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融 林丽青
气候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频繁出现在各类地理试卷中。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图表教学以突破重难点。
一、利用地理统计图,认识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是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初中地理气候特征的教学深刻影响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及基本地理技能的形成。认识气候特征的教学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这是气候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气候特征分析的地理思维导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既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又可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二是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这既是对区域气候特征内容进行知识重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绘制基本地理图表技能的重要途径。
1.通过地理统计图描述气候特征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描述气候特征”这一教学重点,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属于“领会”及“运用”两个层次,另外从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习难度较大。教材在第二节、第三节中分别以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的形式各自阐释了这一教学重点,图1将这两个要素在同一幅图中表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图1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建议根据图框中的读图步骤指图说明。图1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知道气候的分析主要针对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进行叙述,并学会描述气候特征的基本方式。
图2提供了温带大陆东岸及西岸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建议让学生尝试用图1的气候特征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两地气候特征,重在方法的运用。
2.通过地理统计图表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这一教学重点在第二节P54表3.2、图3.14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及第三节P59表3.3、图3.23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中已有明确体现,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将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在同一幅图中,就是一种全新的技能,因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这一课程标准可在该部分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建议提供当地的气温及降水量资料统计表,让学生尝试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据图表说出当地气候特征。这样,把乡土地理有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同时,进一步巩固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绘制地理图表能力。为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提供绘制好6个月内容的图,再让学生补充完整。当然,该部分内容亦可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布置。
二、利用地理景观图及分布图和表格,阐释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一教学重点,涵盖了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两部分内容。
1.通过自然景观图增强对气候直观印象
图3选择了四种典型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图下文字说明了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建议这部分内容自学,使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有一个直观印象,引起学习兴趣。
2.通过地理分布图和表格认识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教材中图3.28绘出了11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建议补充表1,让学生利用图3.28,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分布图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归纳能力。
世界气候类型的水平分布有纬度地带性规律和经度地带性规律。可通过图3.28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在表2中以认识纬度地带性规律;通过图3.28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表3中以认识经度地带性规律。
三、利用多种地理图像,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因素主要影响气温,教师可增加黑龙江省与海南省冬季景观图,让学生对比景观差异,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也可引导学生读图4,对比赤道地区与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理解两地的纬度因素差异导致热量差异。
海陆因素主要影响降水,教师可提供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表,让学生对比两地的年降水量差异,理解“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地形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教师可引导学生读教材中图3.30,建议在A坡(迎风坡)补充一些云层及降水示意符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湿润气流沿山坡抬升成云致雨的过程,进而理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上所述,地理图像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能够多维度、多途径地高效传递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特征等信息,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地理图像进行导学,有利于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其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