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的文字载体

2015-09-23 01:12徐曼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电子书籍实体书店

徐曼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字载体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实体书店纸质书籍的模式转变为电子书籍。这种转变使得实体书店和纸质书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禁让人思索纸质书籍做为文字载体存在的意义。通过分析比较,选择纸质书籍或电子书籍的五类人群,以此来探究纸质书籍减少的原因,并由此得出在选择时产生的合理化分类条件。

关键词:实体书店;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合理化分类

近日在做调查时发现经常光顾的书店变成了手机卖场,而现存的书店规模也比以前相对缩小或是消失了,就连我们熟知的新华书店也开始出租楼体变成多种经营模式,当然市图书馆也从便利的市中心搬到了偏远的开发区。这不禁让人感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实体书店的规模缩小、纸质书籍的数量减少了呢?为此本文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喜欢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今的收入已经远远落后于上涨的物价水平,所以人们在消费之前,总是会进行“合理化”的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消费。根据调查发现,基本可以分为五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因为书太贵而放弃了购买纸质书籍而选择了便宜的电子书,尽管他们声称很喜欢纸质书籍的手感和书香味。

第二类人群,既不想花很多钱来购买书籍,又不愿意读电子书,而选择了去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

第三类人群,则选择先通过阅读电子书来大致判断一本书对于自己的价值,然后决定是否有必要购买这本书。(这一类人群到最后只会购买几本纸质书,而且大多数人并没有再次品读,只是当做收藏品摆放于书架之上。)

第四类人群,选择分类阅读,快餐书用电子书阅读,文学类作品通过纸质书籍来阅读。

第五类人群,主要为学生,还有一些正在进修中的工作者,纸质书籍是这类人群的首选,便于记录笔记,然而当这类人群需要书写电子版文章时,电子书便成了首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五类人群,比较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优劣,以此来分析为何纸质书籍在中国市场逐渐减少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人选择在网上购买书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去书店购买书籍的数量,但是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本文不把从网上购买书籍作为书店规模缩小和书店数量减少的原因。)

1 合理化分类条件

人们在对两件事物或两件以上的事物进行选择时,势必会进行比较,而比较则需要一些硬性的标准,通过标准来衡量,最后做出选择。在本文中,对分类做了重新的命名,把被衡量事物叫做合理化分类对象,把衡量标准叫做合理化分类条件,把比较的过程叫做合理化分类,把最后做出的选择称作合理化选择,把进行比较选择的人群称作合理化分类人群。

上文所提到的五类人群,主要是根据“价格”这一合理化分类条件进行分类的。如果每看一本书都要用“昂贵”的价格来购买纸质书籍,这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在购买“奢侈品”。相反电子书很是便宜,仅需1~2元就可以买到,甚至有些电子书我们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这不仅可以畅游书的海洋,而且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经济负担。但是在对人们进行的“喜欢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这一调查中显示,人们对电子书的喜欢程度并不是很高。下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第四类人群,從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阅读电子书时需要手机、电脑、平板等作为媒介进行阅读,而在使用这类媒介时人们经常会有眼睛酸痛、头晕目眩的症状。这类症状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屏幕刷新频率,屏幕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的程度就会越快,因为60Hz正好与日光灯的刷新频率相近,所以,当显示器处于60Hz的刷新频率时会产生令人难受的频闪效应,此时人们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产生。当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时,恰巧我们又在阅读文学作品这一类书籍,我们很容易忘记当前所读的内容,不得不迫使我们反复地进行阅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速度。然而当我们阅读纸质书籍时就不会像看电子书时,在短时间内产生视觉疲劳现象,也不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读的还是文学作品,就可以轻松的记住所读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保证较高的阅读速度。如此分析来看,电子书不适合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逻辑性很强的书籍,那么快餐书这类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看过之后无需再细细品读的文章,倒是适合用电子书来阅读。这也就是为何第四类人群如此合理化选择了。

