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霞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当代学生管理的要求。本文就以此为研究背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以满足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工作模式,以期对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83-01
1 引言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一般为辅导员管理模式。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是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后勤管理市场化的进行,单纯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全面性、科学性、人文性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 传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从根本上讲,管理理念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管理工作。高校工作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促进人才的培养服务的。但是,目前因为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部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屡见不鲜。学校针对学生管理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和教育,学生自主选择权较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开拓性思维,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由此可见,传统的管理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科学管理和人为管理业背道而驰。
2.2管理重点和方向比较模糊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的工程,要紧紧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管理;二是学籍管理。对这两方面的管理,很多学校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上,而忽略了学籍管理,这是众多高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单纯的侧重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对学生的管理,从而忽视学生的学籍管理不仅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导致学籍管理工作的不细致,学籍是学生学习轨迹的体现,记录了学生在每一个时期的学习轨迹,是学生表现的凭证,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籍管理,使学籍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细致化。
2.3管理队伍不够壮大
学生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学习、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内容,这样导致管理人员可支配的时间不足。现有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辅导员管理制,辅导员多为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阅历较少,甚至存在跨专业任职的情况,对学生的专业内容不熟悉,这些会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青年教师任务重,思想压力大,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缺乏界限,很容易造成压力过大。青年教师因缺乏教学经验,地位不高却任务较多,薪酬也难以匹配,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不愿意呆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岗位上。
2.4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管理工作既要运用管理的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是一门极具艺术学的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管理效果。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模式存在一些不科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未能因人而异,学生的层次不同,管理方式应该有所区分,不能搞一刀切,单一的管理方式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而言,分属不同的年级,学习任务的侧重不同,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就要不同,这样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
3.1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直经营和管理的理念或者方式。它的直接含义就是人是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以人为本在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中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填鸭式的教育完全将学生视为读书的机器,泯灭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创新性思想。但是,以人为本不是以自我为根本,要注意塑造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精神。
第二,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以人为本要充分注重以情动人,现在的管理方式不能再以单一的强制性措施来管理,而是要以情管理,将相互之间的感情作为维系和管理的纽带,以此来带动学生情商的提高,来塑造学校是学生另外一个家的形象。
3.2优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转变学生在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管理中来,不仅缓解教师工作的压力,也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在管理中主人翁地位能使其起到表率作用,先做好对自我的管理,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叛逆心理。
3.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能有效的进行学生思想引导。学校要创造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例如BBS论坛,学校微博、公共维修平台等,既可以发布信息又能借助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样的方式也更利于学生接受。
3.4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以感情为纽带,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管理内容及管理方式都有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和学生的要求。
4 结语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也要不断创新,摸索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化发展的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董军强.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2]杨帆.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8).
[3]鄢虹英,陈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4]胡建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