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奇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阅读国内关于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战术的文献,从发球、接发球、底线进攻和上网技术上探讨了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主要技战术特点,为提高我发展我国网球整体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网球 技战术 发球 接发球
网球技术是指在网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完成击球动作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在网球比赛中,战略是运动员整场比赛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对手选择、制定的比赛方案。战术是指在比赛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是对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实施办法。它可以在整场比赛中不断变化,以便适应及破坏对方的战略、战术。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关于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战术文献,归纳了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主要技战术特点,从发球、接发球、底线进攻和上网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为提高和发展我国网球技战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一、发球——注重旋转和落点的控制,弥补力量和速度的不足
发球是网球基本技术之一,也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影响的重要技术,并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运动员往往借助快速有力、旋转变化强、落点刁钻的发球直接得分或给对手的接发球造成困难,占据场上的主动,为自己下一回合的进攻创造机会,因此发球是网球比赛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网球运动员的发球不仅仅单纯追求力量和速度,更注重落点和旋转的变化。男子运动员发球直接得分则经常能出现,都带有强烈的旋转,并且落点非常刁钻。女子方面也通过落点刁钻、旋转强烈的发球也经常发出ACE球。
我国运动员在体型和身体素质上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发球的速度和量,我国运动员的发球速度一般都要比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低10至20km/h。因此,在发球速度不占优的情况下,我国运动员一方面要改进技术提高发球速度,更重要的是在发球的旋转和落点上下功夫,通过旋转的变化和落点的精确控制来弥补力量和速度上的不足,不应盲目追求力量和速度,并保证发球的成功率,减少双误。
二、在保证成功率的基础上提高攻击性
接发球一般处于被动地位,但处理得好会减少被动,把比赛转入相持阶段,通过高质量的接发球甚至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直接接发球得分或为自己的下一阶段进攻创造机会。要提高接发球的攻击性就要尽量把球回到让对手感到不舒服的位置,并尽量将球回击到底线附近,给对手的下一次进攻造成困难。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接向对手正手位的比例大约为50%,接向对手反手位的比例大约为45%,而在费德勒与穆雷的比赛中,费德勒将57%的接发球回击到了穆雷的反手位,而穆雷在接发球中将72%的球都回击到了费德勒的反手位,二者都通过将更多的球回击向对方的反手位给对方接下来的回击增加了难度,使自己占据主动。
因此,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通过在保证接发成功率的基础上,主要将球回击至对手的反手位,给对手的进攻造成困难,以提高接发球的攻击性。
三、底线进攻——以动、变、稳取胜
当今网坛的所有女运动员及80%以上的男运动员都是以打底线为主的运功员。底线进攻的基本原则是打深球,不给对手回击大角度球和上网的机会;大角度调动对手,破坏对手的身体姿势、消耗对手的体力。
底线正、反手抽球是网球比赛中主要使用的进攻得分手段,拥有强大的正反手底线技术是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所必备的,而快速灵活的脚步移动是底线进攻的基础,如果移动速度慢、步法运用不合理,则不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之时都不能到达最佳位置,对技术的使用和战术的执行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灵活的底线移动能力、对来球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及强大的肌肉爆发能力。只有移动到位才能使底线进攻更有威胁。我国运动员郑洁正是在比赛中通过惊人的底线移动能力使自己在击球前处于有利位置,增强了击球的攻击性,弥补了力量上的不足。
四、上网—找准时机,积极果断
在网球比赛中,占据了网前的有利地位,就控制了整个局面。网前战术大部分时候是底线进攻的补充(发球上网战术除外),它使底线进攻的威胁更充分地表现出来。此外,球员在底线对抗不占有优势或有意识要打乱对方底线节奏的时候都需要大胆运用上网战术。但我国运动员能抓住时机果断处理,保持了较高的上网成功率。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上网的次数却相对较少,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平均每场的上网次数都在10次以上,而我国运动员只有5次左右。这也反映出我国运动员在上网这一环节上还存在不足,上网的意识还不够,缺少上网的勇气,有了上网的机会往往会选择更保守的底线去处理。
五、结论
我国运动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不断完善:高质量的发球必须注重旋转和落点,并保证发球的成功率,减少双误;接发球应在保证接发成功率的基础上,主要将球回击至对手的反手位以提高接发球的攻击性;底线进攻中,积极灵活的跑动增强底线抽球的效果,提高底线击球的稳定性,减少非受迫性失误。
参考文献:
[1] 乔伫,李先国,黄念新.网球运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严波涛,李早.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36-40.
[4] 严波涛,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