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
(常州市第三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基于乡土案例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以“常州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
李丽萍
(常州市第三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本节内容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教材文字较少,案例很多,但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笔者设想结合“常州市”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利用乡土案例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布置任务和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搜集资料,课堂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本节内容。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学情分析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经过两学期的教学,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会了通过创设情境——搜集资料信息——用事实论证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但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校定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一定程度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笔者课堂上经常使用Google Earth工具和百度地图工具,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能够熟练操作运用。
知识与技能:理解不同时期常州市城区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常州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常州市为例,归纳在不同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常州市空间形态与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图文资料,分析交通运输对常州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通过搜集资料和展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身边乡土地理的探究,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常州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提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重难点:教学围绕着“常州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商业网点的不同选择”,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因为城市的发展跨越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所以交通运输及其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交流学习法、展示学习法。
1.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课前一周内进行走访调查和网络资源搜集(运用百度地图工具、Google Earth软件、常州城市规划局网站),围绕以下主题:
主题一(甲、乙组负责):
结合教材案例2“嘉兴城市形态的变化”图文资料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调查常州古城布局,对比现在常州城区的布局,结合常州市未来规划图,思考古今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如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拍摄照片或画好略图,配上文字说明,以PPT形式课上展示。
主题二(丙、丁组负责):
①找出常州市区的商业中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②走访调查本市市区和湖塘的两家“红星美凯龙”家具城的区位,分析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③随着常州市地铁1、2号线的建设开通,预测哪些地方可能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2.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以美国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截取视频水乡温泉小镇的繁荣和衰落导入,引出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66号公路”历经繁华兴盛到没落衰败的过程对水乡温泉小镇的影响,进而切入主题“常州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过渡】教师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查看常州市的卫星地图,出示相关景观图,并简单介绍常州目前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借鉴嘉兴城市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分析交通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常州市的影响。
3.交流展示
课堂合作探究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以常州市为例
【小组交流】甲、乙小组将搜集的图文、视频资料相互交流,每组选定中心发言人,二人合作展示,可借助网络和百度地图工具等,并在展示时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全班同学思考回答。丙、丁小组同学以倾听为主,同时提出相应建议,老师适时加以指导。
【成果展示】PPT演示文稿
发言人:展示图1、图2,阐述材料1。
图1 明代常州城区分布图
图2 常州古城水系图
材料1:常州城最早建于西晋,唐时建“内子城”,五代十国时,筑“外子城”,936年又增筑“罗城”,东从水门桥沿大运河向西,经德安桥、广化桥,延北至西新桥、青山桥、小东门桥复至水门桥。明朝建立后,汤和于1369年修筑新城。古运河两岸的西瀛里、篦箕巷、西直街、豆市河、米市河、木梳街等商业区呈现出“篦梁灯火”“文亨穿月”的兴旺繁华;常州城内后河两岸(小营前一带)形成时称“大市”的闹市区,“风景如画的白云渡边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马山埠畔货船簇拥,河中船舫穿梭、桨橹声声,两岸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各类手工作坊遍布局前街、早科坊、西大街和运河、市河两岸;文化宗教设施如府学堂、县学堂、天宁寺、“三吴第一楼”等置于城市各方位……好一派“清明上河图”般的古代繁荣!
预设问题:据图1、图2,分析明代常州城区空间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预设生答:特点(常州城区沿古运河水系,布局于其内部,呈团块状)、原因(位于运河沿岸,水运便利,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
引出结论1:受古运河影响的常州城区布局
发言人:展示图3,上个世纪,常州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何变化?对其工业区的分布有何影响?你能进一步推导出该时期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吗?
图3 常州工业分布状况
预设生答:变化(出现了铁路和多条主干公路)、工业区分布(向交通干线铁路、公路集聚,且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推测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沿交通轴发展,城市形态从单一到多方向、从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发言人:展示图4,随着京沪铁路线的全线贯通和多条南北、东西向的主干线扩建延伸,常州城市形态不断呈现外延扩展的趋势,多方向、沿轴放射状发展。
图4 常州20世纪末期城区分布图
引出结论2:铁路、公路迅速发展时期的常州城区布局与变化
发言人:展示图5,播放京沪高铁的相关视频,并打开百度地图(图6为截图),自由缩放演示常州卫星遥感图,请同学们思考“随着2010年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会给常州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生答:城市呈现向北扩展的趋势。
(展示完毕,师生鼓掌)
图5 京沪高铁线路图
图6 当前常州卫星遥感图
引出结论3:城际高铁时代的常州城区布局与变化
【教师总结】结合甲、乙两组发言人的精彩讲述,在黑板绘制“常州城市形态随交通变化”思维导图,如图7所示,并引用株洲市、武汉市等案例加以补充。
图7 “常州城市形态随交通变化”思维导图
【过渡】交通运输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和位置)同样也有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密度——以常州溧阳为例
教师:打开百度地图工具,搜索栏中输入“超市”,自由缩放地图,比较同等面积溧阳某山区和平原超市数量和密度差异(图8为截图),完成表格。
图8 溧阳山区和平原地区超市数量差异
预设生答:山区,地形崎岖,人口少、购买力低,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区际商品流通难建立,主要满足当地购物需求,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反之。
【过渡】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课堂合作探究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以常州市为例
【小组交流】丙、丁小组将搜集的图文、视频资料相互交流,每组选定中心发言人,二人合作,结合百度地图工具展示。甲、乙小组同学以倾听为主,可提出质疑或补充相关信息,老师适时加以指导。
【成果展示】PPT演示文稿
问题①:找出常州市区的商业中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发言人:结合搜集图片,展示常州市区的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南大街、文化宫、新北区万达广场);形成原因(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购买物品的消费者多,人流量大)。
问题②:调查对比本市市区的“红星美凯龙”和湖塘“红星美凯龙”两家家具城的区位,分析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发言人:利用百度地图工具,搜索“红星美凯龙”,图9中A、C两处即为市区和湖塘两家“红星美凯龙”家具店,A店靠近市区,地价高,占地面积小,交通较为便利,离住宅区近,消费人群多,根据前面所学“商业区”的布局原则,我们认为是市场最优原则;C店远离市中心,距离住宅区远,但其占地面积较大,地价便宜,同时靠近常合高速公路和外环公路主干线,方便家具的批量运输,我们认为这是考虑交通最优原则,而且这里的家具价格相对市区而言,更为便宜。
图9 红星美凯龙家具店分布图
问题③:随着常州市地铁1、2号线的建设开通,预测哪些地方可能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发言人:展示常州地铁规划图和轨道站点周边结构图(图10),交通便利的地区,可能吸引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住宅区,形成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很有可能形成新的商业中心,但也要考虑诸如政策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
图10 轨道站点周边空间结构图
(展示完毕,师生鼓掌)
【教师总结】总结提炼并对学生熟练使用百度地图工具表示肯定。
4.课堂小结
5.课后探究
戚墅堰区是常州古运河东段的一颗明珠,历史上因机车车辆工业而兴起,空间上与武进发达的东部地区接壤并靠无锡、苏州、上海这片长三角发达地区最近,交通上也不落后。搜集古运河的相关资料,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角度,思考戚墅堰区衰落的原因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