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漫画在中学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30 16:32邹幸
关键词:文综卷矛盾漫画

邹幸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各种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判或歌颂某些人或事。”漫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与社会矛盾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概括而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艺术表现。由于漫画具有直观性、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等特点,在高中哲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分析、欣赏甚至创作漫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哲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近几年,漫画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高考试卷当中。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的第26题,浙江高考卷的第28题,安徽文综卷的第11题,四川文综卷的第9题,天津文综卷的第5题,福建文综卷的第36题,广东文综卷的第35题等都是运用漫画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试题。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普遍感到漫画试题的解题比较棘手,存在较多困惑。从这一意义上讲,将漫画引入哲学课堂教学,既可以“活化”课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学习与考试、能力与趣味兼顾并重。

一、巧用漫画激发哲学学习的趣味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决定了其抽象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形象思维则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哲学概念、原理比较抽象,也相对枯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趣味和倾向。而漫画具有幽默、诙谐、讽刺、生动的特点,将哲学道理用漫画表现出来,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有效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活跃度”。而解读漫画往往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欢笑和玩味中品味哲理,增加哲学课堂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的内在驱动下进入积极的探索讨论状态,使原本单调的哲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

如在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出示了漫画《“涨与跌”》(见图1)。

同学们顿时眼前一亮,笔者尚未发问,大家已经开始不自觉地与周围的同学探讨交流起来。而笔者借机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家的思维向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靠拢,就在笑声不断和轻松愉悦的师生、生生交流对话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哲理知识逐渐在探讨中清晰浮现。

当然,对于运用漫画激发哲学趣味我们应该避免的是运用的肤浅性。“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哲学课堂教学对漫画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哲学课堂教学引入漫画绝不能为了表面的热闹,使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漫画本身,而应该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深度学习。

二、利用漫画点亮哲学学习的智慧

哲学是智慧之学,用智慧启迪智慧是哲学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哲学的智慧不是一般的常识,也不是某种技艺。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即通过哲学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遵循规律,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辨明矛盾。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哲学智慧,创设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的教学情境是许多教师的自觉选择。而漫画正是实现生活与哲学有效结合的途径。

哲学漫画往往蕴含着时代背景、生活常识、社会现象、传统习俗等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时弊的讽刺、对假丑恶的嘲笑、对真善美的宣扬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漫画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根据漫画反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分析,揭示漫画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大脑中形成或联系相关概念,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社会现实与自己的实践,在使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分析力、理解力得到提升的同时,纠正错误观念,形成哲学智慧。

如在学习矛盾观的相关哲理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图2、图3两幅漫画。

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两幅漫画蕴含的哲学内涵和启示。在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联想分析得出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正确结论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站在哲学高度谈一谈在生活实践中是否亲身经历或者见识过与漫画揭示内涵相似的实例。学生讨论后的描述精彩纷呈,有自己学习上的经验教训,有亲历生活中的糗事,有科学发展史上的教训,有革命成功或失败的范例。这种借助漫画,将哲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将深奥的哲学理论化解为日常生活的点滴智慧,真正凸显了哲学学习的价值意义所在。

三、运用漫画舒展哲学学习的思维

哲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学生现在普遍缺乏的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性思维能力都可以在哲学课堂教学的思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如何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辨的导火索,为学生创设思辨的平台,漫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借助工具。

如在学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框知识时,笔者依托教材第67页的漫画《你敢吗?》(见图4)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对漫画形象直观的思考探索中使相关知识难点逐一化解。

首先,笔者让同学们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处于怎样的关系?”借此帮助学生理解矛盾斗争性的内涵。接着笔者进一步设问:“漫画中的持火把者敢烧断连接他们之间的绳索吗?为什么?”借此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矛盾双方的同一属性。在对漫画的表面寓意探索完成之后,笔者并没有让学生停下思维的脚步,而是带领他们进一步展开想象与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谁处于优势地位?他们的优劣状态是否无法改变?”“设想一下,漫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无火把者怎样才能转劣势为优势?”这一逆向发问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而就在师生的探讨互动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知识难点迎刃而解。而在学生意犹未尽之际,笔者再次对他们进行扩展发散性的追问:“如果漫画中的持火把者烧断绳索打破平衡,又或者将漫画中的主人公分别挂到相隔千里的两个山头,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同学们的思索探讨中,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又得到了形象化的理解掌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综卷矛盾漫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从一道高考选择题看学生思维问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0题
社会史研究范式与高考——以2016年高考三套全国文综卷第40题为例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