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注重学生心理探寻

2015-09-24 23:37沙立卫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9期
关键词:同学会品德教育孔子

沙立卫

一、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德的前提是什么?是尽量地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而不是损人利己。教师最忌的是抱怨,学生考得不好抱怨,工资低了报怨,人生有太多的不能改变,也有太多的可以改变,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我们自己,调整不了状态,就调整我们的心态。把艰难困苦当作人生中难得的宝藏,把所有的不快变成努力的动力,把误会当笑谈,想着那些曾经感动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想着那些曾经快乐过、幸福过我们的记忆,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付出的汗水、泪水会变得越来越甘甜,许多时候,灵魂的珍贵取决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大爱的善心。

教师要以德立身,泽己及人,让学生做的自己要能做到,要先做起来,先做起来,才能知道其中的艰难与收获,才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

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江苏省编写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要求有机融入学校课程计划,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看,自己却不阅读。要求学生看,教师必须先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师生拥有共同素材,和学生谈起来,就有更多共同语言。

二、童心童德,铸真求善

关注心灵成长的每一段过程,在孩子心中播下春天的种子。童心求真,童德求善。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说真话,做真事,写真文,要让学生做学生爱干的事情,少命令,少勉强,在诱导中,让学生自然自觉地自乐自得。

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内容有很多: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面对课文和单元练习的品德教育,语文教学,重在渗透,重在自然,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的内容,不必刻意地去拔高,去说教。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有的同学在“爱”字上,进行重音处理,问他为什么,他说,有爱的奉献,才有爱的回报。有的同学在“恒”字上重音,问她为什么,她说,爱一时易,爱一生难,母爱的伟大,就在于理解,她能一生一世地爱着她的孩子,所以一提到母爱,大家都常会有一种共鸣,有一种温馨。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要爱别人,不被别人爱的人,大多也是不爱别人的人。“你能举出班级或生活中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我们有的同学动不动就说,不跟你玩了,所以,和他长玩的人很少;有的同学说,有的人总想着命令别人,说话总要压在别人上面,和这种人玩没劲,他在摆谱,我在受气;有的同学说,在他难过的时候,有个同学会来安慰他,在他高兴的时候,这个同学会来听他讲开心的事情,这个同学真好,我很爱他,也很尊敬他。

学生的表达未必十分到位,观点不一定全对,这就是孩子,我们要在包容中加以肯定,要让孩子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孩子是天真的,教育也应是顺其自然的。

三、顺风而呼,际高而望

常见的有三种境界中的老师:第一种教师为生存而教,为了每个月的工资而教,这种教师就想着考试的分数过得去,检查工作过得去,到月工资拿得走;第二种教师是为荣誉而战的,奖金多点最好,少也行,只想让家长和学生好评,有个好口碑就行;第三种教师就是“悠哉,乐哉”,“之乎者也”。闲时,听个音乐,捧一本书,自娱自乐;忙时,就和学生谈诗论道,爱学生就像爱自己一样的,“爱”着学生,而又不苛求学生,开心着自己,也开心着别人。课,有自己的个性;人,有兼爱的胸襟。笔者向来是渴慕第三种人的,也努力地做着第三种人。觉悟,教师就是不停地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把教学当乐子来做。

曾经有学生很自然地问教师:“老师,孔子带学生去春游,是不是也要让学生写作文啊?”一句话问得笔者脸红,也问得无语。学校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意识,不是想着让学生放松,太多的时候想的是应考。教育的斧凿痕迹太过明显。为什么不能像孔子一样,“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游玩去了”。没有包袱的“游玩”,关注的是自我,阅读的是大自然,老师好奇,学生也爱热闹,因为好奇,主动凑拢过来问孔子“在看什么?”大家在歌唱中,在玩耍中,尽情娱乐,率性真诚,“泗水的‘春意更浓了……”教育场景,也因此变得熠熠生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风而呼,登高而望,得于情,得于意,心中才时时有春意。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学会品德教育孔子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同学会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我的同学会发光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