如果把第三类人群、第四类人群和第五类人群结合起来分析,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应该用纸质书籍来阅读,学生学习所用的书籍也要用纸质书籍来阅读。纸质书籍便于记录,而且可以选择在任意位置上进行书写。可电子书籍在书写笔记上就变得难以操作了,虽然有一些辅助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笔记,但就方便程度而言远远不及纸质书籍。但是学生不光用笔头做学问,有时也是需要高科技的辅助,需要制作幻灯片、写电子版文章,在做这些作业时经常会用到一些书中的图片、表格、某一段落的文字,此时有一本电子书就变的方便多了,只需要简单的粘贴与复制就可以完成,这一点是纸质书籍绝对无法完成的事情。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无论人们看什么有用的书籍,不保证整块的时间是没办法记住书中的内容,达到看书的效果。如果是看快餐书的话,就算忘记了某一部分内容也不影响整体的阅读,因为书中的内容几乎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你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子媒介进行阅读,灵活支配时间。

另外,长时间的保持同一个姿势举着书本进行阅读,或是长时间伏案学习,对人们的身体也是一种负担。纸质书籍需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阅读,并且需要我们双手配合不时的进行翻页、同时还要保持书本的平衡。而当我们阅读电子书时,电子媒介可以自带光源,也不需要我们双手的配合,人们可以躺着看,也可以把电子媒介放在某一位置固定着看,人们可以随意的变换姿势,这样就不会有腰酸背痛、手发酸的症状产生了。所以说就方便性来讲,电子书籍在这一点上就很有优势了,可谓一台电子媒介在手,千书万书随你走。然而,略显厚重的纸质书籍就不适合我们随身携带了,而且纸质书籍的存储也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我们不占用大量的书架来进行摆放,仅仅只是用纸盒箱进行打包,我们也需要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书籍则只需要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1厘米的移动硬盘就可以了,而且足以装下整个图书馆,从某种程度来讲是极其环保的。但是当存储了过多的电子书时,人们却又有了看不下去的感觉。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一类人群和第二类人群,除了“价格”合理化条件使得人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其中纸质书籍的触感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表示纸质书籍在给人一种厚重感的同时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存在感,淡淡的书香和摸在手中微凉粗糙的质感让人内心变得安静,并且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想要一睹书中的世界。每当读罢之后,空前的成就感随之笼罩着自己,存在感变的更为强烈了。可是当我们看电子书时,我们能用手触及到的只有因长时间使用而略微发烫的塑料壳,阅读之后的书仍旧是一串数据,用手无法触及,当我们想回顾某一片段时,却不知應该翻到哪一页,因为我们无法提前预知并事先保存书签。

表格左侧的合理化分类条件,使得我们在做合理化分类选择时有了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无论五类人群中的哪一类都是通过这些合理化分类条件来做出最终的选择,从而形成了五类合理化分类人群。

当然例外也是存在的,只对一本书的某一部分感兴趣,如果只因为这一部分而购买一本书,略显浪费,这时人们会选择只打印电子书中的这一部分。还有一些人的生活过于繁忙,繁忙到没办法挤出整块的时间来阅读纸质书籍,但又需要在所看书籍上做一些笔记,所以这类人群选择同时拥有一本书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用零散的时间看电子书,如果遇到重点需要做笔记时,在把随身携带的书籍翻到相同的地方,配合划重点做笔记,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人们每日阅读两万字左右。还有另一类人群的存在,即为“手机病”人群,这类人群离开手机几分钟就会觉得不自在,对他们来讲看纸质书籍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2 纸质书籍减少原因

在做调查时还发现,书店中每一类书籍的摆放数量及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除了教辅书籍的购买量没有发生改变,小说类和生活类的书籍数量增加,其余种类的书籍数量都发生了缩减。

在上文我们提到过学生学习需要记录笔记划重点,所以纸质书籍是学生们的首选。除了要购买教材和教辅书籍,练习册和试卷也是学生们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所以教辅类书籍的需求量才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同时社科类书籍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必备书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电子词典、搜索引擎等简便快捷的方式来代替工具书,以前我们查一个单词需要翻开厚重的辞典,而现在我们只需按几个按键就可以找到,不仅可以搜索当前单词,如果解释的内容中还有不认识的生词,只需点一下就可以直接跳到生词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一台电子词典可以储存多部辞典,学生也不用捧着沉甸甸的词典去上课了。另一方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知识不太了解时,我们往往要去借助百科全书或是去书店寻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阅读,而今“百度一下就知道”成为了我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源泉。如此一来工具书的购买量大打折扣。

