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燕
为人师后,我曾无数次回想自己的初中年代。那三年,是我最快乐的少年时光,固然值得回顾。而我也想通过回顾,来琢磨一下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么样能够更爱学习,怎么样能够更快乐。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读初中二年级时有一次早读,我因为没有做好复习,有些书没背下来,被老师罚去操场跑步。我怀着羞愧、忐忑的心情走到操场,开始一个人的孤独跑步之旅。闷头跑完半圈,抬头看天时,我惊呆了:原来清晨的天空可以这么漂亮。一轮又大又圆的鲜红敦厚的红日悬在东方的天穹上,周围是五彩绚丽的云朵。接近深秋,操场的草地上结了一地白霜,微凉的空气里,却满透着那轮红日的热情。我在操场一步步跑圈,感受到的,却完全是宇宙的神奇,让我有种站在苍茫天地间,滋生出自己的人生也要轰轰烈烈度过的决心。记忆中,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被美丽的朝阳震撼到。待上到高中后,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特别深刻的感悟。
如今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了,无数次站在讲台上聆听着朗朗读书声的时候,也会想到这个十几年前我被罚的早读,想起那轮红日,那片天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兴趣,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忘不了在学《爱莲说》时,孩子们对一幅幅美丽的莲花图片发出的惊叹;忘不了在学《芦花荡》时,孩子们对天然纯朴的白洋淀流露的惊喜;忘不了在讲《秋天的怀念》时,孩子们将菊花那傲霜挺立的精神付诸的文字。而最令我吃惊的是,班里面平时几个特别能捣乱的男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时候,也是睁大了眼睛。甚至有一个平时日记都写不到30字的男同学,在写莲花时,居然交来了一篇200字左右的略带文采的文字。去年,全校学生集体去实训基地培训了一个星期。听说实训基地的花草蔬菜开得特别漂亮,于是让摄影老师多拍了一些照片发给我。孩子们实训归来,我问他们实习基地的景色并将照片分享给他们,大家一起表达看到的美景,其乐融融。平时我自己若有假期出游外地,一定会买当地的明信片回来和学生一起分享,有时候则是作为奖品奖励给自己的学生。有次回母校武汉大学,买了精美校园明信片回来,作为对上课表现最好的小组的奖励,帮助孩子们在小时候就建立起对美好大学的向往。
身为成人,很多身边的景、身边的人很容易就被我们忽略了。因为应试,我们往往变得过于功利,忘了教育最初的关怀,一味地讲解课文、应试做题,渐渐磨灭掉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因为残酷的考试竞争而变得自私,因为缺乏对身边人事的感知而变得麻木不仁。可是,但我们多回顾一下自己的“来时路”,站在孩子的年龄上,会感知到他们的渴望,会捕捉到他们的兴趣。假以时日去培养他们,一定会与单纯应试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一样。
中学时候还有一件事,给了我现在的教学工作很多启发。那是还有几个月就高考的时候,我总是害怕,莫名其妙出现了恐慌。我学习成绩一向稳定,唯一怕的是高考发挥失误。于是跟班主任老王说了内心的惧怕,说很怕万一多错了几道题,很怕万一没有发挥好。老王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大概是说一群人在沙漠中行走,看谁能先走出沙漠,快走出沙漠的时候,一个人已经走的很靠前了,虽然他的前面也有人,但后面还有更多人。老王说,即使现在这个人发挥失常,走得慢些,但因为他以前的努力,虽然慢了一些,有些人会超过他,但他还是不会被很多人超过的,因为他已经走得很远了,所以,放心走就好,再失误也还是胜利者,因为你以前努力,有基础。我大受安慰,开始坦然面对高考。以至于后来考研时,我对最惧怕的英语,复习得特别认真,因为为了保证即使失误,我也能做到不比别人差。考前就想,即使失误,我至少也能考到60分,所以相当自信,结果考到了接近80的分数。
通过反思高中班主任老王给我讲的“在沙漠中行走”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给学生讲道理,那就一定不要给他们讲道理——而是要讲故事。也就是通过故事寓意道理。因为故事,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爱听的,也是最能启发他们的。所以,我开始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在与学生单独沟通时,也采用少讲或不讲道理、多讲故事的方式。如在给他们讲关爱身边每一位同学的时候,会给他们讲《小王子》中狐狸和玫瑰的故事。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时候,会一起来分享阅读《草房子》中杜小康的故事。也会定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读《伊索寓言》等书中的故事。至于为什么会放开课堂这么中,是因为我回顾自己的童年,观察孩子的现在,深刻地知道喜欢上语文,多半会跟爱听故事有关。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们小孩子讲故事。有些故事是他从各种乱七八糟的故事书里看来的,有些是他当兵期间或年轻时亲身经历的,只有初中毕业的他,总是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讲故事的老爸,很得意,很自信,很开心。老爸得意,我自然也为他得意。这些,也构成了我童年时期美好的时光之一。现在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能够惟妙惟肖地把一个故事讲下来而得意、自信,我们何尝不多些鼓励他们呢?
我们也许不会轻易地再因为一个故事而泪流满面,也许不会再因为一个故事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三观”。但孩子们还不是,他们还完全具备感动和受感染的能力。站在他们的年龄考虑问题,你也许从孩子们身上,将会看到另一个世界。
如此思考,很多教学方式都可以改善,比如表扬的策略。记得高中期间有次去老王那儿看成绩,大家看到英语成绩后,都挺高兴的。然而老王却板着脸对我说,你怎么考了这么个成绩啊?怎么考的?我当时就惊了,自我感觉自己考的不差呀,难道是涂错卡了?正难过并疑虑,老王坏笑说,看,150!这下我更呆了,我何德何能能够拿满分啊?原来是英语试卷录入系统给每个学生都多加了几分,不过我依然是班里几乎最好的成绩。老王连嗔带喜才这么说的。经过这样的“惊吓式表扬”,我学习英语的劲头儿更足了。对待自己的学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惊吓式表扬”呢?也许,老师的一次表扬会让他们终生难忘。站在初中孩子的年龄上,你会不难发现,表扬他们,很适合采用“夸张手法”。记得有一次表扬一个演讲、表演能力很强,但语文学习不认真的男同学,我则举李克强总理在文科方面的造诣为例子,并告诉他总理不是读中文出身,但谈吐举止处处彰显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以此鼓励他多读诗书,增加自我修养,加上自己深厚的演讲功底,一定可以有所成就。自此以后,他学习语文的态度认真了许多。事后他还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突然自信起来了。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让总理给他们做榜样也许有点不切实际,但站在孩子的年龄上未必不可,因为孩子大多渴望自己将来能有一番大成就!何况他们还年轻,真的有无限可能。
教育,不仅要春风细雨,还需要掷地有声。让自己做一个能够静待花开的老师,也要做一个让自己的耕耘卓有成效的老师。我愿意站在孩子的年龄上,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保护住他们的兴趣,守护住他们的善良,默默地看着一群又一群孩子的成长。漫漫教师路,岭上花自开。当有一天自己老了,再次回首来时路,也许内心最感激的是这群孩子们,是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是最初、最美好的人生状态。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