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露+++高长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了首届中国微课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引起全国中小学的广泛关注,最终来自全国共计597份微课荣获佳绩。这部分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学微课的建设现状,本文选取其中42份初高中英语作品进行观摩,从知识板块、录制方式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统计。
从知识板块分析结果来看,中学英语微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同板块的知识交叉过多,主题不明,颗粒过大。有的作品符合“时间短”的特点,却忽视了知识的“碎片化”。部分教师为充实微课内容,在一个微课中穿插讲解多个延伸知识点,导致微课内容繁杂,主题不明,颗粒过大。如某作品的主题为“从句讲解”,但其中穿插讲解“It基本句型”知识点,结尾处并未对从句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结,顾此失彼,冲淡主题,可能反而影响了该微课的针对性。
第二,知识型微课与技能型微课比例失调。初高中微课多集中分布在句法、词汇等知识型课程,其他板块所占比例较小,语音类微课为零。由此可见,微课在句法、词汇等知识型课程中的适用性已得到普遍认同,而互动性较强的(如语音类)技能型微课,其设计和制作可能还存在一定阻碍或这类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适用性欠佳。同时,技能型课程偏少,这与部分教师“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第三,微课结构不完整,微课资源组织松散,聚合性欠佳。分析发现,本次大赛获奖作品中鲜有参赛者提交辅助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师对微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中学英语涉及的知识点之间往往相互关联,但一节微课只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知识相对零散,难成体系。分析发现,大赛获奖微课资源只能通过获奖名单的超链接获取,组织状态松散,并未形成资源的有效聚合,难以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微课资源建设体系化问题仍是其顺利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大阻碍。
第四,“旧瓶装新酒”,微课呈现方式“趋同化”。以句法为例,句法教学是语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认知语法观强调基于语言应用的语法教学,其理念是遵循“语言使用—语法结构—语言使用”,即通过情境创设引出语法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法点。对中学生而言,某些语法点较为抽象,当教师采用“演绎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虽然也能掌握语法规则,但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采用归纳法效果更好。以初中组“定语从句中只用that的常见情况”和高中组“Subject Clause”两个作品为例,两者属于句法类微课,讲解时教师都采用“演绎法”,逐条讲解语法规则并辅以试题机械操练,既没有充分的情境创设,也忽视了与“听众”(学习者)的互动。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策略不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微课建设思想,跟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旧瓶装新酒”之嫌。
中学英语教学有语音、词汇、句法、写作等若干板块,不同板块对呈现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分析发现,大赛微课大多相当于“PPT+配音”的“视频化”课件,呈现方式高度“趋同”。如有的作品句型讲解基本是文字呈现,枯燥乏味,缺乏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中学英语要注重呈现方式的多元化。
从录制方式来看,技术仍然是制约微课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
结合大赛微课的类型,本研究按照微视频录制方式将大赛微课分为录屏型、摄制型、混合型三大类。统计得出,录屏型微课占88%,比例最大,摄制型较少(12%),无混合式。由此可见,录屏型相对其他类型微课在中学的应用更为广泛。观摩发现,录屏型微课普遍还存在PPT课件粗糙、声音不清晰、音画不同步、后期剪辑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微课的制作涉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的编辑,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微课的质量与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由此可见,技术仍然是制约微课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
微课教学设计“五步骤”
微课的开发、应用及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过程。针对当前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英语教师可以遵循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五步骤”,提高所开发的微课的质量。
1. 教与学的分析
第一,学习者分析,提高微课针对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微课建设的核心理念,学习者分析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年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由于年龄差异,其兴趣点、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微课。
第二,教学内容分析,促进选题精细化与多元化。中学英语微课的选题应以实用为导向,明确主题,遵循“一课一点”的原则,精心筛选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易混淆点,促进选题精细化,避免教师将微课变为40分钟课堂的压缩。此外,教师应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英语教学观,对不同知识模块的微课进行开发,促进微课多样化发展。
2.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与学分析的结果,选用适宜的教学法,针对不同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防止不同知识板块的交叉。新课标将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方面,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教师可参照这一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微课中,以便引导学习者积极学习。
3. 制定教学策略
不同知识类型的微课,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制作微课之前,教师应根据微课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微课内容及其呈现顺序和方式,尽可能使微课的质量达到最佳。
4. 制作与开发
微课的制作与开发是微课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对教师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相关教师要积极参加微课理论与技术培训,争取做好以下几点。
(1)脚本编写与课件制作: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精心编写微课开发脚本,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
(2)微课视频录制与剪辑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控制时长,选用最佳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呈现方式创设情境,多模态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微课的剪辑优化主要是指片头、片尾和字幕的添加,是提高微课质量的重要环节。
(3)配套辅助性教学资源开发;为保证微课结构的完整,教师还应开发配套微教案、微练习和微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或在微课中引入游戏机制,设置趣味问答、闯关测试、自动反馈等模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资源聚合的技术性处理。为避免微课过度“碎片化”,教师可参考“可汗学院”的“Kownledge Map”,以知识点为单元,利用语义互联技术实现“微课互联”,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的英语知识网络。
5. 动态维护与更新
微课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半结构化动态性教学资源,易于扩充,能不断为教学补充新鲜营养。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微课进行“跟踪式”更新,“以用促建”,使微课切实服务于教学实践。
注:本文为西华师范大学“翻转课堂试点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8-233.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范晓慧.英语语法教学:从规则到情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94-96.
林正军,姜晖.认知语法观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2,06:80-85.
单莹.从幕课、微课看碎片化和娱乐化学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18-19.
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29.
Knowledge Map[EB/OL].https://www.khanacademy.org/exercisedashboard, 2015-4-28.
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作者单位:四川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