结,即协同合作、互惠、多元、学习为基础、重视反思。这五项特质反映了服务学习的基本理念,亦可视为实施服务学习的基本原则。四川大学图书馆根据该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参考国内外服务学习的案例,设计了以图书馆为平台,以志愿者为载体,实现四个目标的“114”服务学习模式,其涵义及设计原则如下:

(l)“1”个平台

即以高校图书馆这“1”个平台来支撑服务学习活动的开展。服务学习平台的选择是实施服务学习的基础,根据“学习为基础”的服务学习原则,选择图书馆作为平台的优势是图书馆既是一个有服务需求的场所,同时也是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它是一个能够有效满足“服务”与“学习”需求的平台。图书馆的育人职能促使其重视读者的教育培养及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实践学习的机会,紧密联系“服务”与“学习”。

(2)“1”个载体

即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服务学习实施的“1”个载体。来自不同专业、地域的志愿者,不仅能在图书馆这个学习平台上得到专业知识的深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能与自己有着多元化差异的队友沟通协作,满足服务学习的多元要求。此外,志愿者队伍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优秀队伍,他们善于反思,有学习的需求,为持续、稳定地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形成长期的服务学习合作关系提供保障。

(3)“4”个目标

目标是实施服务学习的根本和意义所在,“协同合作”和“互惠”的原则要求服务双方构成平等、互利的关系,一起分享责任和权利。“114”服务学习模式的目标设定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多方面设定,保证服务学习不仅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4”个目标分别是:endprint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强化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

提高学生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锻炼其创造性解决问题及与人合作能力;

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成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互动与交流的桥梁。

2.2 服务学习“114”模式的理论指导框架

服务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它更注重服务与学习的结合,因此服务学习有着不同于一般实践活动的系统的实施方案。目前,针对服务学习实践的理论框架采用较多的是费尔特曼·怀特(Fert-man. White)的四段论,即准备(Preparation)、服务(Service)、反思(Reflection)和庆贺(Celebra-tion),简称PSRC理论框架,见图1:

因该理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故“114”模式采用PSRC理论框架来指导服务学习的实践。PSRC理论框架的内容如下:(l)准备阶段根据服务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2)服务阶段针对图书馆的需求,结合服务和学习课程在多元环境中进行有意识的服务;(3)反思阶段通过对服务实践的体验、观察和感悟来进行总结和提高以促进学习与服务,该环节渗透在整个服务过程中;(4)庆贺阶段通过评价和奖励的方式肯定和表彰学生成绩,让参与者充分意识到服务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其继续参与服务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3 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114”模式的实践

根据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志愿者将经历探索、澄清、理解、活化和内化这五个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观察中体悟,最终将知识内化,提升其综合能力。为让学生志愿者完整经历经验学习,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114”模式依据怀特提出的四阶段PSRC理论框架,即准备、服务、反思、庆贺这四个阶段,来开展具体T作,内容如下:

3.1 准备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服务学习的目标、平台、载体、内容以及活动的前期宣传和培训T作。除此之外,还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作为重点,具体而言,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建立科学、高效的队伍管理和运行机制。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在图书馆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总队设总队长、副总队长、总队队长助理,日常T作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七个分队,队员每人每周的服务学习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这种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图书馆的服务学习实践压力不大、热情不减,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服务。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

其次,制定利于学习和知识内化的规章制度,保证服务学习效果。包括《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章程》、《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例会制度》、《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队员管理制度》等,规范学生的自我管理,为学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与条件,尤其是《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例会制度》,定时要求志愿者互动与反思,利于志愿者通过实践中的思考和体悟来促进学习和进步。

另外,设立专职指导老师培训、指导大学生服务学习。图书馆办公室设立专职老师岗位,并在多个岗位设立兼职老师指导学生。培训分为三步:第一,新队员上岗前培训,包括志愿精神阐释、图书馆业务技能和相关规章规范、图书馆主要资源及服务等培训内容,第二,新队员岗位培训,由图书馆相关岗位上的老师进行具体指导,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三,信息素养及能力培训,图书馆老师采用专题讲座和上机实作的方式,为志愿者同学提供文献阅读方法、课题研究方法、不同学科的电子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指导。

3.2 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是服务学习实践的主体部分,志愿者通过在服务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逐步从“经验学习圈”的探索阶段向澄清阶段转化,在此过程中,志愿者不断修正自己对事物已有的看法,更深刻地理解和看待事物。服务阶段,既是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体的服务学习课程内容如下:

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图书馆结合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工作安排,在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所长的同时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队网站”是在图书馆技术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由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学生进行设计、编程及维护;

提升学生服务能力的课程:志愿者在专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培养了服务图书馆和读者的能力,如直接参与图书整理、排序、上架及维护工作;参与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指导、咨询工作;引导读者文明使用图书馆等;

