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物造型中的容貌与人格特征研究

2015-09-28 20:00夏雪敏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

夏雪敏

【摘 要】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具有非常明朗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决定着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最直观的感受,影视剧中角色塑造并不以美化为主要目的,而是要贴合作品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需要。通过借鉴中国面相术以及西方对于容貌与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助于造型师精准地把握角色外在造型与内在性格特征的契合,做到形神兼备。

【关键词】影视人物造型;中国面相术;新相术;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112-02

优秀的影视剧中常常有很多人物形象给观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同时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影者通过其外在造型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优秀的剧中人物形象是化妆师运用化妆手段对演员的容貌进行描画、雕琢出来的,在改变演员自身气质的同时使其符合剧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中国有句谚语“相由心生”,告诉我们人的容貌与其个性心理特征是息息相关的,依据人的外表可以推断人格特质。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相处中会无意识地依据他人的容貌来判断其人格特征。容貌是第一个对于他人有用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所产生的第一印象70%以上的信息是根据对容貌的评判、感知而获得的,它能够强有力地影响感知者对于被感知者采取的行为。然而经过近20年的以陌生人对他人人格的判断为基础的研究,研究者们仍不能确定仅仅依靠外貌来判断人格的真实性的精确度。国外关于容貌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显示:从容貌来推断人格特质存在普遍性和跨文化的一致性,尤其在外向性上有较高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法来进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容貌特征和人物性格特征的联系有助于我们在对影视人物进行化妆造型时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

一、容貌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一)中国面相术

中国古代从容貌来推断人的人格研究主要是基于在中国被称为“面相术”的古老文化。这种面相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阴阳、五行)背景而产生和发展,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任何事物也可以分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理,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相学(physiognomy),也称相术,指观察人的形体、相貌,预言、得知人的命运好坏的方术或学问。中国的相术起源于何时,尚不明确。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的《左传·文公元年》,当时的相术主要是相人的长相、声音和气色等。

中国古代面相术中所相重点是眉、眼、鼻、口、耳,此五官在面相术中具有一些特殊的名称,以下是面相术中的常用术语:眉被称为保寿官;眼被称为监察官;耳被称为采听官;鼻被称为审辨官;口被称为出纳官。到隋唐时期我国的相术得到重要发展。记载显示,当时最著名的相士是袁天罡,其相面术之神奇准确以致使人难以置信。《唐书》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幼年襁褓中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看相,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孩儿,“若为女,当作天子”,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我国相术发展鼎盛时期出现的相书中首推的应属《麻衣神相》,传说是宋代麻衣僧所作,这本书集前代相书之大成,从理论上系统地奠定了相术学的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的研究很少能被测量或验证,大多都是基于相士的经验而来判断其准确性。

尽管很大程度上中国古代“相术”具有迷信成分,但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确实反映了古人对于复杂事物(人的人格特征)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反应了当时条件下人们从人的五官、骨相、声音、体态等表象认知人本质(人格特征)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注重直觉体验的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

(二)国外早期研究

国外比较早的研究很多是注重于实验和测量的研究,还有一些基于生理学的特点。古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塞隆说过“脸是灵魂的镜子”,而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没有任何艺术能够表现出面部蕴藏的思想结构”,奥斯卡·王尔德说“只有肤浅的人才不凭外表来判断他人”。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面部进行客观研究者之一,他在《芬克与瓦格诺尔斯新标准百科》一书中提到:“这门技术(面相术)是以信念为基础的,人们认为面部特征、表情与思想的品行品质、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观相术由来已久,流传极广。”他总结出“前额小的男人变化无常,前额是圆的或者是突出的,那么这个人是急脾气……目不转睛的注视表示厚颜无耻、优柔寡断,招风耳表示此人喜欢闲聊并且喋喋不休”。这些看起来很表面性的看法,现在而言好像其准确性也有待验证。

18世纪,一位名叫Johann Lavater的瑞士牧师发表的《观相术文选》进一步促进了西方面相术的发展。在《观相术文选》中,他认为人特有的习性对其相貌起到一种模制的作用,特定的相貌构造与组合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所以,可以依据面部特征对性格进行分析。维多利亚时期的人都自认为是面相家,他们根据头部的形状来推断道德品行和人格类型,并且公开对他自己子女的头部进行测量和分析。这是加尔的“卢相说”产生的时期,主张通过人大颅脑的形状来推断人的性格。19世纪,Camper企图通过鼻子的角度来测量人的智力。Galton(1983)通过对罪犯的面部照片进行对比研究,将罪犯的不同犯罪类型与他们的长相确立了一定的关系。Lombroso建议将所有人分为“罪犯”和“非罪犯”两种类型,他声称那些“天生就是罪犯”的人,面部不对称,前额窄而倾斜,眉毛突出,牙齿不整齐。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有关方面的早期研究基本上是基于一定的测量或统计学的基础而进行推论得出的。

