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凌健,林南新,陈川瑜,吴华静,梁士楚,2*,马彩凤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桂林 541004; 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4)
·中药商业·
广西临桂县中药材市场调查研究△
桂凌健1,林南新1,陈川瑜1,吴华静1,梁士楚1,2*,马彩凤1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桂林 541004; 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4)
目的:通过对临桂县中药材市场深入调查,掌握其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和询问法对临桂县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进行调查。结果:临桂县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以植物药为主,共64种。基源植物共计58种,隶属36科、56属。总结了临桂县中药材市场的基本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中药材市场;药用植物;临桂县
中药材市场是在特定地区长期进行药材交易而逐步形成的,通常具有一定历史性和区域性,是中药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部分中药材来说,进行市场调研还可以补充估算其蕴藏量,这对调查零星生长的野生中药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目前,对国内地方中药材市场的调研,主要集中在端午药市等特定时期,未反映一个地方的中药材市场全貌[2];有的调研以价格调查为主,侧重中药材商业贸易的研究。本研究较全面地调研了临桂县本地中药材市场情况,旨在为地方中药材和民族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临桂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桂林市西郊,面积220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位于E110°22′,N110°22′,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高温多雨,年均气温为19.1 ℃,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1.6 ℃。该地区全年以东北风为主要风向,湿度较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 mm,年均日照1553.09 h。县域西北部为南岭支脉越城岭余脉,群山嶙峋,高山海拔1300 m以上,东南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突兀孤峰,海拔通常不超过200 m。属红壤带,土壤pH4.5~6.5。
2.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临桂县的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四塘乡、中庸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11个乡镇进行了中药材市场调查。
2.2 调查方法
根据临桂县中药材市场分布情况,主要对各乡镇的集市、中药材收购站、药铺和流动药贩进行调查。在中药材产销旺季,加强对端午节中药材集市的药商、下乡收购野生中药材的药贩等重点对象进行调查,以获得更丰富的数据。中药材基源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3-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等进行鉴定;药用部位和功效除参考受访者的描述外,主要参考《广西中药资源名录》[6]、《中华本草》[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3.1 临桂县中药材市场销售中药材主要情况
经调查,临桂县中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中药材主要有64种,详见表1。
表1 临桂县中药材市场销售品种
表1(续)
*注:年销售情况,-极少,+少量,++较多,+++很多,++++极多(常达1000 t以上)。
3.2 临桂县药市中药材组成特点
3.2.1植物药占主要成分 临桂县药市上销售的主要中药材有64种,均为植物药,几乎未见本地产的动物药和矿物药。基源植物共有36科56属58种。其中菊科的药用植物最多,有6种。芸香科和唇形科次之,均为4种。这些基源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仅3种,占总数5.1%,未见裸子植物药。根据当地野生中药资源调查,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等多种药用蕨类植物蕴藏量丰富,但蕨类中药材在本地药市上很少见,可能跟当地用药习惯有关。
3.2.2 以根类和全草类中药材为主 由表1可知,市场销售的中药材基源植物主要入药部位有叶、茎、果实、根或块根、皮等。以根部入药的最多,根或根茎类中药材有16种,占25.0%;全草入药有15种,占总数23.4%;果实或种子入药的有12种,占总数的18.8%;茎叶入药7种,占11.0%。从数据可以看出,临桂县药市销售的中药材以根类和全草类药材为主,果实、茎叶类次之,其余作入药部位较少。
3.2.3 野生种类较多 野生药用植物天然无污染,相对苛刻的生长环境导致其次生代谢物含量更高。相对于种植品种,野生中药材通常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效较强,深得当地老中医和老瑶医喜欢。临桂县中药材市场销售的野生类药材有39种,占总数60.9%。少部分中药材既有种植,又用野生,如花椒,此类中药材多为民族医生从野外带回种苗在家种植,自产自销。
3.2.4 部分中药材用途多样 当地药市特别是中药材收购站所收售药材中,有些种类不限于用来治疗人类疾病,常以饲料添加的方式给禽畜喂食,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如海金沙、淡竹叶等。不少中药材药食皆宜,如紫苏,小茴香(Foeniculumvulgare)等是日常做菜的上佳佐料。蕺菜在当地即可做菜,又可晒干煮水喝,清热解毒,清火利湿。陈皮可当小吃,又常用于治疗咳嗽多痰。
3.3 临桂县药市基本特点
3.3.1 流通点较为集中 年销售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通量大小和资源量多少[8]。初步统计2014年两江镇各种中药材年销售总量达2500 t以上,五通镇的年销售量在1500 t左右,其余乡镇年销售量较少。说明这两地中药材的交易较多,市场规模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两江镇、五通镇拥有长年定点的药材收购站,且具有一定规模。这些乡镇都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当地农民视其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收入途径。其他各乡镇中药材年销售总量较小,并非由于当地中草药资源的匮乏,或由于当地没有鼓励人工种植各种中药材的政策,缺乏成熟的种植策略;或因地形、交通条件差,无法形成规模市场。
3.3.2 大宗中药材外销 临桂县大量栽培的中药材通常卖给附近市县和邻省的大型药厂。根据调查,这些中药材的年销售量通常比其他中药材大很多,除了罗汉果、金钱草外,海金沙、金银花等年销售量也达百吨,其余一般不超过10 t。有些中药材如芦根、广豆根等仅在当地作辅助药材用,全县年销售量不足1 t。
3.3.3 具有一定地域性 临桂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罗汉果、金银花生长。尤其是罗汉果,全国90%的量都来自广西,临桂县产量占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两广地区,凉茶饮料几成生活必备品。罗汉果最初因其所泡茶水利咽开音、清火润肺而为人们熟知,加上其经济价值良好,近年在临桂县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销远远超过其他当地中药材。可以看出,临桂县的中药材市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4.1 主要存在问题
4.1.1 过度注重经济利益 厂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部分中药材大量收购,易造成该种野生资源破坏。在黄沙瑶族乡,每年春末,药贩大肆收购重楼,农民过度采挖使其濒临灭绝,其他同样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却无人问津。另外,在民族药调查时发现黄沙乡、宛田乡等地有着不少有名气的民族医生,每人通常掌握一门以上拿手绝活。但他们所用的中药材经常较偏,量亦不大,在当地市场上一般没有销售,只能自己采摘加工,如瑶医喜用的五加,荚蒾,三七等。过度注重经济利益,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优秀民族药的使用和传承。