增强学生社会发展综合能力的课程:志愿者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与阅读专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和与队友的团结协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通过开展志愿者队内部的管理工作,帮助志愿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行积极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队伍组织机制建设。自2006年起,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参与了四川大学图书馆连续九年举办的“大学生读书节”和“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周”等全校性大型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独具特色且富有意义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把图书馆放入口袋——移动图书馆使用达人征集”、“‘让我听见你的声音方言朗读”、“‘微拍电子书”、“人工印刷接力”、“‘微书评征集”、“旧书换新装”、“川大热书榜”等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以更加活泼、新颖的活动形式贴近并深深吸引读者,不仅使得阅读推广活动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还使志愿者们的诸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提高以阅读和信息检索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课程:根据志愿者同学所需,图书馆老师定制了与阅读及信息检索相关的系列讲座及活动,如“信息检索与利用”、“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撰写学术论文”、“现代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等,在此过程中,志愿者既是策划组织的参与者,也是培训的受益者。endprint

3.3 反思阶段

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反思是服务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从“服务经验”中提取“学习因素”的关键。根据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志愿者在服务学习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的态度、信念、期望、行动及影响等,将加深对服务学习和自身的全面了解和思考,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将知识内化,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志愿者通过书面总结、工作日志、自我评估、小组讨论、口头报告、面谈、知识竞赛、例会等形式,从“我做了什么”、“我学到什么”和“改变了我什么”等维度来对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与其他志愿者更好的协作方式、搭建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学科专业的学习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其中,各种形式的例会是志愿队员进行活动总结、交流、分享和反思学习成效的常规的、重要的形式。

3.4 庆贺阶段

在服务学习中,志愿者如全面经历了探索、澄清、理解、活化和内化五个阶段,他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方面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心智也逐步走向成熟。庆贺阶段是全面展示志愿者们服务学习进步成果的重要阶段。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庆贺阶段,主要采取了多元评价与奖励的方式,开展“志愿者之星”、“优秀组长”、“优秀分队”“十佳志愿者”等荣誉评选,让志愿者享受伙伴间的相互信任支持、共同学习进步的喜悦。同时通过建立创新学分制来对志愿者进行奖励:对完成服务学习30小时以上的学生给予“志愿服务证明”,每个学生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以认可和鼓励学生。

4 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114”模式的特点分析

从服务理念上看,基于服务学习的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单向“服务”、“奉献”理念向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互惠理念转变,得到更多同学的推崇和欢迎,有助于志愿服务模式的长效发展,有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信息中心向多功能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转变。

从组织保障上看,敬业、热情、高效的团队有助于推进服务学习的专业化进程。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指导老师团队是由具有多个专业背景、较高学历和职称层次的专业馆员组成,他们关爱学生,爱岗敬业,能为志愿者队员们提供较高水平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建立大家庭般温馨向上的团队文化,虽然志愿者队员们每学期都会有招新、退出等情况,并历经十次换届,这支队伍仍是校园内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专业特色志愿者队之一。

从图书馆的功能上看,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的实践为图书馆服务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05年11月起至2014年底,全校共计7732名学生参与图书馆志愿队,学生来源覆盖文、理、工、医所有学院,服务学习时间累计253164小时,四川大学图书馆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基础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获得了“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根据我们对四川大学图书馆第八届志愿者总队干部的毕业去向的调查显示,服务学习的经历给了志愿者成长的正能量,使他们在就业、深造等多方面具备优势。

四川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学习的运行中体现出“合作、互惠、多元性”三要素:一方面,学生与图书馆是一种合作关系,双方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或沟通机制,在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参与中,一起工作,分享各自的权利和资源,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学生在图书馆的服务性学习群体适应多元文化和合作,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域及不同的学院、专业,生活背景和学科背景等具有多元性,通过参与策划、实施图书馆多种形式、多重内容的服务学习活动,相互磨合,取长补短,扩展和丰富了自己知识结构。

5 对服务学习模式的思考

四川大学图书馆服务学习的实践尚有诸多需要探讨和改进之处。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服务学习理论的引入,进一步参与学校创新型人才体系建设,更是需要探索和研究。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建立服务学习模式发展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服务学习理念逐步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对服务学习研究的基础较为薄弱,多限于理论探讨和对国外案例的研究,在本土的实践中仍面临许多具体问题,如服务学习机制的建立健全,服务学习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服务学习课程的科学评价,服务学习课程开展的模式和组织保障问题等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服务学习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故如何建立服务学习模式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我们下一步着重研究的课题。

第二,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为服务学习实践提供学理论证。相比较美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我国内地对服务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有许多不足。服务学习是对传统理论进行创新,我们在学习国外服务学习理念和案例的同时,更需要结合我国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对服务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具有推广意义的服务学习理论框架。

第三,探索大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服务学习模式。在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活动中,最受关注、最优的形式就是能提供专业性服务的活动,如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进行医学护理,电子专业学生为社区修理电器等。对于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技能的提高是其学习的核心,那么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优势来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