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开明 彭景云 杜刚
“6强化”管控“三高井”风险
□ 文/陈开明 彭景云 杜刚
从根本上提升录井综合管理水平,是防范“三高井”地区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
多年来,川东地区一直以“三高井”(高压、高含硫、高危险)地层构造复杂多变,“事故频率高”等客观现实闻名行业内外。而在这“高危”区域,钻井、录井等工程施工也要应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风险高、事故频率高”的“三高风险”。2003年“12·23”特大井喷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录井队伍管理滞后酿成的大祸。
由于“三高井”钻探风险高、开采难度大、管理粗放、执行力不强等多种因素,致使事故多发、频发势头未能得到有效扼制,始终是川东油气钻探生产的瓶颈,并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提升录井综合管理水平,是防范“三高井”地区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面对川东“三高井”地区生产风险的巨大压力,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研院,以极大的责任心,变压力为动力,经过多年摸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控体系和防范“三高井”作业风险的具体做法。
这些年来,肩负着川东片区油气录井任务的第三录井作业部,在川庆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川东地区“三高井”分布和技术特点进行技术整合,调整了部分岗位,根据管理幅度划分录井区域和管理范围,设立三个项目组,全面实施分片责任包干的“区域承包管理模式”。
各个项目组分别由作业部一名副经理负责,作业部技术室主任、工程师和各录井队队长参与,分片对所管辖录井队的质量、安全和稳定工作负全责。此外,在生产运行管理中,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做到纵向上有分工,横向上有交叉,时时都在管,事事有人管,确保工作不脱节,运行效率高。
作业部技术管理支撑组织结构图
川东“三高井”的钻探区域分布广、井口数量多,开发难度大;加之录井队伍点多、面广、战线长,管理风险大。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无法全面协调整个川东地区录井生产、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的。
由此,作业部班子精诚团结,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方式,努力实施分片责任包干的“区域承包管理模式”,实施责任到头式的片区化管理,与此同时,在思想引领上,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班子会、民主生活会、生产进度会,使生产现场的急难技术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班子分歧意见很快得到沟通,干群步调一致,录井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和加强。
由于川东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如录井员工作业期间思想稍有麻痹,就会造成卡钻、井喷、硫化氢中毒等重大恶性事故发生。
在录井生产一线,必须强化全员的安全理念,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小结安全;在作业部管理层面,每天收集汇报生产情况时不忘过问安全,协同现场录井队长分析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安全难点、疑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唱响天天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主旋律,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要务,树立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安全观。
控制“三高井”录井风险是强化一线队伍自身建设的要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范“三高井”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要坚持用公司提出的“忠诚企业、技术精湛、管理规范、作风过硬、执行有力”二十字形象标准锤炼队伍;建立“防、查、纠”工作制度,督促录井员工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通过基层建设示范队典型引领,使“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的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三高井”录井生产风险得以受控。
录井作为钻井的眼睛,对其在“三高井”地区安全、优质、快速钻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强化录井过程管控,增强录井员工的责任意识显得格外重要。
一是要让所有的录井员工熟记岗位责任制,了解作业井属地划分要求,做到“我的区域我负责,我的质量我把关”,使“一岗双责”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让作业部工程技术人员及一线录井员工共同熟悉《钻进地质设计》、了解该井区域地质情况、地层压力、含流体等情况,进行各类必要的应急演练。
三是在作业期间,要严格落实当班员工职责,加强盯屏,从钻井参数中及时发现异常;地质工按时规范取样,分析碳酸盐含量,从岩屑观察井下异常变化,多方配合、责任明确,确保录井生产正常运行。
在“三高井”录井作业中,时常会遇到许多新的难题,如,特殊或大型施工,钻井新工艺、录井新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都需要技术专家及时赶到现场指导落实。因此,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紧跟油气勘探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研发录井特色技术,对重点井、高危井实施生产动态跟踪;对复杂的地质技术问题,采用技术人员集体会诊和专家把关,以及专家远程视频指导与技术人员驻井帮促等措施,及时解决现场疑难技术问题,有效控制“三高井”出现的各种风险。
录井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与低、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三高井”钻井生产的安全。目前,川东“三高井”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留下的开采对象大都是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的区块。加之近年来,钻井工艺越来越复杂,随之给录井带来许多新的技术难题,这就促使录井高危行业必须与时俱进地抓好专业技术培训。
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技术培训与岗位责任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生产需求相结合;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与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此外,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形式、不限地点,做到“需求什么、培训什么”,极大满足“三高井”快速勘探开发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