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兰
摘要:长笛演奏姿势是演奏者演奏的基础,也是影响长笛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正确的长笛演奏姿势不仅可以规范演奏者的演奏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演奏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长笛演奏的视觉效果,进而达到提升长笛演奏质量的目的。本文从长笛演奏的姿势入手,就其对长笛演奏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长笛 演奏姿势 重要性
长笛作为一种乐器,既可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并且以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特色而被人们所喜爱。但是部分初学者在刚接触长笛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来进行练习,所以实际演奏长笛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种不良长笛演奏习惯又会进一步影响长笛的整体演奏效果,因此,规范长笛演奏者的演奏姿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长笛演奏姿势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以期给后续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长笛演奏姿势分类
长笛演奏姿势可以根据演奏环境和演奏形式的不同而分成两个主要的类型,即站立式和坐式。其中,站立式主要适用于长笛日常训练或者独立演奏长笛中;而对于初次接触长笛的学者来讲,他们必须要采用站立式的演奏姿势来进行长笛的吹奏,这样有利于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演奏姿势。下面分别就站立式和坐式这两种演奏姿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究。
(一)站立式长笛演奏姿势
首先,长笛演奏者的双脚要分开,位置大约与肩同宽,左脚在前,脚尖要指向观众席的中间方位,并要保持身体重量平均的分不到两个脚上,左脚可以适当高于右脚所承担的身体重量,同时身体在重力作用下要适当向前倾。然而,这并不是绝对而言的,在长笛演奏者具备较强的演奏能力后,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合理分配身体的重心,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但是演奏者身体重心的移动要缓慢,不可过快,否则观众在视觉上会产生晕乎的感觉。另外,演奏者通过交替在双脚上移动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音乐的强弱变化。比如,演奏者身体重心位于前脚的时候,其身体会适当前倾,这时候演奏者的腹肌比较容易发力,所以演奏强节奏音乐比较方便,同时也会给观众营造一种良好的视觉情境。
(二)坐式长笛演奏姿势
坐式长笛演奏姿势主要适用于管弦乐或者室内音乐的演奏中。与站立式演奏姿势不同,坐式长笛演奏姿势实际上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分初学者认为坐式演奏姿势是为了节省演奏者的体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应和演奏环境和形式的需求。坐式演奏姿势不同于电影院那种背靠式的坐,否则这种松懈、慵懒状态的演奏姿势无法使演奏者合理控制演奏节奏,同时也会降低长笛演奏的实际效果。因此,正确的坐式长笛演奏姿势必须要在腰部以上部位保持同站立式演奏姿势相同的姿势,而臀部仅仅占据椅子的前半部分,而双脚的放置方式也同站立式演奏姿势类似,而演奏者身体的中心也需要放在双脚上,而不应该放在臀部。这样一来,演奏者腰部部位保持挺直后可以更好地控制腹肌,从而有利于控制演奏者的呼吸和肺活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长笛演奏的效果。
二、长笛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正如上文所述,规范的长笛演奏姿势可以规范演奏者的演奏节奏,控制演奏者的肺活量,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演奏者实际的表演质量。下面就长笛演奏姿势具体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一)控制演奏的音色
音色是决定长笛演奏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音色的好坏则需要依靠演奏者正确的呼吸口型来维持,所以音色与演奏者气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长笛演奏者要想提高演奏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呼吸方法往往可以增强长笛演奏音色的幅度、颤音以及完整性。通常而言,长笛是当前众多管弦乐器中对肺活量要求最高的一种乐器,这也意味着演奏者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而更为关键的就是气息的把握。但是气息的掌握则需要演奏者按照标准的呼吸方式来进行练习,从而不断增强演奏者的演奏能力,而这种姿势也是长笛演奏姿势的基础。因此,长笛演奏姿势的好坏直接决定长演奏者的演奏音色,进而会影响长笛演奏者演奏的实际效果。
(二)影响运指流畅性
长笛体积比较小,部分声乐教师常常忽视学生把持长笛的方式以及长笛的重量对于部分小学生是否过重等问题,从而致使部分初学者养成错误的手型和把持姿势,而这种坏习惯会直接影响长笛演奏者演奏的效果。人们手指的运动大都需要通过人体的筋脉来进行控制,所以不合理的肌肉引导会对实际长笛的演奏产生影响,这进一步会反应在长笛演奏的实际效果中。因此,必须要规范长笛演奏者的演奏姿势,使他们可以灵活运用手指来进行相关乐曲的演奏,同时需要增强他们运指的流畅性,不断提高演奏质量。
总之,长笛演奏姿势是长笛演奏者演奏的基础,也是确保长笛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實际的长笛练习或者演奏中,教师需要不断规范长笛演奏者的演奏姿势,尤其是那些初学者。只有这样,长笛演奏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翔燕.长笛的演奏姿势和重要性分析[J].学术研究,2015,(03).
[2]彭卉.长笛的演奏姿势及其重要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3).
[3]尹涛.浅谈长笛演奏姿势及其重要性[J].科学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