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时念
【摘 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使用剂量将其分为A组(18例)、B组(22例)和C组(30例),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脊髓压迫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局部水肿、颅内高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C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肿瘤;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不断拓展,其对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但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也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该类药物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1]。本研究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副作用,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男女比例为1:0.79;年龄范围为12~74岁,平均年龄为(54.7±8.2)岁;肿瘤类型:肺癌21例,胃肠癌14例,乳腺癌11例,食管贲门癌10例,泌尿系肿瘤5例,肝癌和胰腺癌各3例,其他肿瘤6例;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7例,Ⅳ期43例;合并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9例,消化道溃疡3例;治疗方式:化疗64例,放疗11例。
1.2 方法
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将70例肿瘤患者分为A、B、C三组,糖皮质激素用量均转换为甲泼尼龙剂量,等价关系为:20mg可的松=5mg泼尼松=4mg甲泼尼龙=0.75地塞米松[2]。其中A组18例,剂量均在20mg以下;B组22例,剂量在20~40mg之间;C组30例,剂量在40mg以上。
1.3 评价标准
根据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肿瘤并发症情况,评价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以恶心、呕吐为0~Ⅰ级、未出现过敏反应以及肿瘤局部水肿、颅内高压、脊髓压迫等症状改善为有效;反之,则为无效。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6.5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率(%)表示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采用X2检验,标准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脊髓压迫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局部水肿、颅内高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 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随着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其中C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存在的并发症情况。近年来,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短期用药也已在临床上达成共识,但大剂量用药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在于医生或患者过于重视短期疗效,而忽视了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3]。本组按照低、中、高剂量分组,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脊髓压迫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局部水肿、颅内高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C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存在很大的关联,高剂量用药的安全性较差。
综上所述,在短期内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到肿瘤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兼顾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唐会清.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7):39-40.
[2]胡智慧.Graves病甲亢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和意义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
[3]黄建灵.肿瘤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12(6):65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