综上可知,西方的相术与中国古代相术有契合之处,即早期仅通过容貌来对人的人格特征进行认知。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的相术被赋予更多的迷信色彩,而很少有人去找寻其科学证据,因此也没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只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西方的相术却从最初的用眼睛看表面的容貌特征,初步发展到测量人的容貌来总结规律特性的程度。虽然也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实“面相术”的科学性,但是它们已经开始探索用其他的方式来找寻线索,如测量学、统计学等。endprint

(三)“新相术”

“新相术”(又称新相学)主要来自于西方,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早期相学以及中国传统相学的新兴人相学,其区别于早期相术的重要方面是根据一个人的外貌形态,借助医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判断其内在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西方研究者称:“新相术者,所以观察人之形貌,而知其性情、能力、言行、习惯。非欺人,非幻术,亦非深奥难学,实乃根据于学理常识经验者也。”

从上述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相术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形貌与人格之间的关系,Dr.Katherine M.Blackford在著作《新相术》中总结了新相术的三个特征:

其一,人的外貌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结果。

其二,人的人格特征与外貌类似,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数千百年来所进化演变的结果。

其三,人的外貌与人格特征在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中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作用和影响是非常深的。

由前两点可知,人的外貌与性格特征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两者之间是有间接关系的,而第三个观点则表明人的外貌与性格特征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总之,人的外貌与人格特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新相学确实有其科学的原理存在。

中国传统相学历史悠久,不同时期的相术有不同的发展,但是其内容基本都是识人、相人经验的总结,没有借鉴任何科学方法,带有神秘色彩的“决定论”色彩,通过外貌预测人的祸福,决定人的命运与成败。而新相学诞生就在于大量运用医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并且借助科学的实验,从人的外貌特点出发,推测人的人格特征。

二、容貌与性格在影视人物造型中的运用

影视人物造型的基本任务已经不完全是描绘外貌的真实自然,更希望挖掘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世界”。在对影视人物进行塑造时我们常常突破了真实再现的框架,将人物的内在性格加以外化,使之成为诉诸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

影视人物的容貌形态往往是经过修饰和提炼的,化妆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着眼于人性中共同的理解,将角色的人格特征外化于容貌以帮助观影者更好地理解人物角色。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内心的真髓”。

对容貌五官的细节刻画在影视人物造型里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眼睛的形状、皮肤纹理走向、眉形的高低浓淡等都有助于体现角色的内在人格特征。比如刘晓庆在出演武则天时从青春烂漫的少女时代演到权倾天下的老年,除了演员本身的功底,化妆师在其中功不可没。当我们要表现一个人家庭生活不幸福、夫妻关系不和睦、事业发展不顺利,终日愁眉苦脸的苦相妆时,可以通过肤质不均、肤色黯淡、面部轮廓多直线条、嘴角下垂、多皱纹与白发等手段来表现。如果面部结构感强、高颧骨、三角眼、鹰钩鼻、嘴唇薄等则是表现凶相妆的一些特征。如果化妆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抓住体现内在性格的容貌特征,那么其塑造的形象不仅能打动观影者,还能够激发演员的创作激情,促进演员进一步理解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这对于影视剧的化妆造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结

影视化妆造型是综合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影视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我们在欣赏一部影视剧时不应忽视化妆造型艺术所带来的审美特性以及对角色的再创造。作为一名影视剧的化妆造型师,除了掌握高超的化妆技艺,有深厚的艺术审美修养、历史文化修养等,如果还能掌握解剖学、面相学、容貌分析美学等技能,就可以更好地塑造典型影视人物形象,设计出形神兼备的影视人物风格。

参考文献:

[1][美]利奥波德·贝拉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解读面孔[M].蔡曙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孛拉克福著.新相术[M].沈有乾译.上海:文明书局,1927.

[3]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近代化转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4]马华维,俞琴燕,陈浩.面孔吸引力研究方法综述[J].心理科学,2007.

[5]王双.容貌特征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
交通事故致残后患者抑郁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一线员工人格特征与计件工资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客家神婆的人格特征研究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强制戒毒人员人格特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消费类型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短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