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羌绣:颜俊辉和她的“一针一线”

2015-09-28 08:19可心
分忧 2015年9期
关键词:绣娘羌族汶川

可心

美丽的阿坝,蓝天白云,经幡飘扬。身着传统羌族服饰的女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房前,在阳光下慢慢绣着手里的绣片,一针一线,仿佛绣下了一生的期许,那样安然,那样仔细。在她们中间,一位面目清雅的女子,素蓝布衣,明眸闪动,轻盈走过,指点着,赞美着,仿若一缕柔暖的春风。她叫颜俊辉,“一针一线”品牌创办人。7年过去了,这个普通而美丽的汉族女子,用自己的忘我付出,改变了数以万计姐妹们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我该如何爱你,

我的羌族姐妹

羌绣,是一种流行在中国羌族地区的手工刺绣,这门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传统手艺却因为“5.12汶川大地震”走入了公众视野。即使是颜俊辉自己,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在34岁之后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34岁之前,她在成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事业有成。汶川大地震,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由于丈夫高屯子的老家就处在震区,地震第二天,颜俊辉夫妻就采购了大批物资和药品,带领公司员工冒着生命危险把第一批物资送到汶川。回到成都后,震区的惨烈让他们寝食难安,夫妻俩决定停下手中的所有工作,动员公司同事和身边的朋友组成志愿者团队,积极筹措物资和药品,带领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百余吨灾区急需的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就在救灾期间,颜俊辉感受到灾民们强烈的重建家园和自力更生的愿望,善良的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救援物资可以使老百姓生活一时,但之后他们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此前,颜俊辉曾带领设计师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风,对羌绣这项传统手艺十分痴迷。她想,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北川是羌族的主要栖息地,大多数羌族妇女从小就学习羌绣,这也许可以成为她们自力更生的手段。2008年7月24日,在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后,颜俊辉决定与公益组织壹基金合作,启动“羌绣帮扶计划”,并作为项目发起人投身其中。

汶川县龙溪乡成为第一个帮扶点。颜俊辉还记得计划开始之初的窘境,当时,她亲自带队进村,从早上9点开始向当地的400多个羌族妇女宣讲,但即使有政府官员陪同,老百姓们对帮扶计划还是很不信任。3个小时的宣讲过后,仅仅8位村民报名,大家都怀疑做了之后拿不到钱。就此,颜俊辉和团队商量后及时改变“策略”,帮扶计划全体工作人员全部下乡,与绣娘们同吃同住。志愿者们背着现金,当场发放绣片,绣娘返还成品就现场发给工资。

颜俊辉发现,一开始来领绣片的全是五六十岁的老妈妈,就问她们:“那些年轻人眼神儿那么好,怎么没领点活回去做啊?”老妈妈们说:“她们哦,哪里会绣花,巴不得出去打工找大钱。再说年轻人看了电视,只晓得城里的花花衣服好看,我们这种老衣服,没人穿喽。”颜俊辉意识到城市文明给山里人带来了便捷,也入侵了他们的文化,也许几十年后,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得到这些精致的手艺,而她们的后代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感也几近模糊。颜俊辉决定建一所培训学校,不仅教绣花技艺,也教绘画、设计,同时讲民族的历史、文化,而所有的培训对妇女们都是免费开放的。

每年年底,颜俊辉都要在帮扶地组织一次年会,把非常有设计感的产品带给山里的绣娘代表欣赏,大家感到惊讶,也很自豪,原来她们的手艺能变成这么时尚的东西,而以前她们只会做围兜、鞋子、鞋垫。后来年轻人也迷上刺绣了,到现在,参加培训班的70%都是年轻人。

“一针一线”就是我们的未来

正是靠着这样的亲密接触,羌绣帮扶计划与绣娘们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很快,在茂县、理县的乡镇村落中,一个个帮扶点、帮扶站相继成立,最后延伸至都江堰地区。西部偏远山区家庭,以务农为主,月均收入约600元;加入帮扶计划后,在耕作和照顾家庭之余,技艺好产能高的妇女按月计件平均收入可达1200元左右,绣花收入成为灾区妇女重建阶段的经济支柱。帮扶计划培训羌族、汉族、藏族绣娘15000多人,帮助12000多个家庭获得了增收的机会。

