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松燕
摘 要 一个中学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尤其是对可塑性较强又易陷入各种困境、思想品性渐趋成熟而又不乏冲动莽撞的中学生。中学教师除了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对学生的言行、品格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心理素质 情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06-02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尤其是对可塑性较强又易陷入各种困境、思想品性渐趋成熟而又不乏冲动莽撞的中学生。中学教师除了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教师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但可以自己拥有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职业生涯,还可以影响到学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学生由此能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
心理素质是指正常状态的思维、观察、记忆、注意等智力因素和意志、兴趣、情感、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青少年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有反叛性,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平时不注意关爱学生,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社会的竞争加剧,教师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考验。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豁达地看待一些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那么他不但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还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除了有形的物理环境,还有无形的心理环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因而教师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教师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成长。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引起教师情绪上的波动。教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不带入教学环境中。前苏联一名艺术理论家说过:一个演员,当你要进入剧场的时候,你应该把一切的烦恼与痛苦留在剧场外,因为在剧场里,你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同样的道理,一个教师也应这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因为学生的情绪是千变万化的,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有损教师尊严的言行。教师应迅速调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理智地分析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
以下三点是教师应具备的积极心理素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1.教师要有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学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有效地教好学生。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地去爱;要情理交融地去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懂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爱人,升华为奉献爱。
2.“三个具备”。教师应具备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创造性、想象的丰富性;具备表达同理心,关注学生正向发展的素质;具备对教育对象的温情性和尊重、重视学生事件的具体性、真诚性和可靠性。
3.调整性兼适应性。教师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全面、灵活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对象的需要。做到“一个改变”“一个完善”:(1)改变思维定势。(2)完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是一种特殊的专门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对象的心理环境,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情感陶冶情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