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系统的演变

2015-09-27 00:37胡婧妮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5年1期
关键词:防御能力北京地铁乘客

□文 / 胡婧妮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诞生。而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于1969年10月1日通车。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地铁所扮演的城市客运交通大动脉以及城市生命线的角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铁素来以安全高效便捷的特点受到乘客的青睐,实际上,人们感到地铁安全主要源于其对外部的灾害防御能力优良。例如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海湾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地震时海湾大桥的桥板受震断裂,顿时交通受阻,而当时飞驰在海底隧道的两列地铁却依然正常运行,安然无恙。不过,虽然地铁对外部灾害的防御能力如此强大,但对于来自内部的灾害,受限于地下狭小的空间,兼之人员设备密集,其防御能力差之千里。

初期的地铁行车不稳,噪音也很大。比如古老的伦敦地铁,其车厢之间的通道是外露的,虽有车门保护也还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地铁事故发生的原因众多,有人为原因造成的,有设备技术故障诱发的,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为了保障地铁安全,各国在地铁安全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地铁安全系统也不断完善发展。

从设备技术方面看,为防止地铁设备失灵或地铁发生爆炸火灾等状况,各国都在相应的领域进行了整改。如新加坡地铁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地铁乘客所触及之处均不采用木质、天然纤维等易燃材料,同时还有一整套灭火救灾的自动监测系统。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车站站台上还设置一排透明的安全幕门。再如,2001年巴黎地铁新建了一条全自动线路,在这条地铁上连接中央控制室的监视器不仅安装在各个车站,而且安装在车厢内,为无人驾驶地铁内的乘客安全提供了保障,这在世界地铁史上尚属首次,体现出法国21世纪保障地铁安全的新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逐渐将信息技术投入到地铁运行中,无疑给保障地铁安全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些安全措施对于各国地铁安全维护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从制度层面看,各国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的保障作用。地铁作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伤亡,如俄罗斯莫斯科三起地铁连环爆炸、英国伦敦地铁人弹爆炸、韩国大邱地铁爆炸、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都给予了世界各国以深刻的教训。这使得各国都十分重视安检,但也有与众不同的国家,如日本。其地铁管理可用“外紧内松”来概括,表面上看来出入自由,实际上常有便衣警察穿梭防止突发事件。法国的管理也略有特色,它并不限制地铁里的经营活动,反而鼓励发展“地铁经济”,政府认为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下商店非但不会成为安全隐患,反而对保障安全有帮助,因为店铺的营业员们非常了解地形,关键时刻会协同治安或消防队员疏导民众。各国不谋而合之处在于都相当注重对民众进行地铁安全知识宣传,借此提高民众的防御能力与安全知识。

国内地铁安全也逐渐受到重视。针对近年越来越多的地铁事故,如南京地铁车辆常用制动失灵,北京地铁五号线等事故。我国就提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消防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注重事先制定多套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运营设施维保,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抓好全民安全意识,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

无可否认,现有的地铁安全系统尚待完善,如北京地铁中女子被安全门夹死,让原本保障安全的设备成为了安全隐患,给地铁安全系统提出了难题,但地铁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经验的成熟,地铁终能担当得起“安全”之名。

猜你喜欢
防御能力北京地铁乘客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密码机在VPN专网信息安全防御中的应用分析
未来导弹在联合赛博空间行动中的能力探究
最牛乘客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问题研究
在北京地铁上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动态竞争视角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