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强 王焱超 关志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国棒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具体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广州体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商务大学,调查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教师、棒垒球队教练。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对9个被选高校,即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广州体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商务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和球队教练进行了访谈,了解高校棒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1.2.2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问卷共发放900份,回收866份,回收率96%,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有效问卷845份,有效回收率为94%。调查访谈教师、教练员20名,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被试学生样本特征见表 1,教师、教练员特征见表 2。
表 1 研究对象特征一览表
性 别 年 级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N % N % N % N % N % N % N %
455 53.8 390 46.2 263 31.1 299 35.4 149 17.6 81 9.6 53 6.3
表 2教师、教练员特征一览表
性别 N % 年龄(岁) N % 学历 N %
男 18 90.0 25-30 1 5.0 大专 0 0.0
31-35 2 10.0 本科 4 2.0
女 2 10.0 36-40 8 40.0 硕士 12 60.0
45 9 45.0 博士 2 1.0
总计 20 100 总计 20 100 总计 20 100
1.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运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2棒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现状分析
表 2大学生了解棒垒球运动的方式调查统计表
观看棒垒球比赛 影视、
互联网 广播、
书籍 学校
社团 朋友
介绍 课程
学习 个人
兴趣 其他
频次 198 389 91 209 128 20 89 52
表 2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棒垒球运动的方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观看棒垒球视频、互联网,参加学校的棒垒球社团,观看棒垒球比赛,只有一少部分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棒垒球运动。可见,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学校社团、棒垒球比赛了解棒垒球运动。因此,可以紧紧结合这些特点针对性的普及棒垒球运动。
表 3学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形式调查统计表
体育课程 运动会等活动 棒垒球协会/俱乐部 棒垒球队 个体形式
频次 176 44 341 256 88
从表 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形式前三位依次是:棒垒球协会/俱乐部、棒垒球队、体育课程;结合受访教师、教练员的回馈,可知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形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有较大一部分学生愿意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了解棒垒球运动。
3棒垒球运动推广模式探讨
3.1将棒垒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推广模式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练、在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开设棒垒球课程,部分开设棒垒球课程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我国高校推广棒垒球课程,其主要方式应采用行政推动模式。即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由课程发展处制定课程发展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学校管理措施等指导政策措施,让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积极承担课程责任。鼓励各高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适当调整课程,阐释课程纲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加以实施。与此同时给予各高校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实质性的鼓励和协助,通过各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开设的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高校体育院系中开设棒垒球专业课程,可以为将来培养一大批比较专业的棒垒球运动的教师、教练员;在高校普通院系开设棒垒球选修课程,使喜欢棒垒球运动的学生能全面学习并掌握棒垒球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掌握棒垒球运动规则和竞赛组织办法,不仅可以培养这部分学生对棒垒球的兴趣和技能,还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开展棒垒球运动,带动当地的棒垒球运动发展。
3.2以大学生为主体,社团为主导的校园推广模式
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学生体育社团承担着活跃学校体育氛围,推广会员所热衷的体育活动[9]。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开展棒垒球运动比较好的方式是组建棒垒球运动的社团俱乐部,以满足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自我组建棒垒球社团,并承担起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棒垒球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气氛的职责。
高校棒垒球社团在我国普通高校棒垒球运动的推广中主要扮演着基础组织的角色。通过棒垒球社团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了解棒球运动。此外,从体育社团的职能来看,可发挥自身技术和运作方面的优势,适当组织校内棒垒球比赛,让爱好者有一个展示的空间。棒垒球比赛本身的趣味性,也必将提升爱好者对于棒垒球运动的兴趣。棒垒球社团定期举办棒垒球文化节、嘉年华等活动起到推广棒垒球运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目前,棒垒球运动在高校的校园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对棒垒球运动很感兴趣,并希望通过棒垒球俱乐部、课程或学校组织的有关棒垒球主题的体育活动,学习了解棒垒球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缺乏对该运动了解,学校缺少棒垒球专业的教师和棒垒球缺乏练习与学习的环境,棒垒球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是棒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主要问题。根据所调查地区高校棒垒球运动的现状研究及借鉴其他运动项目推广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棒垒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推广模式;以竞技化为主导,建立比较完备的训练、竞赛体系的推广模式;以大学生为主体,社团为主导的校园推广模式;利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出多角度、多层次的推广传播形式;为我国棒垒球运动的推广提供相关组织机构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棒垒球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教学之我见[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年07期171页
[2]邵恒忠,王祥茂,陈文.我国高校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N].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6卷第5期
[3]岳建军,李可可,李生智.影响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