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请关注长远

2015-09-20 12:32张瑞芬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8期
关键词:春联所学语文课程

张瑞芬

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作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或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知识。但是,从“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这一角度来看,这样的目标就定得有些低了。好的作业不仅能引导学生“回头看”,反观当日所学内容,巩固当日所学,还要能引领学生“向前看”,让他们借助作业和当日所学内容获得发展。

一、迁移写法,致力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紧扣这一目标,放眼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黄河的主人》一课,直接描写艄公的笔墨极少,却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羊皮筏子的又小又轻以及乘客们的谈笑风生,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衬托艄公的技艺高超、胆大心细等品格,这样一种体现人物特点及品格的方法是非常巧妙,非常独特的。我设计了这样一条作业:用上今天所学的侧面烘托的方法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马路边执勤的大妈、学校保安……)的特点或品格。

另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写学习小感悟,写写由文本的空白处展开的想象等等。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而如果我们老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这些写作点,设计作业时引导学生及时迁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辐射生活,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苏教版教材在这一方面尤其重视,几乎每个单元练习的第一部分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使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春联》这篇课文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春联“对仗、有声律美、表达美好祝愿、充满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的特点,课文最后一节这样写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我把这种“很好的学习”提升为“感受并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周末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带上拍摄工具,拍一拍左邻右舍门上的春联,结合课上学到的有关春联特点的知识,为你认为最好的一副春联写一段推荐词,准备当众推荐。”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兴致勃勃地在“千门万户”间穿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春联的照片冲印出来,写了精彩的推荐词。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春联特点的知识,在集体交流中赏析了大量精彩的春联,还让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向生活学语文,在课文学习与生活经历中受到文化浸润。这项作业也产生了一些附加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还培养了一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这项作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延伸课外,打开经典阅读的窗口

阅读经典可以增强个人的生命体悟能力,让灵魂变得丰盈不孤。俗话说:“经典常读启智,红歌常唱励志,故事常讲明理,箴言常传警世”。经典常读能够洗涤人的理念和心灵,提升人的学养和品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去触摸经典,阅读经典。

《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在布置作业时,我把眼界放远,把作业定位为“打开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神话故事的窗口”。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写一个片断,谈一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宙斯是个怎样的神?他和中国神话中的神(例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有什么不同?”要做好这个作业,学生一方面要再次“回到”课文中去,阅读描写主神宙斯的语句,感受希腊神话中“神”身上的“人味儿”;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搜索并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感受到中国神话中的神“至高无上,不食人间烟火,几近完美”的形象特点。这项作业不仅达成了引导阅读、引导感受中西方神话差异的作用,还产生了不小的“附加价值”——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教学是让学生会学的艺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作业也应承担“让学生会学”的责任,所以它不能仅仅满足于检测已学知识是否掌握,还应关注长远,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春联所学语文课程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