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旋 周其明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从《意见》可以看出网络时代引发的学习和教育革命已得到了国家的关注。以《意见》为行动纲领,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强化网络思政,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微时代”下大学生生活特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的传媒手段,将思政工作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朝夕相处中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信念。
一 “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2009年《开心农场》社交游戏诞生,玩家可以通过帮好友除草、浇水、杀虫、留言等形式与其他玩家互动,通过简单的行为方式使玩家放松娱乐,释放压力。网友通过微博记录自己的点滴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信息又以极快的速度被人转播,造就了以微民、微动力、微生活、微革命等词语为特征的“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的迷你性、瞬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加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校园3G和4G网络覆盖和资费下调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融入到“微时代”中来。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自我表达、参与社会事务。通过微媒体的途径,大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即能看到发布的信息也能看到别人的评论,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意识,选择点赞、评论、转播,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但我们也可以发现网络上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有些人会为了寻求关注和一时痛快,在微博上散布谣言,发布的微博被转发、转载、评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也会通过微媒体利用大学生的青春和热血,引发对错误思想的崇拜和舆论混乱,使我们的思想引导难以有效开展,导致社会发生混乱和动荡。这就要求我们要接受现实,了解制定“微策略”,学会了解“微时代”特征和微媒体的使用方法,通过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结合,发挥它们的优势,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
二 “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班会、党支部建设等方式对学生采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同时也发现,随着网络普及,全球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涌现了各种思潮,加上大学生又是一个处于“逆反心理”的时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言行举止,讨厌说教,最终导致抵抗心理和行为。老师上课,学生旷课、睡觉、玩手机并且希望自己考试及格,不仅思想教育的目的没达到,这种行为本身也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逐渐意识到这点,尝试从其他方面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管齐下,协同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多以学校新闻动态为主,内容过于严肃,吸引力不强,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基本不多见,格局也比较单一,部分微博缺乏规划和管理,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不明显。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开通了微博、微信并开始尝试使用此类交流平台与学生互动、分享。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微博、微信等软件,但还不会使用,水平参差不齐。
三 微时代下提高思政工作效能的“微策略”
面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趋势和大数据研究及大规模在线教育“慕课”的快速兴起,影响着全球教育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使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为此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和措施来做到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1 提高教育者自身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有较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育者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本身需要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加强系统性培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高校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通过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强化网络及专业知识学习,使其正确的去看待“微时代”下的思想冲击,能够客观理性、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微媒体的传播形态,掌握微媒体的使用方法。网络时代,软件和信息更新速度快,飞信、微博、微信、易信、米聊、来往等软件交替更新使用,教育者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渠道、载体、平台,发挥新平台的优势,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扬长避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运用微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灵活运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
微时代下网络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教育者可通过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形式扩大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变枯燥为生动,满足受众的教育需求,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再由接受者转变成传播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1)微博创造宣传平台
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可行性搭建了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微博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整合微博内容,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高校有官方微博,教育者本身也可以在新浪、腾讯上面开通个人微博,利用微博提供大学生感兴趣的理论素材、话题,在探讨的过程中双方注重互动和情绪的感染,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微博内容的构建和互动,使政治教育与微博之间实现对接、渗透、融合,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的政治传播和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endprint
(2)微信搭建沟通平台
微信作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虽然信息并不容易像微博那样更快更广泛地扩散,但它是基于真实关系的互动,所有的好友都是用户认识的,每个人都有共同聊的话题,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群组聊天,朋友圈好友间的互动。高校和个人可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沟通零距离”的交流服务平台。让大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把微信平台作为重要宣传阵地之一,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传递时事政治,弘扬先进,凝聚和谐“正能量”。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之间微信互动交流,实现学习内容的互动提升,使微信这种思想教育传播方式迎合大学生的品味。
(3)微电影塑造渲染平台
微电影几乎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即使是无厘头的闹剧也能获得极高的点击率,辐射面广,其视觉效果也能让受众产生心灵的触动。教育者可以根据现实生活,指导大学生发掘素材,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人和事、社会热点问题、心灵情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国梦的实现、幸福感等教育主题相结合,组织大学生自己制作微电影,然后将微电影应用到思政教育中。拍摄微电影可以让拍摄的大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尊重他人、注重集体利益,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通过微电影中正能量的宣传,也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安徽建筑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拍摄了微电影“爸爸妈妈,我失恋了”的视频,视频的主题是父母如何看待大学生失恋,让大学生了解失恋了可以选择与父母交流沟通。通过观看视频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让大学生们意识到和父母沟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隔阂,而且很温馨,很感人。这种微电影的教育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思政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策划一定效果的微电影作为教学辅助。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微博微言来传播思想,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利用微信来管理和服务大学生,提高与大学生的亲切度,拉近距离;组织大学生拍摄微电影,让他们参与到教育中去。在微时代下,坚持“体验生活、服务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加强系统性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运用新媒介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将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传播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是比较有效的教育组合方式。
参考文献
[1]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124.
[2]陈群.浅析“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41.
[3]王燕芳,康遍霞,张昕之,等.微时代“90后”大学生的微生活现状微探[J].高校辅导员,2013(1):72-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