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妍,上宏昌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77)
2013年9月,国家主席在其中亚之旅中呼吁“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得丝绸之路在沉寂了1 200年之后,再度进入全世界的视野。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推进、发展外贸电商等经济战略高度吻合。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要当仁不让地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因此西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改善西安物流业现状,优化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提高全市物流服务质量,创造优质的物流环境,为振兴西部经济、连接中东部、辐射中西亚以及欧洲各国,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已成为西安市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
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业对全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已得到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市里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改善了西安物流业的基础条件。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九大机场、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是民航总局规划的7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航空物流的重要节点。截至201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有通航点113个,航线242条,其中国际航线11 条。每天的航班起降量约700 架次。2013年货邮吞吐能力达17.89 万t,客运吞吐量达2604.5 万人次。机场货站、新建的货运区、东航西北公司航空货站等多个站场已全面为航空运输服务,多家航空货物地面代理机构的进驻充实了空运能力。西安咸阳共建的空港新城已经启动,先期开始建设的空港综合保税区以及规划中的空港临空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等,将大幅度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空运物流能力。
西安火车站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也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重要站点。作为全国六大铁路枢纽之一的西安铁路枢纽已经形成了服务陕西,辐射西北、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并可通过欧亚大陆桥和中西亚及欧洲铁路网络进行连接。西安铁路局管辖内有营业线路18 条,总延展长度8 522 km。新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以及正在改造的西安西站、东站将有效地解决由于西安铁路枢纽的货运站和客运站在陇海线主轴上不合理的分布现状,使西去列车畅行无阻;新建成通车的西平铁路、包西铁路与十四条煤炭专用线接轨,为煤炭资源大运量进入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提供有力的铁路运输保障,解决了陕北、黄陇、庆阳、彬长等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外运能力低下的问题;2013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的西康铁路二线,与包西铁路、襄渝铁路、渝黔铁路、黔桂铁路共同组成中国中部的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2014年1月7日正式通车的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陇海线上的货运压力,大大缩短了西北至华东、华中的运距,也使西安到合肥、南京、上海均可实现“夕发朝至”;改扩建的新丰镇编组站和零口直通场工程,不仅提升了枢纽的总运量,而且从根本上缓解了西安铁路枢纽运输紧张的状况。这些建设完善了国家路网布局,提高了西安铁路枢纽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带动了陕西及周边地区集装箱运输业务,对促进西部开发和陕西经济发展,提升西安的经济、文化、政治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西安铁路发送旅客发送3070.50 万人次,发送货物发送857.93 万t[2]。
西安是我国第二大公路枢纽,2012年西安境内公路营业里程13 127 km,其中等级公路12 587 km,高速公路465 km,西安境内公路密度为1.22 km/km2。有5 条国家高速公路与西安绕城高速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一环十二幅射”高速公路网络,因此确立了西安成为全国公路网中东联西进、沟通南北的主枢纽地位。西安至周边省区中心城市形成了“一日交通圈”。另有9 条省道以西安为中心辐射陕西各地。
近年来,西安市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猛,地铁1、2号线建成通车,三环与绕城高速完成了对接,新建和拓宽了多条主干道路,打通了多条断头路,通过架设天桥和修建下穿隧道,大大改善了市区道路的通行能力。西安市目前已建成了“两轴、三环、八线”的城市道路网络,共有城市道路1 176 条,总长度1 009.6 km,路网密度5.4 km/km2[3]。
2013年西安公路客运量3.261 4 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63.49 亿人km,较2012年增长7.3%;货运总量4.924 3 亿t,货物运输周转量647.15 亿tkm,较2012年增长8.6%[4]。
西安不仅在加快机场、铁路、公路等集疏运通道和物流节点的建设,也在积极地建设一批标志性的物流园区。
2006年开工建设的西安国际港务区,设计占地面积为44.6 km2,预计2015年完工,建成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形成6 650 万t/a 的货物吞吐量。其中,铁路每年可运输货物2 800 万t、标准集装箱305 万个;公路每年可运输3 850 万t。届时西安的GDP 值将被拉动到540 亿元以上。现在已建成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保税物流园区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安公路港将进一步强化公铁联运,发展内陆地区的海铁联运。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形成立足陕西、服务中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具有货物集散、产品配送、集装箱转运等多种功能的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保税区,借助保税物流及口岸功能以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码头等具有强大运力项目的有效叠加,建成了以区港联动为内核,以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方式为路径的大型内陆港口,实现了沿海港口服务功能内移、就地办单的大通关功能,充分展现了现代商贸物流特色。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以机场交通为核心,内部整合机场配套服务、后勤保障、物流等功能,使航空客运、货运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聚集。
