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
一位朋友搜集了几篇我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拍成图片发过来,并附了一句话:“我真的很好奇,你怎么可以从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挖掘出教育的大智慧呢?”我打开图片,单看题目都已经记不起文章具体的内容。于是,只好重新阅读自己的这些文字,以便回答朋友的疑问。
一个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里“告状”,讲了他被班主任一周“熊”三次的经历,并“痛斥”了班主任“对好事置若罔闻,对坏事明察秋毫”的管班策略。由此,我反思了教育中存在的一种不恰当的学生观:学生的身上一定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而教育的最大责任就是不断发现这些毛病,并通过告诫、指责甚至惩罚来纠正这些毛病。在这种“纠错”教育的理念下,我们的目光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而很少会认可、表扬、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我们并未进一步认识到,这种“找碴儿”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把教师和教育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教育需要做的两件事:一是通过积极的正面鼓励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二是以理智的批评告诉孩子不该做哪些事情。两者兼而有之,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偶遇曾经的学生,闲聊时,她说读初中时学的知识基本没有什么用,只有我在校运动会上给她颁奖时说的一句话,激励她克服了人生中的很多磨难,最终成就了她在商业上的成功。这让我对教育有了两个追问,一是今天的中小学教育,除去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以外,剩下的东西还能有多少?二是我们的教育消耗了这个女孩那么多的青春年华,却只留给她一句有用的话,对这个女孩来讲教育能算是成功的吗?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文明、更快乐、更美好、更幸福,而教育能够给予学生的也就是自信、自尊、自强。
买了一盆造型精致的常青藤,几日以后新长出的藤蔓破坏了原来的造型,我想修复造型但没有办法做到,便打算让它们顺着花架生长,却怎么也理不顺繁杂的枝蔓,还损坏了很多的嫩叶,便放弃了努力。出差几天回来后,那些原本散乱的枝蔓不仅显得错落有致,还自然温顺地朝向了有阳光的窗口。这让我想起了那些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他们所犯的错误及原因,也像这株常青藤一样复杂难解,如果硬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不仅难度高而且肯定会有伤害。倒不如换一种思路,不去纠缠孩子身上现在和既往的问题,面向未来,给孩子一个值得向往的方向,比如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有意义的目标。并且,我有了这样的一种猜想:他们是不是能够带着过往的问题,健康、阳光地成长呢?久而久之,那些过往的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去解决呢?
还有,当读到青年教师为“一个很勤奋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苦恼的来信时,我写下了《教育不能苛求》;当听到师德报告会上诸如“蜡烛”“春蚕”之类带有悲情色彩的自喻时,我以教育应该是双向幸福的顿悟,写下了《太阳底下的光辉去哪儿了》;当听到学生背后议论自己老师僵化、强硬的教育方式时,我写下了《教育从改变自己开始》……
读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朋友需要的答案。记得有一句古老的箴言:“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也许,教育叙事对我来说并不仅是朋友所说的让我“从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挖掘出教育的大智慧”,它更像是一把箴言里所说的“锤子”,让我无论看怎样繁琐的教育难题,都像是教育叙事写作源源不断的素材。
而这,恰恰让我的教育变得美好而惬意。(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