4.1.2市售中药材质量下降 当地老人比较信任中医中药,但年轻人用西医西药成为主流,生病通常首选西药。造成这种情况并非单纯因为中医药疗效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9],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市场上见到的中药材质量不比从前,有效成分含量低,化肥农药残留多,给人们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目前临桂政府没有出台相关药材种植规范,药市上的栽培药材多为自种自销,药农靠自身摸索种植,种植过程很难规范管理,农药化肥残留等问题较为常见。
野生中药材在市场上往往源于多种类似植物,甚至有不少伪品。除了奸商特意为之,也有部分原因是采药的药农文化水平有限,把形似但分类学上差别较大、甚至药效上不甚相关的植物当作同种中药材基源。这可能是无心之过,但这样的中药材加工后进入市场通常不易分辨,影响了市售中药材的质量,是现实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3多为初加工产品 临桂县本地销售中药材多为初加工产品,如淡竹叶、金钱草等仅晒干即行销售。中药材铺里加工程度较深的中药饮片和片剂来源于外地。初加工产品利润低,使得药农只能以量取胜,大量挖掘野生药材。如野生黄连、重楼、三七等,现只有黄沙瑶族乡的深山老林可见,资源量堪忧,容易挖到的早已被挖光。
4.2 建议和策略
4.2.1 加强基础研究,制定有效政策 多进行实际调查,整理临桂县的中药民族药利用史,采访当地有名气的民族民间医生,挖掘更多当地民间中药材的知识。根据最新的中药资源普查结果重新审视临桂地区中药材市场,深入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与时俱进的中药材市场政策,促进规范化药材种植,限制野生资源过度采挖。
4.2.2 提高当地中医药有效性和声誉 除了推广规范化的GAP标准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外,应设法提高中医药临床实际疗效,尤其应在抗病毒、调理养生等相对西药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上做好文章。考虑组织当地优秀中医生、民族医生,逐步建立更多有特色、有口碑的中医药诊所。鼓励优秀中医生和民族医生参与中药材规模种植、销售,促进临桂中药材市场良性发展。与省、市中医药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加强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让人们确信中医药的有效性[10],为中药材赢得良好的声誉。只有当地人们确信中医药是有疗效的,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它治病,只有这样,当地中药材市场才能从根本上繁荣起来。
4.2.3 找准突破口,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私人投资高新技术的中药材加工、提取行业。抓住当地罗汉果大面积种植等市场机遇,找准突破口,购买先进设备,引进技术,挑选某些有潜力的药材种类深加工后再行销售,提高竞争力。试验成功后再把类似模式逐步复制到其他药材上。
4.2.4 加强与优势平台和渠道的合作 利用桂林城市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附近省市相关市场平台的合作,如考虑借助玉林药市的渠道和中国—东盟优势平台[11],在搞好本地市场的基础上,扩大中药材的国内外合作、外贸交易,挖掘民族特色,融合外来优秀成果。在目前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前提下[12],临桂县完全可能让中药材产业逐步成为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支撑点之一。
目前,临桂县中药材市场还处于传统旧市场阶段,还未形成新式市场。但临桂县中药材市场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地域性优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能逐渐发展成为有潜力的地方中药材市场。
[1] 龙兴超,宁晓玲,蒋尔国.市场调研法在野生中药资源调研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2).36-39.
[2] 杨春燕,龙春林,石亚娜,等.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2).16-26.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三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6] 广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广西中药资源名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 徐维通,张任侠.建立国家中药材储备库的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1,7(5):189.
[9] 王北婴,苏钢强,王跃生,等.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中亟需推广的高新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18-23+55.
[10] 肖培根,肖小河.21世纪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0,24(2).3-6.
[11] 姜丽,霍卫.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中药贸易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797-799.
[12] 马爱霞,李勇,余伯阳.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J].产业经济研究,2011,(3).88-94.
InvestigationofChineseMateriaMedicaMarketinLingui,Guangxi
GUILingjian1,LINNanxin1,CHENChuanyu1,WUHuajing1,LIANGShichu1,2*,MACaifeng1
(1.CollegeoflifeScience,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2.KeyLaboratoryofEcologyofRareandEndangeredSpecies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GuangxiNormalUniversity),MinistryofEducation,China,Guilin541004China)
Objective: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in Lingui county,to master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Methods: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method were main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lation marke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 Lingui county.Results:The herbal drugs play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market in Lingui county,there were 64 herbs in the market.The belongs to 58 species of 36 famil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was analyzed,and the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raditional medicine market;medicinal plant;Lingui County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3.018
2014-07-22)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普查项目(GXZYZYPC-5)。
*
梁士楚,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E-mail:gxls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