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红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261-01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中职学校的课堂空间是多元的,公共课课堂、专业理论课课堂、专业实训课课堂、社会实践课堂、企业实习课堂,所有这些课堂形式怎么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这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
1 生态课堂建设的思考
“生态课堂”是指学生、教师在由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生态元素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而生成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场所中,呈现出自由地、幸福地、理想地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样态的课堂。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们提出了以“小组合作”为核心的“生态课堂”建设,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是:以生为本、体验快乐、关注发展。实施“44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第一个“4”是指四课联动:公共课、专业实训课、企业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四种“课”都实施生态课堂模式;第二个“4”是指生态课堂体现四个要素:生本课堂、情境课堂、合作课堂、愉悦课堂;“3”代表生态课堂达到三个目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2 生态课堂建设的实践
2.1重视小组建设
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乐学生”“善学生”“勤学生”,设小组长1名,其余同学根据学科特长担任学科组长。各小组在班级文化引领下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目标、陈述目标,形成小组的目标、组训、组名、组约、组徽、组歌等,形成大家要共同追求的团队目标。并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2.2落实自主管理
学习小组中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使小组长要切实为本组的学习负起责任,发挥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在班级实行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制,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使学生从自律、自理走向自强。
2.3实行四课联动
公共课、专业实训课、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四课都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2.3.1公共课以“导学案”为引领强化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1)注重学习习惯养成。通过预习课堂指导、使用“双色笔”预习、集中时间预习、预习批改和评价等举措培养预习习惯。通过规定阅读书目、上阅读课、记阅读笔记、图书漂流、读书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多元评价激发兴趣。多元评价机制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其一多元化,评价标准不只是学习成绩,还有日常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等,注重过程评价;其二全方位,有学生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就能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
2.3.2专业实训课以“小组合作”为核心注重同伴学习和规范化管理
(1)小组成员角色化“人人有事做”。专业实训时如果1个小组1个岗位,把小组成员都分配角色,如“操作员”、“零件员”、“工具员”、“记录员”、“7S管理员”、“计时员”等,每位成员进行角色轮换,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做,在每个“角色”上都能得到学习,并且课堂得到有效管理。
(2)捆绑式评价促进“同伴学习”。通过指定人员展示或小组成员的平均分作为小组分数的小组捆绑式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使那些不愿练、不会练的学生有人管、有人帮,通过指导其他同学训练使好的学生更好。
(3)“解放”教师推动“7S管理”。“7S” 管理是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具体举措。以前,教师忙于辅导、管理学生顾不上“7S”规范,现在通过“角色化”、“同伴学习”,教师有精力关注“7S”规范和评价,并且真正把“7S”的要求纳入到小组评价中,使专业实训的“7S”规范真正得到落实。
2.3.3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以“四化”为载体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任务小组化。把每天的任务或每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再由小组长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2)完成合作化。任务完成过程中,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任何一个成员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小组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管理自主化。小组长负责各自小组的管理,小组完成任务前有培训、提要求,任务完成后有总结、找差距。小组成员间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4)评价多元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小组内评价、有小组间评价、有老师评价、有师傅评价、有社会评价,还有小组之间的比赛竞争。不仅有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还有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小组其他表现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成员更加团结、强化合作。
3 生态课堂建设的保障
3.1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
“生态课堂 ”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要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是方向
“生态课堂”没有差生,只有乐学、善学和勤学之分,每位学生都能为小组“争”分,乐学的学生会帮助勤学的学生,勤学学生如果有付出得到的分数更多,使每位学生得到了成功体验。
3.3学习小组建设是保障
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所有小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3.4多元评价机制是保证
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喜欢的游戏过关晋级奖励的机制,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