2009年,颜俊辉受邀到香港参加某公益组织的会议,会上谈论的“社会企业”话题让她茅塞顿开:社会企业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通过商业模式运作来达成某种社会目标——“帮扶计划”在逐批次生产并销售刺绣产品后,如果可以实现资金的回笼和积累,并最终依靠销售盈利扩大规模、良性发展,那就可以真正实现自我造血机能和社会回馈机制。回到成都,一个与“羌绣帮扶计划”并行的社会企业正式成立。因为帮扶计划一直坚持纯手工绣制,大家从“一针一线,情谊相连”的广告语中获得灵感,萌生了“一针一线”的品牌创意。颜俊辉也辞去她文化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带领曾经的志愿者团队开始全新的旅程。

由于建立了完整的分级刺绣技艺培训体系,妇女们从当初参差不齐的手艺提升到专业水准,绣片的报废率也从最初的35%降到3%左右,这一切为羌绣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质保证。

另一方面,颜俊辉根据自己多年做文化产业的经验,清楚地知道,一个品牌要想能够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只强调爱心是不够的,人们可能因为同情购买一两次,但却绝对不会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如何把时尚创新设计与传统刺绣技艺完美融合,逐步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一针一线”新的挑战。为此,颜俊辉一边亲力亲为培养起设计团队,一边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师和知名设计机构共同开发创新产品,为传统手艺赋予了时代活力与崭新的文化内涵,产品领域逐步涵盖服饰、生活用品、日用家居、商务及旅游用品等系列,成为古老民族传统技艺时尚化的创新典范。

让我和姐妹们一起去做

一个担当者

颜俊辉设立了汶川文锦羌绣有限公司,注册“一针一线”品牌,还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结成设计联盟,根据市场定位产品线,开发服饰、家居及文具类系列产品。公司还和香港、台湾设计师合作,给传统羌绣制品植入时尚实用元素,打开了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

目前,“一针一线”品牌已拥有1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开设两家旗舰店、30多家专卖店。成都著名景点宽窄巷子有家“锦华馆”旗舰店,馆内陈列着款式各异的创意羌绣制品,从头帕、围腰、鞋垫到皮包、披肩、围巾,备受年轻人青睐。

2008年6月,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汶川羌绣”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依托各地的羌绣基地,颜俊辉让绣娘们提升绣花技艺,同时学习绘画、设计和历史、文化知识。她组织专家收集传统羌绣针法、构图等,整理出16种绣法,编辑出版了第一本羌绣教材。

羌绣制品不仅走向市场,还走上文化艺术的殿堂,先后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参展,有些还在专业拍卖会上拍售。更让颜俊辉欣慰的是,原先来领绣片的都是五六十岁的妇女,如今,她旗下的羌族绣娘,有一半左右是二三十歲的年轻姑娘。

山里的绣娘也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持着“一针一线”。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当初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由于能干被挑选出来的时候还非常害羞,话都不敢说,锻炼了几年,现在对公司的历程都如数家珍。那种从容自信真让颜俊辉吃惊,也让她坚信,“一针一线”不仅能给绣娘们带来生活的改善,也提升了她们的精神意识,使妇女们找寻到一种归属感与价值肯定。“一针一线”帮扶的不仅仅是一个绣娘,更是一个母亲,一个家庭;同时将散沙一般的农村妇女凝结起来,形成自己、家庭、生活社区的和谐统一发展。

颜俊辉知道,“一针一线”已经是很多山里妇女一生的寄托;希望有一天,“一针一线”能成长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与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这也是她和团队一生的事业和幸福的期盼。

责编/梅子

猜你喜欢
绣娘羌族汶川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绣娘
百年古宅连心咒
汶川樱桃熟了
完形填空一则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