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富
思想·大境界
规划初中三年写作教学的内向之旅
—— 我的写作教研之路
◎郑文富
我研究写作教学,一直想有一套自己的东西。构想中,这套东西起码要包括适用于初中三年的整体教学规划、各学期的教学方案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这种愿望驱使我一直费时耗力地做着一些自己想象中超凡出众,但在大家眼中却有点不着边际,而实际上却非常普通的事情。
理性地看,我的写作教研活动,经历了由写作经验驱动阶段到写作知识驱动阶段,再到学生需要驱动阶段三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是经历了由教师中心到知识中心,再到学生中心的认识过程,或者说是经历了由写作成果驱动到写作能力驱动,再到写作过程驱动的进步过程。
自己写作、投稿的经历,使我认为到写作要用自己独到的题材,才能传达独特的感受。所以,最初我对初中写作教学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写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只是要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
基于这种认识,我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写作教学规划——“开放式写作教学”规划。我所实施的开放式写作教学,就是不干预学生,学生自由写作,写作教学的任务就是激发热情,拓展思维,发扬个性。
三年的规划。初一上、下学期是记叙文开放式写作,初二上学期是说明文开放式写作,初二下学期是议论文开放式写作,初三是考场作文开放式写作。
学期的方案。每个学期安排14次写作课(课上成文的是2课时,课下成文的是1课时)。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课与课之间因思维训练活动联系成一个整体。例如初一上学期的训练主题分别是情节(新颖、连贯、具体、详略得当)、人物(有个性、关系明确、行动带动一切、情感鲜明)、环境(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即时抒情、贯穿式抒情)、议论(点明中心、分析情节)。初三考场作文开放式写作是初一、初二各种训练的整合。
个人小传
郑文富,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高级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百佳班主任”。曾获全国范围教学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省级教学评比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精细化写作训练研究与实践”、区重点课题“过程性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出版有《中学生作文病例分析》等著作。
课堂基本流程是:开放式思维拓展活动——开放式写作活动——开放式评改活动。
开放式思维拓展活动,是设计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打开学生思维,发扬思维个性,例如:让学生回忆或设想如果妈妈捏脸蛋,他们会发出哪个感叹词,并说说为什么;在黑板上画一个“▽”,让学生为之设计一个形象,等等。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教师尽量不提出干扰意见。
开放式写作活动,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学生自选文体,自定内容,自立主题,也可以自选题目。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开放式评价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评改活动。提出评价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怎么评就怎么评,受评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认为怎么改好就怎么改。教师参与评价活动,但不帮学生修改作文。
例如我们的第一节课是“骑马挎枪走天下”。教学目标是抛开大家耳熟能详的部分,充分展开寻常事情中新颖的情节、细节。
一上课我就说:“人人都是小说家,今天让我们来创作一篇传奇小说——骑马挎枪走天下。”
然后,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开放式思维拓展活动。我说:“现在你是一位侠客,骑着马,挎着枪,闯荡天下。请根据你的愿望,说说马是什么样的马,枪是什么样的枪,天下是什么样的天下。构想越奇特越好。”同学们先是“胡思乱想”,然后七嘴八舌地说,抢不到说话机会的就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我们进行故事接龙,要求情节出人意料。
同学们思维足够兴奋了,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开放式写作活动。我问:“实际生活中,你第一次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遇到的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请以‘第一次闯荡天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突出真实经历中与众不同的情节、细节。”有前面的思维活动作铺垫,学生思维活跃,对“闯荡天下”的理解也比较丰富,例如受了委屈离家出走、“捉鬼”、与人当面对质、独自去银行存钱、独自坐飞机、给陌生人带路等。30分钟左右,学生们都完成了作文。
之后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开放式评改活动。当堂进行作文评改,策略是导评——共评——自评——换评。
开放式写作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发展思维,点燃了学生热爱写作的情绪,使得写作课充满了激情,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文字自由舒展。
现在想来,我所开展的开放式写作教学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一是目光局限在写作成果上,没有认识到写作过程即是语文学习过程,因而对写作教学过程的效率问题考虑不多、不深。二是实质性语言活动少。写作活动过程没有抓牢语言训练线索,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思考。三是开放处于封闭之中。没有有意识地让写作课堂扎根在生活中,生活在“三点一线”上的学生,其思维实际上还是相对封闭的。
