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招待所旁的巨兽

2015-09-24 09:47摩尼珠
中国摄影 2015年6期
关键词:水族馆文心虚构

摩尼珠

张文心,江湖上人称张大旗,1989年生于安徽合肥。2014年4月,凭一组《五夜,水族馆》入选三影堂摄影奖。这组照片合有20张,分五组,每组三数张不等。乍看之下,很飘忽,还有某种疏离感。有趣的,是她在照片之外,又辅以五篇短写,合讲了五夜的故事。依她,其中的第一和第五组是真实的,其他三组则为虚构。这种呈现方式,确实吸睛,她显然是一个会玩的人。就像她一直想要做的,要去创造一些没有人创造过的东西。

我所知的大多艺术摄影创作者,多惜墨。报道摄影一类,文字则多是一种注脚。其他,如时人熟知的荒木经惟,在他的“私摄影”里,不乏日记之类,文多大白话。文心这两年来尝试的,是另一种结合方式。在她的新系列《瀑布招待所旁的巨兽》里,也采用了。对这种结合,在之前《城市画报》刊的一个访谈里,文心曾说:“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故事应该是完全自由的。在《五夜,水族馆》这个故事里,文字是必要的。我的文字并非作为图片的注释而存在,我在《五夜,水族馆》的碎片化的文字故事里使用了极强的视觉型语言,它们成为了隐形的照片和悠悠的背景音。我选人《五夜,水族馆》中的五篇短文都似真似幻,它们不会给观者灌输整个故事的某个统一性的意义,而是会让观者在试图阐释整个故事时多了一重不确定性。”

对她,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好玩之处。恰如她喜欢的许多作家,如卡尔维诺,如骆以军等,他们的写作,常常怀疑世界的真实,并重新定义它。或是从小生活在城市,文心对所谓的田园生活并无兴趣。她的世界,更多的指向城市。在五夜系列,即是合肥和旧金山两城。虽然照片不尽是在这两地拍摄的。

合肥是她的老家。她说:“我是出生在这个无聊的城市,并居住了17年的人。这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地方,外表尚好,细节却都一塌糊涂,不加注意的话,很容易被传染上随便应付的毛病。”她想逃离。小时她就想往的,是西方的城,更美的。日后,她到了旧金山,一刹仿觉来到了多年梦想之地,十分称心。算不得吊诡的是,这里过于温和的天气,呆久了也未免令人厌倦,而不由她想念起老家的粗糙来。往返于两个国家之间,一处有一处的沮丧,简直无处逃遁。她说,觉得自己像是困在水缸里的鱼。有一点点自在的空间,日子还算安好,但始终无法痛快地游于江河湖海之中。

水缸再大一点,也就是一个水族馆而已。是的,水族馆,她找到了一个好玩的隐喻。平常的人,大多难直接潜入海洋看鱼,弥补的方式之一,是选择到水族馆观赏。水族馆是一种奇怪的存在,它模拟了海洋,像是真实的,又是虚构的,有一种暖昧在。这其实很像催眠中的状态,难说是梦是醒。借此,文心将之扩展为记忆和幻想的交接地带。

在她的照片里,片中的场地,是一切上演之处。依她自己的话说,是“在这水族馆中,故事是水族箱标签,人们是鱼儿,城市景观则变成了水族箱里的微型雕塑。”时空有了,鱼要怎么找呢?这些鱼,不是她自己,更多的是她遇见的人,过往的,梦里的。她的拍摄方法,是先列出一张角色清单,而后在生活找寻对的人来演。怎么找的,她给我讲了几个例子,“比如有一个男人,郁郁寡欢,刚离了婚,很想拍他,他的身体。比如有一个女孩,名字跟我一模一样,脸上长很多青春痘,我就想到我以前的生活,然后我就拍她。”以此,她拍下的,还是自己的心绪。

文心拍摄时所使用的相机,是宾得67,出来的效果颇为精细。看得到,这些人物照片多是在室内所拍,做成灯箱展览后,尤有一种类似于水族馆的幽闭感。这成了整组片子的一个基调。而据说鱼是光溜溜的,她的人物,亦多裸露。背后,原有她对人之身体的好奇。她说,“陌生人就像是一块陌生的疆土”。认识新的陌生人,如此就等于一趟未知的旅程。她说,也许是因为内心怯懦,所以更去追求勇敢。

