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谷凯 丁哲
摘要: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因能钻进树皮抓到寄主的幼虫和蛹,是目前生物防治蛀干害蟲较为理想的天敌。 但各地反映防治效果参差不齐,个别地区收效甚微。笔者对此加以分析,望为同仁们做借鉴。
关键词:管氏肿腿蜂;防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37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自治区)。此种蜂可以钻进树皮抓到寄主青杨天牛、松褐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多种鞘翅目害虫的幼虫和蛹,是目前生物防治蛀干害虫较为理想的天敌。由于森林蛀干害虫发生为害隐蔽,测报困难,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防治衍生的副作用越来越大,自然界中该蜂种群数量有限,各地先后开始人工大规模繁育并释放该蜂。但反映防治效果参差不齐,个别地区收效甚微。笔者对此加以分析,望为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是寄主种类、体形大小、发育状况可影响其寄生与繁殖。充分掌握被害林木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小面积实验,效果理想再逐渐推广,以此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环境温度、湿度对其产卵量与寄生率有显著影响。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0℃,最佳温度为25℃~28℃,晴朗无风的天气,尽量释放当地繁育的肿腿蜂,提高适应性,避免水土不服。
三是释放方法、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该蜂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由于多为无翅蜂,爬行距离有限,所以释放量多少应有所侧重,虫口密度大应多释放。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0℃以上,9:00~11:00或15:00~18:00。具体放蜂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和天牛发育进度确定。虫体小的(青杨天牛等)于幼虫期放蜂即可,一般在7~8月为好。体型较大的天牛宜在以2~3龄幼虫期或蛹期放蜂较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使人工繁育数代后的管氏肿腿蜂发生退化的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每年复壮一次。
防治体型较小的鞘翅目害虫,一般放蜂量按蜂与天牛虫口数之比为2∶1~3∶1。防治体型较大的天牛,比例可加大到3∶1~7∶1。
释放地点:
选择有天牛蛀孔树,集中连片林分,不宜药剂防治或其他措施防治困难的天牛发生林区。
释放方法:
采用株株释放法或隔株释放法,将玻璃管中的棉球拔出,把玻璃管套在细树枝上或卡在树杈上,让管内肿腿蜂爬出,也可用毛笔帮助肿腿蜂扩散到树干上。
注意事项:
一是应避开阴雨天及大风天放蜂,若放蜂后遇上大风天或阴雨天应及时补放。
二是在蚂蚁为害的林地放蜂时,蜂管应远离地面,不应放在树根部,或先将蚂蚁处理掉。
三是放蜂林地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含除草剂),这一点应切记。因为农药抑制肿腿蜂生长,甚至可杀死肿腿蜂。
目前,国内外已将“以虫治虫”为主的生物防治森林蛀干害虫的方法视为永续利用森林的主要途径。管氏肿腿蜂能寄生多种蛀干害虫,其防治效果比寄生单一寄主的昆虫防治效果显著。然而,要充分发挥管氏肿腿蜂的最大效用,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挪用化学防治的评价指标来评价该蜂防治效果,还要关注远期效果。
由于该蜂只寄生鞘翅目害虫的幼虫和蛹这2个虫态,作用很受局限。因此,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根据蛀干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地点和面积大小等因素,不妨思考与探索采用多种综合手段配合管氏肿腿蜂防治各种天牛以达到最佳效果。
造林前设计成针阔混交的形式,基本可避免天牛虫害大爆发。
在成林下养禽类,既吃草,又吃天牛等害虫,但在释放该蜂前后切记将禽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误食管氏肿腿蜂。
在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内,夜间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天牛成虫,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方式。
一切要按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办事,生物防治更是如此,强调自然控制,并不是立竿见影,消灭种群,而是将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有虫无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文通,汤陈生,梁农,陈水沯,黄金水,陈清良,陈金渭,何学友.杨希应用管氏肿腿蜂林间防治松墨天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8).
[2]达启林.引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天牛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5,(01).
[3]李彦霞.管氏肿腿蜂生活习性和特点[J].甘肃农业,2014,(07).
作者简介:张旭,硕士,北方绿化中心,研究方向: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