但在当时,真正促使我改进教学的是老师们觉得“课堂不好控制”“还是应该教点什么”。我也接受了斯滕豪斯的一种观点,大意是:好的课程是“普通老师能教,普通学生能学”的课程,于是我的兴趣开始转向于“开发”这种作文课,于是就有了“精细化写作训练”规划。
写作隽语
◆写作乃高冷之事。立意时,心无旁骛,目无旁顾,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成文时,心满寒霜,不食烟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修改时,与己为敌,与世为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写作是热情之事。我的心头,经常跳动着这样的火焰:读者啊,请认同我写的东西,无论无私赞赏,还是无情汲取,都可以,都可以。
◆写作乃实诚之事。如写日记,在十点以后的夜里,一遍遍挑选着动人心魄的细节,一层层梳理着事情的来龙去脉,敲敲桌面,扪心自问。不对自己说谎,就不会对世人说谎。
◆写作乃寻常之事。写,写真,揭示真相,所以人们说写作文、写论文;作,创造,表达理想,所以人们说述作、创作。该出厅堂出厅堂,该下厨房下厨房,没有一定之规。写作者与教师、警察、干部、民工没什么区别,他的本事就是肩负起责任的能力。
◆写作乃自我之事。我写的诗歌像散文,散文像小说,小说像故事,故事像诗歌,没几篇能发表的。后来当老师,学生写的诗歌像故事,故事像小说,小说像散文,散文又不像诗歌,没有几篇能得高分的。我按自己的想法写,学生按他们的理解学,编辑按他们的标准选。人们呢?胡萝卜炒鸡蛋有人不爱吃。
精细化写作训练通过构建以写作思维能力训练为线索的真实写作实践过程,在实现真实生活内化的同时,完成思维的语言外化,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培养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写作品质,显示出一定的写作创造力。
三年规划:七年级进行写作基本能力精细化训练,上学期侧重于单项写作的技巧训练,下学期侧重于文体写作的能力训练;八年级进行写作过程认识精细化训练,上学期侧重于原则性训练,下学期侧重于方法性训练;九年级进行考场作文能力精细化训练,上学期侧重于针对内容的类型训练,下学期侧重于针对命题的类型训练。
学期方案:每个学期安排14次写作课,每堂课安排一项专门训练,由这个专门训练生发到自由写作。例如七年级上学期的训练主题分别是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情景描述、过程描述、详略得当、点题、升华、分清事件的环节、理清文章的结构、衔接、照应、拟题、个性化、考场写作等。课外辅以自由周记活动。
课堂流程:精细化写作训练的课堂流程是一种“下学而上达”式的升华过程,基本流程是:小练习,精学一技;中练习,精学活用;大练习,为我所用。每堂课后,还有“延伸学习”环节。为了增强评价的效度,精细化写作训练课堂设计了一个“伴随式评价”策略,即在每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即时评价。
精细化写作训练把开放式写作教学由开放到集中的顺序倒过来,先集中于一个能力主题进行精细的训练(精学一技),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能力去解决稍难一点的写作问题(精学活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更大些的问题(为我所用)。
例如,“让人物自己表演——行动描写专题训练”课是这样的:
课堂首先明确训练主题是“行动描写”,训练目标是让读者像是在看电影一样,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精神面貌、心理变化。然后进入训练。
(一)小练习·精通一技
活动目标:活用动词,准确写出一连串的动作。人物动作感要强。
写作范例:(同学作文片段)
写作练习:把礼物送给别人之前,可以利用彩纸、彩带、大头针、透明胶带等包装一下。请模仿范例写法,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如果写不出,可以现场拿出一张纸,包裹一样东西,体验一下。)
展示评价:(略)
(二)中练习·精学活用
活动目标:行动描写突出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精神面貌、心理变化。
写作范例:(《西游记》片段)
写作练习:参考范例,写一写同学踢足球射门时的一系列动作。(如果一时写不出,可以自己到操场上试一下;如果对足球不感兴趣,也可以写任意一个体育项目运动片段;如果实在写不出,可以上网看一段视频。)
展示评价:(略)
(三)大练习·为我所用
活动目标:在写作中根据需要,恰当使用行动描写。
写作练习:以“那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参考范例:《爸爸总是这样爱美》(略)
评价活动:(略)
课后延伸学习题目:1.尽可能多地列出表现“看”这个意思的动词,并任选五个以上,编写成一段有意义的文字。2.写周记的时候用好行动描写手法。
精细化写作训练有几个明显的优点:一是训练精细,能力扎实。二是循序渐进,下学上达。三是操作性强,适应面广。
精细化写作训练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一是没有从认知发展规律层面关注学生的实质性学习需求。由“点”到“体”的教学过程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不太符合学生认知由“体”到“体”的发展需求。二是语言的深度不够。思维训练仍然停留在认识题材、安排体式、跟随课堂策略层面,语言能力训练仍然停留在推敲语言层面,而不是在用语言思考。三是写作活动过程不够完整。课前缺乏对生活积累的关注与指导,课中写作指导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构思策略练习,课后缺乏应用写作解决生活问题的指引。学生掌控不了学习过程,离开课堂情境,无法自主展开学习。
在解决以上问题和更多写作教学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过程心理学理论和过程写作教学法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写作活动的价值,并用正确的写作教学价值观指导写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需要跳出既有写作教学理论和写作教学的框架。
写作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学生的成长,写作教学如果不能伴随着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无法显现其效果——理解并从这个层面出发展开写作教学活动,提升了写作教学的层次,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涵,也能较好地解决写作的能力问题。这就是“成长型写作活动”规划。
