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摘 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教学中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中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堂
一、默读、朗读和带感情的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自己思想的阅读模式,应该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采用齐声朗读,默读,角色扮演阅读和带着问题与带着情感去阅读课文的方式,理解和感悟课文情感。例如,在《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在这集体的读书声中感受春雨的美。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朗读和默读,带情感的读,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充分自主的阅读还能激发出学生对文章思维的火花。
二、角色扮演,深入课文人物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对外界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融入到角色中,对文章情节进行体验,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感情和作者写作目的。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然后进行对话,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在地震中坚信自己儿子活着的信念,同时在阅读表演中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通过角色扮演的阅读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还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课外拓展阅读,让文章在对比中更突出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局限于课文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也变得尤其重要,通过阅读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读物或者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理解文章情感和写作目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涵。例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让学习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王维更多的作品。如《鸟鸣涧》《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通过课文与这些课外作品的学习,使课文的中心更加的突出。这样不仅仅是了解了王维这个人和他其中的一个作品,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课文知识,更丰富了学生习作的题材,一举两得。
四、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但现实的教学还是老样子,我们语文老师设计的阅读教学,它只为自己好教,根本不管学生好不好学。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意志统领学生,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学生只管听和记就行,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成了听课和记录的机器,老师讲的眉飞色舞,学生是似懂非懂;教师是课堂的主演,学生是课堂的听众,或有几次提问,几次讨论,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迅速给学生,为了我的教学进度,必须这么做,否则怎么让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
五、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阅读习惯:首先,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想尽办法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灌输的状况,我们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能够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正如叶圣陶所说: “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
其次,要通过阅读教学常规,来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需要多次的重复和实践,当然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他们的阅读行为反复练习,一步一步强化,最后慢慢稳定,也就是“习惯成自然”; 同时还要把那些不合规范的不良阅读行为摈除。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养成的,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
最后,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现在有许多学生, 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 非多读不可。”这是叶圣陶先生在50 多年说的话,我们今天的学生依然如此。由于面对升学,很多教师、家长削弱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本上的课文和知识需要掌握,但我们读书习惯的培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加大加深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并且课外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和丰富阅读教学方法,以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