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课“双基”有效落实例析

2015-09-28 03:12郭春喜
地理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基基本技能城市化

郭春喜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江苏 徐州 221124)

高三地理复习课“双基”有效落实例析

郭春喜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江苏 徐州 221124)

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地理复习课需要抓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文章以“城市化”一节课堂教学为例,对其“双基”落实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一轮复习课;“双基”;有效落实

地理学科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复习时要有针对性的抓好“双基”落实。对于基础知识力争做到细化、深化和系统化,做到基本概念、现象、规律、原理等的牢固掌握。对于基本技能应逐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双基”落实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双基”落实课堂教学实施案例

案例课题:城市化(高三复习)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和学习要求(见表1)。

学生读表1,明确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和学习要求。时间约2分钟。

环节一:自学导航

结合课本完成要求,并记忆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时间约10分钟。

表1 1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城市化

表2 城市化的内涵

思考:2010年拉丁美洲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高达79.6%,仅次于北美的80.7%,这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

2.城市化进程

表3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特点

表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较

表5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的区别

思考: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50%,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见图1)

图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6 城市化问题及治理对策

思考:徐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如何降低这些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填写相关表格,梳理城市化的内涵、进程和影响等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落实基础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问题1~4,采取随机提问形式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答题时,不得相互讨论。时间约5分钟。

1.“选一选”:完成以下单项选择题。

(1)关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口从乡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B.是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C.是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的过程

D.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过程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

B.大城市的数目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规模

(3)城市化最根本的动力是

A.人口增长

B.城乡间的差异

C.国家城市发展策略的调控

D.社会经济的发展

2.“贴一贴”:把以下图片张贴到板图上适当位置: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缓慢、迅速、缓慢或停滞。

3.“辨一辨”: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是同一种现象。

4.“连一连”: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环境污染绿化环境合理城市化 居住紧张平整土地疏浚河道过快城市化 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就业困难

教师对抽查情况作出点评,结合展示内容提纲(见图2),指出存在的问题。

图2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学生参与方式,采用随机提问形式,尽可能涵盖不同程度的学生,检测学生自学效果,暴露自学存在的问题。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增加了对基本技能和过程方法的考查,同时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环节三:合作释疑

教师展示投影——某地城市发展及人口变化图(图3和图4),学生完成探究一至探究三。

要求:1.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遇到障碍组内合作交流;2.每组在回答问题时,需说出解题思路,即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从材料中提取了哪些有用信息,解答该问题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如何运用储备知识分析问题、组织答案;3.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4.时间约18分钟。

图3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图4 两城市人口变化折线图

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

1.1950年至2000年,图中直接反映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该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收入的差距 B.城乡文化水平的差别

C.城乡就业机会的差异 D.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城市化进程

1.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出现了_______现象的趋势,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市民对环境要求提高 B.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C.城乡之间交通完善 D.城乡差别拉大

2.判断该城市所属国家最有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目前其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试说明理由。

探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1950年到2005年,该地区在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同时,自然环境各要素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如(1)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2)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3)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

2.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每逢雨季,不少城市便会陷入这种“宿命”中,请你为减轻城市内涝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教师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及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读—审—联—定

(1)读题目:读清题目要求,明确考察的知识点;

(2)审材料:注意关键的文字、数字、图表;

(3)联教材:联系考察的知识点,提取自己储备的知识;

(4)定答案:观点要点化,答案层次化。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探究性问题,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采用合作交流形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环节四:达标测试

模拟考场——请同学完成学案达标测试部分试题。

要求:不准讨论和查阅任何资料,独立完成试题。时间约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图5)四条折线示意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图5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

A.水平高、速度快 B.水平高、速度慢

C.水平低、速度快 D.水平低、速度慢

3.目前城市化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与城市所在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C.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二、综合题

材料1.用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标志,这种城市化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

材料2.十八大提出我国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读以上材料回答,“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相比较,对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来讲,走哪种道路更合理,试说明理由。

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学生之间对照答案进行批改,明晰本节的学习情况和今后进一步复习时的侧重点。

[设计意图]对照本节课的学习要求,通过标准化试题,模拟考场环境,学生作出自我评价,落实“双基”。根据检测情况,查漏补缺,课后及时消化,不留死角。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双基”落实课堂实施案例分析

1.教学设计分析

(1)四环节方法的科学运用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对“双基”进行落实。如果把“双基”落实过程比作一把利剑的打造过程,第一环节自学导航可看作是“铸剑”过程。学生在老师给出的学习框架下,通过填写表格内容,认真梳理基础知识,落实基础知识。第二环节可看作是“试剑”过程。它对自学导航起到监督作用,通过随机提问,不但让教师了解学生基础知识自学效果,而且让学生检验自学情况。第三环节可看作是“磨剑”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三个探究性问题,把“试剑”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细化。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第四环节可看作是“亮剑”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标准化试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应试能力。

(2)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

在学生学习方式层面上,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思维需要。整堂课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分享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整个过程突出自主学习的前提和核心作用。

2.教学效果分析

(1)基础知识的落实

如何落实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和学习新课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既要细化,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做到系统化。自学导航环节,表2—表6和图1,不仅涵盖了本节内容所有的知识点,而且突出了重难点——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和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较、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同时采用对比的方法构建图表和知识框架,便于学生掌握。其次,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做到当堂评价。所以,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环节的填和记,更要通过自学检测环节精心设计的反馈进行评价:“选一选”对应于“什么是城市化”的考查;“贴一贴、辨一辨”对应于“城市化的进程”的考查;“连一连”对应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考查。再次,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应体现对基本能力重要性的培养。在合作释疑环节,每道探究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学生回扣自学导航环节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储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判断该城市所属国家最有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目前其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个阶段?试说明理由。”解决该问题应储备的基础知识对应表3和表4。

(2)基本技能的落实

合作释疑和达标测试环节紧紧围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展开。首先,对于学生合作交流的要求具体且有针对性。如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从材料中提取了哪些有用信息,解答该问题应该储备哪些知识,如何运用储备知识分析问题、组织答案等。让学生不仅重视问题探究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探究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重视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如“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出现了______现象的趋势”培养学生运用判断、比较的方法论证问题的能力;又如“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每逢雨季,不少城市便会陷入这种宿命中,请你为减轻城市内涝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再如“对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来讲,走哪种道路更合理,试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的能力。再次,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归纳提升学生基本能力。例如,教师在探究过程完成后及时总结解题步骤:“读—审—联—定”,把学生通过做题后的模糊感悟明确为清晰的解题思路。最后,通过模拟考试评价固化能力的落实。在达标测试环节,题目难度较自学检测环节偏难,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突出,更注重对基本能力的评价。另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双基”落实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要求需明细化

一方面要结合课标要求和考纲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开始时明确学习要求,结束时对照目标要求评价自我达成度。

2.四环节教学不可分离进行

“铸剑”是发现问题的基础,“试剑”是暴露问题的手段,“磨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亮剑”是检测问题解决的效果。一二两环节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三四环节重在基本能力的培养,四环节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有机融合

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建立在宽厚的知识基础上。反过来,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巩固了基础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切忌分开进行落实。

4.自学检测和达标测试应有所区分

自学检测题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题目设计全面但难度不宜太大。达标测试题是对整堂课掌握程度的评价,应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梯度和难度,部分题目设计应尝试和高考试题对接。

猜你喜欢
双基基本技能城市化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学好高中化学之四建议
基于条带模式GEOSAR-TOPS模式UAVSAR的双基成像算法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