到2013年底,西安市已建成贝斯特、亚欧、海纳等20个物流站场(含小型站场),高效的“集-疏-运”系统已形成,保障了物流通道的流畅[5]。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西安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提升。2012年,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法人企业达1 641 家,其中公路运输945 家,装卸搬运和货运代理342 家,仓储203 家。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产业活动的企业2 045 家,其中公路运输1 048 家,装卸搬运和货运代理382 家,仓储218家。注册资金达1 000 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超过100家,A 级资质以上的物流企业2 家。由核心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集群、物流网络节点及龙头物流企业构成的城乡现代物流体系也已经确立[6]。
西安市2006~2013年GDP、货运总量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如表1 所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 245.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铁路、公路、民航货运总量达20 700 万t,同比增长11.3%。客运总量12 700万人次,同比增长5.8%。其中,公路客运量9 705 万人次,同比增长4.9%,公路货运量20 300 万t,同比增长11.5%;铁路旅客发送量1 673.10 万人次,同比增长7.7%,铁路货物发送量439.38 万t,同比增长4.5%;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 365.39 万人次,同比增长10.6%, 民用航空货物吞吐量8.66 万t,同比增长3.8%[7]。
表1 GDP 和货运总量及各种运输方式运量统计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物流业息息相关。以往的经验表明,物流水平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由图1 可知,2006年以来,西安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约13.6%,2008年增长高达15.6%,2009年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减少,但年增长率仍保持在11%以上。
图1 西安市的GDP 量的走势图
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从图2 中可以看出,2013年西安市货运总量达到50 118.82 万t,约是2006年的5.93 倍,年均增长28.97%,远高于GDP年均13.6%的增长速度。其中,公路货运的增长速度最高,为29.80%;其次为铁路货运,为8.11%;航空货运的增长速度最低,为1.61%。
图2 西安市的货运量的走势图
根据2006~2 013年西安市的统计资料,对西安市货运量与GD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相关系数(R)为0.980 2,说明两个变量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货运量和GDP 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且同方向变化。从图3 中可以看出,两变量之间呈线性相关,根据变量的变化特点,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模型如下:GDP=832.31+0.076×TOTAL。式中,TOTAL为货运量。
图3 GDP 与货运量间关系的相关图
在a=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拟合的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为:F=147.192 356 8。F0.05(1,6)=5.99,F>F0.05(1,6),模型不显著的原假设被拒绝,即直线方程的斜率不为0。进一步对回归系数进行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t= 12.132 285 72。t0.025(6)=2.477,t>t0.025(6),模型不显著的原假设遭到拒绝,即回归系数不为0,变量之间的确是显著线性相关的,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这说明西安市货运总量每增加1 万t,GDP 将增加760 万元,反映出西安市的物流业与经济是同步发展,互相依赖的。
西安市统计局从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方面计算物流业增加值。现根据统计数据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进行统计分析。
2013年,西安的GDP 已达到4 883.13 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79.56 亿元,比上年增长7.5%,总量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3.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8],总量占第三产业GDP 的7.05%。和GDP 的增长同步,2009年以来物流业的增加值增速也逐年放缓,2013年的增长速度远低于2004~2013年的平均增速(10.37%)。这一结果说明,西安的物流业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和全国平均水平还一定差距。
根据上述定量分析可知,西安物流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物流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物流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西安市货运总量每增加1 万t,会带动GDP 增加760 万元。物流业的发展优化了西安整个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协调快速的发展。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西安市应充分发挥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公路运输优势,优化公路运输体系,新修和改扩建城内道路,增强城市通行能力。西安铁路运输量和航空货运在总货运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应大力推进铁路运输、航空货运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应加快多式联运、配送、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的发展,提升物流服务的辐射力,强化西安在全国物流中的枢纽地位。此外,以港务区为龙头,以大型物流基地和各种综合性、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使西安市整体物流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将西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内陆港大都市。
[1]李 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业基础与建设[J].理论月刊,2014,(5):134-137.
[2]李 敏.西部铁路发展对西安物流格局的影响[J].铁路技术创新,2011,(4):25-27.
[3]西安市统计局调查队,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2013年西安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中国公路网.陕西:将建5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预计需15年建成[EB/OL].http://chinahighway.com/,2013-07-02.
[5]文 艳.西安大物流格局已初具规模[N].西安日报,2014-06-29(1).
[6]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西安市2013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西安日报,2014-03-06(1).
[7]西安市统计局.统计信息[EB/OL].http://www.xatj.gov.cn/,2014-07-2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2/t20141219_655915.html,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