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锋
巩固和发展村“两委”换届成果,妥善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是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核心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农村全面奔小康能否达成、依法治村和从严治党能否实现。从依兰县委的实践看,完善以下“五项机制”至关重要。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综合素质。一是集中培训。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结合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县委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主体,定期组织集中培训, 重点加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和法制意识教育。二是日常培训。乡镇党委结合村“两委”任期内的工作目标,重点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定向培训。县直有关部门对村级其他组织负责人进行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定向培训。村“两委”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级以上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7天以上,其他干部每年接受各类培训不少于7天。
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优化班子结构。一是严控村“两委”干部职数。提倡“一人多兼”的履职模式,由村级主要干部兼任村治保、调解、民兵等其他配套组织负责人。未经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一般不得担任村干部,如确因工作需要聘用村干部,需严格把关、严控职数。二是改进届中调整方式。届中调整任用村干部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需报请县委组织部同意后,乡镇党委方可进入考察程序;调整党支部委员,由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工作薄弱的村任职。三是储蓄培养后备干部。按照正职1∶1、副职1∶1.5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以“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测评、组织考察考评”的“两推两评”方式确定后备人选。通过2~3年的梯队建设,打造一支年龄结构更优、能力素质更好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下一届换届选举做好准备。
完善日常管理机制,增强服务意识。一是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议事规则、村级重大事项民主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作用,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健全为民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党员走基层、服务送群众”活动,及时调整换届后的村“两委”干部包干帮扶贫困户工作,更新“民情电子台账”和“民生诉求台账”,每月召开一次村级“民情恳谈会”;村干部每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至少走访一次以上,排查矛盾纠纷,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三是规范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强化县、乡两级组织对村“两委”的监督作用,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宽严相济,既运用纪律处分手段,又运用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组织手段,对群众上访和举报的各类信件进行及时处理。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强化权力制约。一是健全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镇乡根据各地实际,完善村干部任期工作责任目标和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将考核结果与村级干部的绩效补贴、评先选优相挂钩。二是深化“双诺双述双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年初承诺、年底述职并接受双向测评”的模式,加大对测评结果的科学运用。以半年或一年为限,落实测评靠后的村“两委”负责人到乡跟班学习制度,督促村“两委”干部履职尽责。三是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巩固“五发展”成效,完善“一推一联一审” “三票决三审定三公示”等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谁预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坚持党员标准、不履行发展党员工作职责的党组织及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履职尽责。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完善“基本工资+绩效津贴+特岗补助”的报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进一步健全村级干部养老保险、离任补助和困难救助机制,按照规定发放补贴。二是建立谈心谈话机制。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与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与党员群众三个层级的谈话制度,破解政策疑惑、消除思想隔阂。三是拓展村级干部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村级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级干部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先进模范人选。
(作者系中共依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