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新生适应性障碍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15-09-29 02:14靳潇慧
亚太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贫困生适应性新生

文/靳潇慧

高校贫困新生适应性障碍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文/靳潇慧

摘要:由于经济贫困等原因,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障碍。历年来高校贫困生犯罪的鲜活案例在不断提醒着我们,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甚至会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贫困学生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类似学生,以期达能使其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人生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新生;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11-0234-02

一、案例背景

H同学是一名贫困生,但她入学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独立、热情、开朗,对大学新生活充满期待,这种能量甚至能够感染到周围的学生。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展开,一段时间后,H同学身上却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生入学班会上的热情洋溢不见了,军训阶段的大方爽朗不见了,运动会跑道上的自信乐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多疑、猜忌、自卑、封闭,并由此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带来了阻力,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引发了因适应不良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案例事件

2013年,H同学是我所带新生班第一名来报到的学生,也是为数不多的自己一个人来报到的学生。H同学衣着朴素、行李简单,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办理完入学手续后,我走进了H同学的宿舍,询问其基本情况。她很健谈,和我讲了暑假期间独自一人去大城市打工的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从始至终,虽然其眼中带有些许胆怯,但掩不住她初来到这座城市、这所学校的喜悦。

整个军训期间H同学都倾注了饱满的热情,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班里同学相处的非常融洽。运动会上,H同学报了100米短跑,并在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时的H心中是充满自信的。

发现H同学的异常是在班级的第一次聚餐上。当班里同学陆续到达指定地点后,H却迟迟没有出现。问了班长后,得知H一个人在机房练习,不想来参加这次活动。我又找来H的舍友询问H的近况后得知,近来H总是有意回避大家,经常独来独往,回到宿舍也不怎么说话,宿舍小范围的活动也不参加,大家的好意也总是被误解。我意识到H同学一定是在某方面出现了问题,想借此机会了解情况,也不想班级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她缺席,便给她打了电话,表示希望她能来,H在犹豫了一会儿后同意来参加活动。见到H后,发现H身上发生了不少变化,忧郁、焦虑明显表现在她脸上,吃饭时也不与人交流,不去关注其他同学在干什么、说什么,就像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世界里,这个世界除了她自己没有任何人。我坚信H同学一定是遇到了困难,在活动结束后,便主动邀请她去操场散步谈心,通过与她沟通我发现H的转变是有原因的:

1.强大的自尊心使H放弃了同舍友周末活动的机会。因为家庭的贫困,H的消费观和消费水平与舍友相差甚远,在一次因消费选择而产生的争论后,H便有意回避这样的活动,久而久之,所有的活动都看不到H的身影。

2.获取外界知识的渠道单一性使得H与舍友没有共同话题。H与外界的联系还仅仅局限在书本和收听广播上,对于网络还没有概念,在别的同学都使用智能手机、网络等方式获取大量信息,与同龄人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沟通时,H对这些却全然不知,她使用的还是最古老的只能收发信息、接打电话的手机。

3.因底子薄、基础差使得H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精髓,学习方法转变的不到位让H产生过大的压力,甚至十分迷茫,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尤其是刚接触电脑的H同学,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显得尤为吃力。

三、案例分析

1.贫困生往往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物质的匮乏、生活水平的偏低,使其与其他同学相比在生活上甚至是思想见识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大学以前的学生时代,大家生活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多以学业为重,有些学生还是学校里、班级中的佼佼者,对“贫困”这一概念并没有直接的感受。但进入大学之后,经济上、生活方式上、文化上等等各方面的差异就立即凸显出来,穿着打扮、言辞谈吐和见识水平与周围同学的格格不入以及消费水平差距过大加之其强大的自尊心都是造成其自惭形秽、选择逃避现实的重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曾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都不再具有特别的优势,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零起步都要求他们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新学科、新知识。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渴望与同学进行真诚的交流,这种希望与他人的感情交流与经济拮据之间的矛盾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抑郁,过度自卑与自尊的心理交织,使他们变得既敏感又脆弱,特别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受挫,一经受挫,其孤僻、抑郁的心理压力又进一步增加。

2.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家长还是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家庭的脱贫,待到大学毕业后,就能够在城市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对孩子的未来寄予重望。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他们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不能让家长失望,不能让自己的“十年寒窗”没有价值,所以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甚至是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由于大学所学的科目较多,学习方法与中学时代的不同,使其不能马上转变好角色,短时间内还无法驾驭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因“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而陷入深深的自责,长时间的自责使贫困生变得焦虑。

四、解决方案

针对H同学出现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她进行了帮助:

1.引导其正确看待贫困,消除紧张、自卑心理压力。告诉他贫困不是自己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千万不可因家庭的贫穷而自卑,因自己的求学增加父母经济负担而紧张。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经济上的贫困,贫穷并不代表比别人差,也不能说明矮人一等。要以一颗平常心接纳自我,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贫困,“心清”才能志远,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2.树立“人穷志坚”的信念,消除孤僻、抑郁心理。只有树立这种理念,才能在贫困的环境里,以平常、平实、平等的心态面对生活。在与他人交往时,才能保持自尊和自信,为人处事也不会太敏感,才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变得从容,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使自己摆脱孤僻和抑郁。

3.通过团体辅导,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和同学尽情交流、玩耍的平台。为了让H同学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懂得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信任和包容,我同班委一起精心设计了一次以素质拓展为形式的户外主题班会,让H同学在游戏中学会合作,感受团结的力量和真诚的友谊。

4.加强心理品质和情操的培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向心理咨询老师寻求支持,减轻心理压力。贫困生产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是由于经济压力、父母期望值压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的,对此,应有意识地提高抗干扰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修养。

五、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H同学和班级同学相处良好,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大一一学年结束后因成绩优秀已转入新的专业学习,在新的班级里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前列,并和原班级的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六、案例反思

1.“帮困”与“育人”有效结合。国家和高校为了使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分别制定了多层次的学生资助体系,对贫困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经济援助。但要使贫困学生真正“脱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要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作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引导其正视现实、认识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2.建立高校贫困生情感关怀机制,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分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对于心理、行为异常的大学生在入学初便给予高度关注,及时了解情况,疏导不良情绪,给予真诚关怀,做贫困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心交心,以情动人,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防止其因长期的负面心理积压而产生过激行为。

3.工作需要注重方法,讲究方式。要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解决方法。只有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提高效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晓雯.春风化雨协鱼跃,暖阳为翼助鸟飞——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讨[J].学园,2014(36).

[2]范婷婷.成功迈出大学第一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3).

猜你喜欢
贫困生适应性新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