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薇
摘要: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音乐大师都对舒曼op.9《狂欢节》进行了演绎,本文对作品中的几个描绘人物形象的小曲进行了演奏比较分析。
关键词:人物形象 特色描绘 性格区别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1810-1856)是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出身于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出版商家庭。舒曼从小就在音乐和文学上显示出不同一般的才能。1834年,舒曼虚构了一个叫做“大卫同盟”的组织,创办了《新音乐》杂志,通过写音乐评论,向音乐界推举新秀和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墨守陈规的保守派、庸夫俗子们发出挑战,支持新兴的力量取得胜利。
Op.9《狂欢节》是舒曼代表作之一,全曲由21首小曲组成。在这些小曲中舒曼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描绘。下面就对这些不同人物形象的演奏进行一些分析。
一、演奏家及演绎版本选择
威廉·肯普夫(1895-1991)伟大的德国钢琴家之一。由于同为德国文化一脉相通的缘故,肯普夫演奏的舒曼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肯普夫演奏的Op.9《狂欢节》是DG公司在1972年进行录制的《舒曼钢琴作品集》中的一首。
克劳迪奥·阿劳(1903-1991)在钢琴界享有盛誉高达80年之久,阿劳在钢琴比赛中获得的大奖非常多、举办的钢琴演奏会场次也很多、录制的音乐作品数量也非常多,因此他被音乐界戏称为“三多”钢琴大师。本文选取的是阿劳1939年演奏的Op.9《狂欢节》,由NAXOS公司录制。
弗拉季米尔·阿什肯纳奇(1937-)是俄罗斯钢琴学派杰出代表之一。他录制的唱片数量非常惊人。阿什肯纳奇同时还是一位指挥家,他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世界乐坛上。本文采用的Op.9《狂欢节》录音资料是DECCA公司1986年录制的《舒曼全集》中的一首。
本文选取这三位大师的录音样本进行分析,是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权威性的。
二、几个大卫同盟人物的演绎比较
(一)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
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是 “大卫同盟”中的核心人物,两者的人物性格是相互矛盾的。约瑟比乌斯喜欢幻想,性格沉稳而且忧郁。弗洛列斯坦性格热情,易激动,甚至有些叛逆。事实上,他们是舒曼自身性格中理智忧郁和热情冲动的两方面的体现。
第5首《约瑟比乌斯》是Op.9中节奏最为缓慢的一首。演奏中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都采用比较缓慢的速度,并由弱奏开始,充分表现了约瑟比乌斯富于幻想、喜欢沉思的性格特征。在第一段的演奏中,三位大师在音量上都没有太大的起伏。第二段则都加入了踏板,使得音乐听上去更为温柔和朦胧。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在演奏这首《约瑟比乌斯》时比较一致,都是第一段演奏比较平稳,第二段增加一点起伏的音乐处理。在音量上,肯普夫的演奏要比阿劳和阿什肯纳奇的都要强一些,特别是在第17至第23小节中,有一个加大音量再渐弱并回到了弱奏的处理,音乐表现出了约瑟比乌斯喜欢沉思和幻想的一面,他内心由不安又恢复到平静的情绪变化。
第6首《弗洛列斯坦》表现了舒曼热情奔放的个性。在乐曲的起始部分,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都采用了明亮的音色和相对较快的演奏速度,来表现弗洛列斯坦热情、激扬的个性。而在乐曲的末尾部分的旋律没有进行明确终止,体现了舒曼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乐曲的第2小节的第3拍有个重音记号(见谱例1),正常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被打破,体现了舒曼勇于向旧事物发起挑战的精神。肯普夫特别强调这个重音的演奏。他在第7节进行了渐慢处理。肯普夫从容演奏了乐曲的两次“蝴蝶”主题。阿劳的演奏很有张弛性,但节奏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欢快愉悦的节奏弹得很有张力,力量幅度变化非常明显。阿什肯纳奇的演奏,开头比较喧闹,从突慢进入“蝴蝶”主题后,节奏转为舒缓,弹得比较从容,与先前明朗的情绪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第37小节之后,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都是通过逐步的渐强加上第45小节开始的渐快和加强每个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谱例1:
《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这两首乐曲在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的演绎下,有着强烈的对比。
(二)基阿林娜和爱斯特列拉
