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彩霞+等
【阅读指向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述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意思,1~3自然段讲了鲸的样子、外形变化和种类,4~7自然段从怎样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生长特点4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整篇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松鼠》第一自然段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写了松鼠的样子,活动范围和驯良、乖巧的性格特点,第五自然段又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等生活习性,是一篇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以比喻、拟人手法来说明事物,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新型玻璃》紧扣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文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对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介绍得极为生动具体。将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印证,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说明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这也是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说明文时,也要运用说明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
【现场演练】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节选自《鲸》
这是《鲸》一文中的第一个自然段,第一句先说象是很大的动物,这是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接着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这些数字极具震撼性,将鲸的“大”真实展现。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4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也是通过比较来进行说明,又通过人们在其嘴里看书的例子来让人们感受鲸的“大”。即使这样,这头鲸也不是最大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有多么的庞大!
思考题 你在生活中学到或了解到哪些科学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吧,想要说明得清楚又精彩,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