现今被人们称作网络时代,我们人手一台手机,手机上不断出现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娱乐资讯以及各大媒体网络纷纷制作的网络版杂志期刊,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也就无需购买杂志了。相比之下,老一辈的人们已经无法跟上迅猛发展的科技,期刊杂志仍旧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首要媒介。受众人群减少,期刊杂志数量的缩减也成了必然。

如今年轻一代都怀揣着成为作家的梦想,使得网络写手遍地都是。他们没有生活的历练,只能写一些白日梦般的故事,小说的分类也变的五花八门,玄幻小说、穿越小说、校园小说等等,就连书店也专门为校园小说单立了一个书架。校园小说的封面唯美,纸质精良,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这些特征牢牢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而书里的内容更是年轻人向往的纯真爱情。年轻的一代被梦幻般的世界深深吸引,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沉浸在小说之中,看名著的时间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了。小说的数量明显增加,名著的数量成倍减少。

在21世纪我们学会了享受生活。50岁的人群喜欢上了旅游,旅游指南成了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书籍。养生食谱、煲汤指南、疾病预防等等,这类书籍也受到了人们的广大关注,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30岁左右的人群开始阅读心灵鸡汤,讲求哲理,寻求思辨,学习他人的成功之路。20岁左右的人群开始阅读如何求职,怎样着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走向社会。生活类书籍的数量显著增加。

另外,喜新厌旧也成了生活的一种常态。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得漫画书籍在市场上不断减少。相比黑白的静态漫画书籍,人们更喜欢色彩鲜明的动态产品——动漫。虽然动漫以漫画书籍为原版材料进行制作的,但是动漫使得人物更为立体,画质更为清新,画风更加唯美,人们在观看故事情节时还可以享受动漫带来的视觉效果。而且从“价格”上来看,连载的漫画书一般要在20本以上,费用可想而知。动漫则可在网上免费观看,而且绝大部分的漫画书在网上是可以找到的。虽然动漫产业很是盛行,但是作为快餐书的一类,还有从环保上考虑,网上观看可能才是最佳选择。

除了数据的直观显示,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原因。在日本,人们在地铁上选择安静的阅读纸质书籍,相反在中国,人们选择埋首于手机。日本为了方便人们在车上阅读书籍,设计了口袋书,方便了书本的携带。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过于庞大,公交车上经常挤满了乘客,在如此拥挤的情况下,人们根本没有办法翻看书籍,所以即使交通变得便利了,人们也没有产生在车上看书的想法,但为了消磨时间,即使在找不到座位的情况下,随身携带且方便小巧的手机成了首选。另一方面,在非言语交流上。日本人在一般人际交流过程中会尽量避免与对方眼神相交,一般会看对方下巴颏底下一点儿的脖子,使对方的脸和眼睛处于视线的边缘。为此日本人想出了很多方法,交谈时盯着眼前的插花或是看着墙上挂着的绘画或书法作品,边欣赏边交谈,避免了眼神交流。所以在上下班途中,在电汽车上选择看书看报的人,可以在拥挤的环境中回避周围的人的视线。在中国,交谈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在地铁或公交上,人们经常会注视着对方聊天,所以也就没有了看书的习惯。

在中国随着纸质书籍的销售量逐渐减少,书籍的印刷方向也产生了改变,相对年代比较久远的书籍在市面上就几乎找不到了,所以当人们想要阅读这类书籍时,就放弃了在市面上寻找,直接选择在网上下载电子版了。如此循环下去,纸质书籍的全面性越来越低,全面性高的电子书籍只能备受大家青睐了。

在调查中还有很多人认为,纸质书籍的减少是必然趋势,未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将引领人们走向全信息化的时代,不仅电子书的背景会模仿的更像纸质书籍,触感也会让人们觉得和手握一本纸质书籍一样,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习惯使用电子书籍,为以后的新世界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凤兰.论中日非言语行为之差距[N],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第一期第23卷.

[2]郭瑞璜.日本网络书店销售额五年增六倍[J],今传媒-学术版,2006,第四期(下月刊).

[3]范新坤.实体书店倒闭风潮现象背后的潘多拉魔盒[J],出版发行研究,2011,第8期.

[4]张成龙.逝去的传统书店[J],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1,第11期.

猜你喜欢
电子书籍实体书店
浅议数字媒体下的现代电子书籍设计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数字时代下我国实体书店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亚马逊书店探访记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原创电子书籍的味觉体验及其设计过程的感知教学
浅析文字在电子书籍中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