Op.9中的第11首《基阿林娜》是舒曼对克拉拉的描写。基阿林娜是克拉拉意大利语的发音。舒曼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描绘出一个活泼、热情、美丽才华横溢的15岁少女形象。旋律上从单音到八度音,音量上从“f”加大到“ff”,舒曼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克拉拉浓浓的的爱意。肯普夫的手指低音演奏强劲而有力,末尾用渐强处理把音乐推向最高潮。阿劳的演奏则是在切分节奏加上了一些渐强的处理。阿什肯纳奇第二段进行了反复,他的演奏速度比肯普夫和阿劳都稍慢一些,重音突出,节奏富有一定的紧张度。
Op.9中的第13首《爱斯特列拉》是舒曼对爱人艾尔奈斯汀娜的描写。乐曲写的饱含激情,舒曼仿佛是在诉说自己和爱人炙热的恋情,而正是这段恋情激发了舒曼创作了Op.9《狂欢节》。肯普夫演奏这首乐曲时节奏起伏并不是很大,音色饱满、厚实。阿劳的演奏节奏随着音乐起伏不断变化,切分感觉强烈。阿什肯纳奇演奏的节奏感更为强,更加热情,速度也更快一些。
(三)肖邦和帕格尼尼
肖邦和帕格尼尼是舒曼崇拜的两位音乐家,舒曼在第12首和第17首中,对两位音乐家的作品进行了模仿。
舒曼把肖邦当作是“大卫同盟”的盟友,在第12首《肖邦》,舒曼模仿了肖邦夜曲式的風格。这是Op.9《狂欢节》中唯一的一首六拍子曲子。丰富多变的和声织体,富有歌唱性的旋律,“rubato”的处理,都充分体现了肖邦的乐曲风格和特点。舒曼通过这些模仿,把肖邦形象完整的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对这首乐曲在速度和节奏处理上比较接近。宽阔的左手琶音,加上歌唱性的右手旋律,生动具体的展现了肖邦的音乐形象。肯普夫在音乐上处理得比较平稳,阿劳和阿什肯纳奇在强弱上对比较明显,反复段的音色比第一段稍暗。
第17首《帕加尼尼》是舒曼在钢琴上模仿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跳弓演奏。左手是强奏并且重音突出,右手进行轻快的断音弱奏,两只手两个声部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重音不断交错,再现了帕格尼尼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效果。这首《帕加尼尼》是Op.9中演奏技巧最難的一首。三位大师高超的技巧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充分展现。肯普夫和阿劳两位大师在演奏第一段时,左手的重音、右手的高音都很突出,而阿什肯纳奇则比较强调右手高音的突出。阿什肯纳奇在第二段进行了一些渐强的处理,这样就使这段旋律更具有变化。肯普夫和阿什肯纳奇在第三段都强调了“sf”,音乐具有动力。第四段是第16首《德国圆舞曲》的再现。
三、几个小丑形象的演绎比较
Op.9中的几个小丑形象分别是第2首中的《皮埃罗》、第3首中的《阿尔列金》以及第15首中的《潘塔隆和柯隆宾娜》。
法国著名小丑皮埃罗,喜欢穿白色的衣裤,脸上总是涂着白色的粉末。他有时忧郁,有时风趣,常常用滑稽可笑的喜剧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舒曼采用连音非连音的对比、强弱变化、音区变化以及半音进行来生动描绘皮埃罗的形象。在肯普夫的演奏中,乐曲中渐强与渐弱演奏明显,音量强弱对比清楚。在乐曲的后段部分进行渐快处理,旋律在连续的几个八度下行中稳稳的结束(见谱例2)。阿劳塑造的皮埃罗形象更加滑稽、可笑。他把非连音弹得非常清楚,与连音部分(见谱例3)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什肯纳奇的演奏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他塑造的皮埃罗形象似乎更加忧郁。
谱例2:
稍快 渐慢结束
谱例3:
阿尔列金是意大利著名的小丑。他穿着彩衣,活泼好动,跳着滑稽的舞蹈。他不时拿着长鞭挥舞吓唬人们。舒曼用断音以及大幅度的跳进来表现小丑阿尔列金灵活好动的人物形象。同时乐曲还对他得意的扬鞭声进行了描写(见谱例4)。在演奏中,肯普夫把第1小节第一拍弹得很轻巧,音色明亮清澈,演奏充分表现了阿尔列金敏捷活泼、讨人喜爱的音乐形象,同时与忧郁的皮埃罗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劳的演奏则有意把第1小节第一拍的十六分休止符延长了一些,第1小节的后两拍以及第2小节的三拍弹得较为紧凑,这样似乎塑造了阿尔列金正在那里扬鞭吓唬观众,而观众赶紧让开的景象。阿什肯纳奇弹奏第1小节第一拍的十六分休止符也有些延长,第1小节第二拍的“sf”进行的强调,跳音活跃。
谱例4:
潘塔隆和柯隆宾娜也是意大利的小丑形象。潘塔隆是一个既可笑又可怜的老头,他经常恋爱,却又总是以失败告终失败。柯隆宾娜是第3首中的《阿尔列金》的妻子。潘塔隆和柯隆宾娜总喜欢穿奇形怪状的裤子和夸张有趣的鞋子,总是引得人们哈哈大笑。这首乐曲的速度很快,起伏频繁,以大小调交替来进行结尾。在这首乐曲中,舒曼用反向跳音,鲜明生动地展现两个人的滑稽形象。肯普夫在演奏时,着重强调第二个乐句中左手标有“sf”的音,这样的突出使得音乐听上去很有动力。乐曲末尾段落的右手的旋律弹得非常突出,让乐曲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阿劳弹奏的演奏速度较快,接近于 =132,双手反向的跳音颗粒性强,重音非常突出,音色饱满、结实。阿什肯纳奇双手反向的跳音则演奏得比较轻快。
肯普夫、阿劳、阿什肯纳奇三位大师都对《狂欢节》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小曲进行了不同的演绎,这些演绎各具特色,都体现着演奏家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是演奏家们的个性发挥和风格体现。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舒曼钢琴曲选(钢琴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