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知则
(河南焦作教研室 河南 焦作 454000)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
原知则
(河南焦作教研室河南焦作454000)
以“氨”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方法与习惯,从而提高学科素养。
氨创新实验;氨教学设计;吸滤瓶注射器使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如:氨水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并介绍氨气的用途。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工业生产中氨气的安全使用入手,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在介绍新知识之前便让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新化学实验装置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实验仪器:圆底烧瓶(2个)、吸滤瓶(1个)、烧杯(2个)、导管和橡胶管(一定量)、注射器(4个)、止水夹(3个)。
化学试剂: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浓盐酸、干燥的氯气。
[课堂引入]氨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先后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氨到底具有什么性质和用途使人类对它如此感兴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氨
[新闻导课]播放新闻视频,之后回答相关问题。
[思考与交流]结合新闻报道所提供信息总结氨的物理性质、从物质的分类角度以及氧化还原相关知识分析预测氨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1]结合视频提取信息归纳氨的物理性质提取信息。
[学生活动2]根据氨溶于水显碱性预测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根据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预测氨具有还原性。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页~98页。
课本利用上图装置和方法来探究氨与水、与酸的关系。
[创新装置]将装置进行改进,利用改进装置可以探究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课本实验需提前制备氨气就有可能导致在做演示实验时,氨气量不足,现象不明显而且氨气泄漏也会污染空气。基于以上考虑特从环保、现象明显、氨气性质验证全面的角度设计此套实验装置。
[装置组成]整套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发生装置、性质探究装置、验满及尾气吸收装置。利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为原料制取氨气。制取的氨气在倒置的烧瓶和吸滤瓶中被收集。根据小烧杯中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氨气的收集情况以及吸收多余的尾气。
[实验探究]利用改进装置探究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制备氨气利用注射器向发生装置中注入浓氨水,烧瓶中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同时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当发现小烧杯中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收集装置中氨气已经收集满,依次关闭吸滤瓶上的止水夹、三通管左边止水夹,完成氨气的制取。2、利用注射器向倒置烧瓶中注入水同时打开三通管右边止水夹,完成喷泉实验。3、利用注射器将浓盐酸注入圆底烧瓶,完成氨气与浓盐酸的反应同时吸收残余的氨气。4、利用注射器将吸有的干燥氯气注入吸滤瓶,完成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学生活动3]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1、氨遇水形成喷泉说明什么?喷泉变红又说明了什么?
2、氨遇氯化氢为什么会有白烟产生?
3、根据氨气与氯气反应现象,试写出氨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总结]1、与水反应
[板书](1)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
[探究总结]向烧瓶中注入水,烧瓶内大量氨气迅速溶于水,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烧杯中滴有酚酞的水进入烧瓶形成了红色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之后显碱性。
[探究总结]2、与酸反应
[板书]NH3+HCl=NH4Cl
[探究总结]氨与浓盐酸中挥发出的HCl分子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颗粒所以有大量白烟生成。
[探究总结]3、氨的还原性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氨与酸反应的现象和氨与氯气反应现象相似推测产物。
[板书]2NH3+3Cl2=N2+6HCl NH3+HCl=NH4Cl
[过渡]掌握氨的性质是为了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工业上利用氨的性质常用氨做制冷剂、氮肥、硝酸等。
[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对氨有哪些认识
[学生活动4]再次回到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故现场,你将如何自救?
①报警:110、119;②闭眼、带口罩、带防毒面具;③低头弯腰、往低处跑;④披棉被、穿棉衣;⑤捂湿毛巾、喷水;⑥捂醋酸浸过的酸毛巾、喷酸。
[课堂反馈]1、比较液氨与氨水的成分
2.(上海高考改编)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B.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C.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是有趣的、实用的,所以我选择创新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思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并培养了其从化学视角看现实问题的科学素养。对这一课进行教学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柳利.高中化学实验“氨”教学设计初探[J].高中数理化,2014,4
[2]程萍,李美星.从实验学化学—“氨”的教学设计及思考[J].化学教学,2013,6
1008-0546(2015)09-0076-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