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虚实结合”模式对高职院校走出产学研困境的意义和前景

2015-09-23 17:07蒋国清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产学研大数据

摘 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所存在的“产学研”环节中的困境,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高仿真虚拟实训基地的可能性,并探讨了其对高职教育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高仿真虚拟实训基地;产学研;虚实相生引言

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改革的深入,中国的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决定中国产业能否华丽转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国家是否有大批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劳动力储备。而完成这一储备的重要任务就落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肩上。国家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5月13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和会议都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对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任务做了指示,那就是密切“产学研”合作,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改革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研”环节中的困境

“产学研”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才能培养出职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的合格人才,这已是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产”字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必须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目标,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字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来调整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案。“研”字强调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绝不是指只会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死板的操作者,而是具备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为时代所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型劳动者。

但是,毋庸讳言,“产学研”结合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困境。首先,“产”字难以结合到位。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传统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对口行业企业单位,由老师带队,组织学生进单位实习。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目前高度竞争的产业环境中,行业企业自身任务重,时间紧,没有余裕接待并指导实习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行业企业、带队老师也难以保证安全保护等措施的完全到位;更何况,实习的食宿交通、纪律管理、时间成本等都是不能不考虑的实际问题。综上种种,这种实习方式在现实中越来越难以实施。第二种,是建立校训基地。校训基地是对实际行业企业工作环境的一种模拟。这种方式似乎能解决第一种实习方式的种种不足,但是关键在于,校訓基地只能模拟比较基础的训练项目,只能满足部分基本的实习项目。现代行业企业迅速发展,各类设施设备都在不断更新,校训基地不管从财力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无法赶上这种发展的速度。“产学研”三字中,“产”是“学”和“研”的基础。没有理想的“产业”实习基地,学生的“学”就难以落到实处。理论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现实动力,学生容易感到空洞枯燥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没有理想的“产业”实习基地,学生的“研”字也就成了无本之源,空中楼阁,缺乏现实的情境,就难以有所发现更难以有所创新。

2 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虚拟实训基地建立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产研学”结合上的困境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大数据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对数据意义的分析挖掘能力使得企业和学校的对接成为了可能。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就可以走上“虚实结合”的道路,从而应对现实中“产研学”的种种困境。具体来说,“虚”的一方面指的就是针对行业企业的用工要求,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仿真实训,获得相关实习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的一方面指的是学生从虚拟走向实践的体验和学习过程。

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的建立对高职教育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能满足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即时性和高效性。大数据具有搜集海量信息的能力,数据来源广阔,形式多样。包括视频、图片、文字信息等等。同时大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建模分析数据的意义,从而得出富有建设性的结论。在大数据下建设起来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其情境设置、任务目标、达成过程、结果呈现等等基本上可以做到对现实场景的完全还原,仿真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仿真实训的内容也几乎可以和现实同步。如此真实的体验,将深刻影响到师生学习实践的状态,使得教师和学生一起能够全身心地面对现实自然的实践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其次,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将会极大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进程。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界的共识,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仍然走不出教师讲解—布置实习任务—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检查督促—教师总结评价这样的模式。这个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掌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比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的检查,但是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遑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大数据下的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使高职教育从根本上走出传统教育无法走出的怪圈。师生面对的实习的任务的建立,不再是从教材中来,也不来自教师本人的设计,而是来自真实的现实场景。面对真实的实践任务,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参与者。当然,教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可以成为一个“指导者”或“领队者”,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的指导。但领取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依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实习过程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1]的学习环境建设的四大要素也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学生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对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将是全方位的。对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的训练过程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对实习项目的自主参与,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完成较为复杂的职业活动过程,将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素质;一个真实感强的实习项目势必会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领域,这将提高学生的岗位拓展技能素质;同时,真实感强的实习项目也会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职业感受,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职业规划技能素质[2]。

再次,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将会促进“虚实间进,良性相生”的实验教学循环系统的建立。“大数据下”的虚拟实训基地的资源是丰富的,现实就是虚拟实训基地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基于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大多数学生在入校之初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了解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时总是抱着“学这个有什么用”的疑惑,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如果此时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仍遵循传统的传授模式,势必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学生通过虚拟实训基地接触到了真实的专业问题,一旦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此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为学生讲解理论原理,真正做到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这樣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相间而进,将极大地发挥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两方面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建立起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3]。

除上述几点之外,在大数据下“虚实结合”的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还有其他的种种好处。例如,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专业教师的深度参与,这对锻炼师资队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还可以完成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全程数据搜集,通过数据挖掘找出教学当中的亮点和薄弱点,为下一轮教学实习的推进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虚拟实训基地同样还可以完善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并以此更好地推动教与学的完善和改进。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 大数据下“虚实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虚拟实训基地的建立,这需要社会、企业、学校的资源共享共建。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巨大工程,不是任何个人和单位就可以独立实现的。要形成“企业高管+学院教师+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有赖于政府的主导,行业的扶持和学院的努力。为了推进中国经济迅速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社会日益突出的人才需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作为高职院校,要主动寻求政府的指导和扶持,调动行业企业的热情和力量,依托学校现有资源,主动适应教学改革潮流,调整课程体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好大数据下的虚拟实训基地,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虚实结合”的职业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4]。

参考文献

[1]龙雪梅.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电子实验》教学模式设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6):733—736

[2]孙兵.《基于虚实一体化理念培养高职生职业技能素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9月

[3]王占全,郑红,刘江,虞慧群.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年18期

[4]杨玉英,范辉.虚实结合、多层递进的循环是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模式研究 [J] 黑河学刊 2014, (11)

作者简介

蒋国清(1969-),男,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职业教育等;身份证号:230103196908090339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产学研大数据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