所谓成长型写作活动,是以整体化、整合化的过程性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深入生活的方法,丰富人生体验,获取写作素材,训练写作能力,领会写作本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智慧型写作的水平,形成学生长大成人的精细化作文训练体系。
“成长型写作活动”由三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内包含着若干个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由若干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的课堂操作也有与之相适应的起承转合步骤。
“成长型写作活动”的三大模块呈递进式发展关系:观察与感悟模块以学会生活为总主题,重在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训练;尝试与领会模块以学会发展为总主题,重在体验完整的写作构思、表达与交际过程的训练;创造与发展模块以学会发展为总主题,重在取得学习成果,显现个人的整体发展状况,尤其是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模块”的主题活动:每个模块中各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主题活动,各个活动分别指向模块主题的不同层次和维度。观察与感悟模块包括人物观察与写作、事件观察与写作、景物观察与写作、环境观察与写作、物品观察与写作、流程观察与写作等六个主题活动;尝试与领悟模块包括体验与写作、采访与写作、调查研究与写作、试探与写作、思辨与写作等五个主题活动;创造与发展模块包括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等两个必修主题活动与人生整体规划、人生重点规划等两个选修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的环节:一个具体主题活动包括八个环节:建组、感知、巩固、探究、个性、拓展、整合、反思。在一些活动中,还有设计环节,一些活动中没有建组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呈现出逐层递进的发展状态。主题活动以某一个主题为线索,以真实生活为内容或背景,开展写作活动,进行综合学习,在活动中感悟生活,以生活感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以“童年的纸飞机”为主题的“物品观察与写作”的活动,其简案如下:
建组环节——选择、参与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学习小组。
感受环节——识飞机:观察纸飞机实物,写作短文《纸飞机》。活动目标是感知物品观察这一学习主题,根据学习基础初步确定学习目标。
巩固环节——折飞机:做手工,写作《如何折叠更好的纸飞机》。活动目标是掌握基本的物品描写方法,达到写作能力基本要求。
探究环节——赛飞机:玩扔飞机游戏,根据游戏过程自拟题目写作文。活动目标是掌握动态物品的描写方法,按具体写作要求应用基本能力。
实践环节——送礼物:自制折纸作品,送给自己选择的对象,根据交际过程自拟题目写作文。活动目标是在个人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和提高基本能力。
拓展环节——设计运动项目: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运动项目并演示该项目的运动过程,写作《××运动项目说明书》。活动目标是放大学习主题,迁移能力,在真实的社会中、生活中运用和提高基本能力。
统合环节——班级趣味运动会:筛选同学们设计的运动项目,设计并举办一次班级趣味运动会,之后学生根据运动会所见、所闻、所感,自拟题目写作文。活动目标是通过综合性活动,使本主题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能力融会贯通。
反思环节——写反思:全面反思或任选角度反思本次写作活动。活动的目标是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
一个主题活动,不是一堂课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都在课上完成的。
成长型写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的写作教学规划框架,设计了新颖的参与真实生活的真实写作活动。充分注重写作学习过程的设计,把写作学习过程与语文学习过程、学生成长过程融为一体,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关注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用语言思考、通过写作学习、用自己的姿态学习和生活等问题。成长型写作活动不断地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生活设计自己的写作学习过程,设计与实施自己的写作、发表方案,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思维策略、写作策略,使学习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客观来说,成长型写作活动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一是因为它是动态性的,所以活动周期比较长,例如一个主题活动需要4个以上的课时。二是因为它是生活化的,所以要求教师不断跟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三是因为它是个性化的,所以要求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有利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相信,规划三年的写作教学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正在努力做好的工作。我之所以称我的行动是“内向之旅”,一是因为它只是针对我所面对的“这些”学生的,二是因为它只是通过我这个个体的思考和实践变为了“一种”现实,三是因为它是在探索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律。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5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