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长沙岳麓山西20里,盘踞5座小山峰,远远望去,恰如一朵巨大的5瓣莲花,故名莲花山。山下的镇称莲花镇,镇边的河叫莲花河。龙洞村就在河上游。村中4173人,70%姓张,按族谱记载,系岳麓书院山长张 后裔。吸麓山文气,承张公文风,龙洞人至今保留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传统习俗,并以此修身养性、以文化人,别有一番韵味漫山冲。
“古洞一村烟,风光瞥眼前。绿荫浓野树,春意动山泉。僧踏云边路,人耕雨后田。碧桃开两岸,谁棹武陵船。”龙洞人将乾隆癸酉年长沙举人文上杰的这首《过龙洞口占》当作送给客人的见面礼,刻在村口巨石上。凡进村者,无不驻足而吟。2004年,退休老干部张运东、老支书张新国、老会计夏启宇牵头,在镇、村支持下,成立龙洞诗社,和几任村支书、村主任一起编辑出版诗联专辑《新村之歌》,以诗会友。张运东老人关注农事,选种、机耕、抛秧、除虫、收割、晒谷场景成为诗词素材,句句散发泥土芬芳。张新国坚持老支书本色,用诗词关注全村发展,求知、产业、清廉的内容雅俗共赏。夏启宇在村里干了20多年会计,他将200多首诗作汇编成集取名《悠然居竹韵》。张希长期在辽宁打工,无论多忙,每年龙洞诗社在农历九月初九召开的编稿审稿会,他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参加,仅以咏菊为题他就填词60首。在他们带动下,做饲料生意的王石明、做贩猪生意的张铁佗等人很快加入诗社。迄今,这家中国村办“诗刊”已发布古体诗词5000余首,作者涵盖200多名村民。
在这里,遇喜贺诗,业成“村规”。凡乡亲乔迁新居、老人寿诞、婚嫁迎娶,诗赋词联必被当作一份大礼送上。村部落成,他们贺诗:“龙腾赤县江山美,洞展红旗岁月新。国计民生天下事,勤廉清正暖人心。”村道修成,他们送上“鹧鸪天”:“昔日泥沙路况差,而今坦途进农家。莺起舞,浪飞花,和谐乐曲奏笙笳。”
老人80岁大寿,他们唱和:“一身朝气,七十年前,伙伴门头呼小子。满鬓霜花,八旬而后,孙曾堂上唤阿公。”青年新婚,他们挥毫:“燕尔新婚喜欲狂,玉人交拜在华堂。月下彩娥来夸凤,识得温柔是此乡。”
在这里,把玩诗词,乐趣横生。诗词不一定严格符合格律标准,写作吟唱的热情却氤氲村落。挑土挖地的手,把賦比兴玩得风生水起。除了传统的风、花、雪、日、月、星、松、竹、梅,村民与之息息相生的山、寺、溪、稻、橘、桃、菱、笋、豆,以及路边石、藤上蔓,甚至是司空见惯的犁耙、镰刀等农具,都写进了诗词。他们咏默默无闻的牵牛花:“叶淡花纤多雅韵,春风一夜蔓瑶台。”他们叹毫不起眼的丝茅花:“莫道苍黄一片,丝茅花盛,亭亭笑看沧桑”,他们视家中常见的热水瓶为“高大上”:“体态美端庄,朝朝立玉堂。甘为人造福,满腹热心肠。”
在这里,国事入诗,传递正能量。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他们举办专题吟诗会。为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他们以“务实求真谋发展,民生关爱暖人心”为主题,创作古体诗词100多首。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他们用诗歌祝贺。新疆暴恐事件发生,他们用诗歌谴责。小泉参拜神社,他们用诗歌声讨。香港有人“占中”,他们用诗歌谴责。
当然,他们写的最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孝顺的儿女,勤快的 ,他们浓墨重彩。劳作的艰辛,丰收的喜悦,他们盛情讴歌。“水秀山青美万家,楼依绿树满园花,秋深小院尝鲜果,春满柴扉品细茶。”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深藏字里行间。龙潭秋月、欧塘瑞雪等龙洞十景,经他们传颂,声名远扬。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龙洞人用吟诗作词这种传统而又经典的方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早已内化于心。村里,户户养花,庭洁院净。村民,人人奋发,神清气爽。10多年来,全村没出一起违法事件。全村一半的人家在长沙市内买了新房、拥有私车。龙洞村被授予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生态建设村等20多个省市区荣誉称号。
“九冲十岭十三湾,千户农家万亩山。两岸青岭流碧水,三千黑土产黄粮。葡萄绿叶藏珠玉,卉圃红花映海棠。鹿寨峰高连岳麓,登临一览极潇湘。”这是龙洞村的写照,更是龙洞人的骄傲。人们相信,随着长沙大河西战略的持续推进,龙洞村的文化味、生态味、幸福味一定会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