这种好奇,同于冒险。日常太平淡了,对她是尚不堪承受的,必要去搅动一番才甘愿。她常常的憋着一股劲在走,颇有野性在。很好的,这样生活,新鲜,带劲。只是这种往前往前的节奏,也是遗忘产生的节奏。她常说,要趁忘记前,赶紧做,过了,怕就做不出来。

五夜系列的拍摄之初,始点即是回忆,“回忆我22岁之前的生活,情结、欲望、失落”。这个时段,大抵即是她尚未出国之前的生活了。与大多拍摄原乡情结的摄影师不同,文心对此兴趣很寡淡。家人之间的亲密感之类,也不甚吸引她。她说,“我想创作一种虚构的叙事,哪怕拍家里人,也是将他们当作一种角色,而不是拍他们的生活。”

她的拍摄,却是从家人开始的。一开始是自己的母亲,而后有奶奶,亲戚等,前后拍了一千多张。最后用的,不过是一张,就是第一夜里,那张躺在浴缸里的妈妈。就这样慢慢地拍着,前后拍了一年多。以仍在中美之间往返,一些对异乡、他国的幻想元素,也加入了进来。在随后的几夜里,多少可见。与它们相对的,就是文心对过时东西甚至制度的缅怀,对曾经历时代的感念。

她说:“我从小长大,慢慢抛弃一种制度,来迎接另一种制度,其实是有一些健忘的。我在里面埋藏了很多以前制度的一些生活的一些因素。”譬如熊男,文心说他代表的,是过时的东西,无用,但动人。就像一个人的不堪、脆弱、虚伪,亦是动人之处。我也很难说清这背后的所指,究竟有什么,毕竟所有的隐喻,都有言不及义之处。但不管如何,我却以为这个故事是五篇里最好的。为什么呢?或就是因了那种无用感,那种不知如何适从是好的东西。

我试图多一点理解这组照片,但隔阂还是始终在。这组片子,仍给我一种血气不畅的感觉,有拧结在。她自己对此,似乎是清明的,自承这是一段“充满密闭感却又可随心绪无限延伸,看似亲密却又内在冷感的时光”。挡住我的,大概就是这种密闭感。但又显然的,你可感受到她的照片有张扬之处。这种看似的分裂,糅在一起,化成一种内在的躁动,一种偷偷的狂野。而这,跟她的成长难分开。以时下流行的话说,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关。

文心回忆她的童年说:“我爸是完全放任我,很自由,每天带我出去玩儿,经常带我公路旅行之类的。我妈就是完全把我锁在家里,让我变成乖乖女,什么都不做,每天听她的。”是这样交杂地生活了好多年,她因此而对整个生活感到了很多的怀疑。但她又是内向的,找寻出口的结果就演变成一场场自我催眠,以此来告诉自己生活的意义。而这预示着:生活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创造的。

她接下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很可拿来理解她的创作方式。她说:“既然这样,那我不如虚假到底,因为没有真实啊。我就创造虚假的故事,充满虚情假意,反而创造出一种真实。因为虚假到底了,创造了虚假的美丽与情节,而你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你的思绪是清空的,达到了一种真实。看故事就是用故事里人物的生活替换自己生活,交谈、看电影都是。所以我喜欢虚构东西,创造从不曾存在,也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这让我想起她说自己做决定时的出发点,是人只活一次,干嘛那么弱?!所以即便虚假,也要彻底。世界的运转是远而逝,逝而返的,这样走过了头,反触摸到了一种真实。她就走在这种自我反动里,很多乐趣,也很丰盛。不过这样做,并不是全没有后遗症的,之一就是到现在还有点抗拒现实生活,会恐惧太现实的东西。

把这放到摄影里,就成了“我不喜欢拍太明确的照片,我觉得单纯依靠照片叙事会让照片负担太重,不够理想。我喜欢照片很散,很含蓄,充满隐喻。我埋了很多意义在照片里,但不告诉别人。这也是在生活里寻找意义的一种方式。”如此,也可理解她的迂曲了。

究竟是些什么意义,于我倒是不重要的了。在跟她实在不算多的聊天里,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很倔强的人。她的反叛,她的创作背后,其实是很真性情的底子。看着她在成长,在做新作,我知道她还会更强悍。如此,要祝福的。

末了,她说不妨想象下,你自己身处的水族馆是什么样的。我笑,不答。

猜你喜欢
水族馆文心虚构
哇!水族馆
Getting the s hot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冬天来啦
文心杂记
虚构的犹太民族?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