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论证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2015-09-27 00:45吴卫东黄晓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工程

袁 健,吴卫东,黄晓峰

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教育论坛

以专业论证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袁 健,吴卫东,黄晓峰

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盐城工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以卓越工程教育计划为平台,立足行业与产业发展,围绕企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将“学科驱动”培养转变为“需求拉动”培养,结合盐城工学院专业论证及“卓越计划”人才试点,进行能力导向、多元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工程教育模式。

专业认证;卓越计划;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89年,《华盛顿协议》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承认签约成员所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1]。其核心是认证标准,主要作用是评价和保证质量,实际就是衡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过程。在专业建设中,如何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引领,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查找专业存在的问题是首要关键点[2]。图1表示专业合格认证指引的专业建设过程。

图1 专业合格认证指引的专业建设过程

如何将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引入到专业建设之中,与国际接轨促进职业工程师的培养是专业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比较优势,多年来,坚持“能力导向,多元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以卓越工程教育计划为平台,依托建材机械传统优势,立足地方汽车产业强势,瞄准环保装备发展态势,引入工业4.0的理念,将信息化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形成“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项特色,四项改革”的专业建设思路,即:以“应用型”为中心,结合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趋势和现代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围绕凝练专业的内涵发展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校企合作特色,推进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模式和创新创业训练模式等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坚持能力导向多元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各专业具有明确的、在毕业生身上可以度量的三个培养目标,以知识、素质、能力要求的形式得以体现。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状况、师资力量、学生来源等科学地给出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依据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工程人才基础能力和必备能力。顺应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确定工程人才的拓展能力。细分能力素质组成要素,搭建“三层能力结构”。按照能力递进层次合理设计能力拓扑图,架构相应能力课程体系,编制教学计划,图2为本专业工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简图。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到培养方案具体环节中,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形成“能力导向、多元培养”人才培养特色,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即:以综合素质及行为能力、工程素质及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工程项目运作与协调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具备“三层能力结构”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图2 工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简图

二、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多元培养

运用能力素质结构简图,按照层级推进能力培养的规律,梳理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块化课程设置,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图3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图。

纵向层级推进能力培养(图4),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拓扑图,围绕学生基础、必备和拓展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整合课程,构建课程模块,形成课程体系。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工程实际,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横向协同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多元培养。按照不同能力层次,柔性设置教学环节,协同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多样化培养平台和培养路径,实施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整合校外教学资源,重点围绕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教学资源满足工程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个性差异化和择业需求多元化。

图3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图

图4 层级能力培养对应校内外资源示意图

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按照先进、有用、有效原则,将行业企业最新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实际工程问题融入教学内容。如,机械类专业“机械产品结构设计能力”课程模块中,将数字化产品开发系统(NX)融入相应课程教学内容(表1),打造面向先进制造业、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

表1 NX系统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示例

按照能力培养要求优化时序,按照知识传授特定规律安排模块,按照知识固有属性重构知识单元,整合原有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打破传统的课程概念,按照知识单元和知识节点形式设置核心课程,将知识单元划分为理论、实验、实践、双语教学等若干知识节点,并以知识节点形式授课。便于企业和学校联合授课,也便于把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和校外)有机融合到每学年的知识单元中。“工程材料应用知识单元”对应的知识节点的设置情况见表2[3]。

表2 工程材料应用单元、节点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示例

注重“捆绑式教学”理论指导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以项目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学与项目进行有机协调和统一,采用“理论—实验—项目设计”三段式教学,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实施方案中注重理论知识模块与实践能力模块对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施过程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连续性,将现学知识尽量覆盖所有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层次。实施方法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开设自主性学习课程,变大班集中授课为小班教学,提供合适的工程项目和自主式实验设备,结合所属学科科研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

四、虚实结合建设实验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工程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我们在实践中依托虚实结合的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实训平台,引领周边高校实践教学发展,支撑和服务地方企业,利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学项目,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实现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虚”:虚拟仿真中心建设,打造虚拟结合的专业实验平台。“实”:汲取工业4.0先进制造理念,导入工程的生产管理经营运作模式,打造极具现代机械加工中心特色的工厂型实验室。

结合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趋势和现代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面向工程实际,与企业搭建产学融合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做到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特色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工程素养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打破校企间壁垒,突破学生就业被动瓶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元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推行“预就业”实践模式,大三学生以“双向协议”形式在合作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毕业设计和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专业认证不是专业建设的目标,而是一种手段。遵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及做法,塑造专业,构建专业要素。通过认证,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内部机制真正形成,进行常态化管理,注重持续改进。改变“教为教会,学为学会”思想,实现“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目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目前,还面临许多问题,有很多片面的理解,如实践教育简单化为实践训练,工程背景简单化为工程场景,工程实践简单化为岗位实习等等。还需不断探索、改革、总结,逐步完善调整。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邵辉.葛秀坤,毕海普,等.工程教育认证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与改革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2014,(1):104-107.

[3] 袁健.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1):21-29.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certification;program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engineering education

G640

A

1006-9372(2015)03-0006-04

2015-04-10。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3jsjyg066);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计划试点项目。

袁 健,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袁健,吴卫东,黄晓峰.以专业论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3):6-9.

Titl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y Means of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Certification

Author(s): YUAN Jian, WU Wei-dong, HUANG Xiao-feng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工程
人才云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子午工程
工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