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盛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两位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充满着世界眼光、辩证方法和法治思维,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深刻领会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正確把握新要求新机遇新目标
中央立足“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新常态带来的新趋势。我们要紧密结合湖南实际,认真领会把握新常态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坚持发展、主动作为。
准确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新要求。新常态为我们提出了新要求,联系到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从发展速度来看,新常态下的增长调速不等于经济失速,经济增长还是要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后发地区,发展不足、水平不高的最大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竭尽全力搞建设、集中精力促发展。二是从三大需求看,湖南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还有很大投资潜力,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创新供给引导消费的能力还不强,出口增速较快但总量有限、“短板”明显。我们必须创新投资方式、优化投资方向,完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培育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外需的支撑作用。三是从三次产业看,湖南农业大而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但前景广阔;工业化处在持续推进阶段,完成工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但最终受制于工业化进程。何况,很多地方产业发展还是一片空白,首先是一个有和无、多和少的问题,还谈不上好和坏、优和劣的问题。正因为这个特殊的省情,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湖南三次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潜力、韧性和空间。我们必须把培育壮大产业、加快转变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发展任务。四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湖南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但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的相对优势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劳动力素质、技能持续提高,大批有技能、有市场头脑、有从业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本优势的转化成为可能。同时,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创新创业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潜力正在显现。我们必须乘势而为,促进要素和创新两轮同转、两翼齐飞,形成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五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质量型、差异化竞争日益成为主角,企业依赖税收、土地等政策洼地效应形成的竞争优势不可持续。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法治建设,加速形成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条件。六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高消耗、粗放型发展难以为继,老百姓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正视问题,顺应期待,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
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这种新机遇内涵和条件的新变化,切不可坐而论道,错失良机。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预期更加稳定,有利于我们把更多精力集中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等工作上来。新常态下,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让全民创新创业激情充分迸发。新常态下,国家将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施“三个支撑带”战略,将给湖南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带来更多项目布局、带来更大市场空间。
全面落实新常态提出的新目标。新常态提出了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稳增长与促改革的结合点,把握好稳增长与强创新的切入点,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在改革攻坚、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要着力向深化改革要发展,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要着力向创新驱动要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对接”,即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要着力向结构优化要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推动湖南经济行稳致远、迈向中高端水平。
总之,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深刻认识和重大判断上来,把新常态作为谋划部署经济工作的新前提,作为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遵循,努力谋求新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切实增强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随着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谋划湖南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经济走势的把握。今年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继续跌落,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这一方面为湖南稳定出口、引进外资和人才、获取能源资源、加快“走出去”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出口较快增长难度也不小,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湖南影响不可低估。今年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战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加强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等,将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同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也会对湖南产生直接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研判,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有利条件、捕捉把握机遇,又认识不利因素、化解困难风险,做到防范在前、从容应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一带一部”新定位,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着力促进“三量齐升”,大力推进“四化两型”,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创业,着力转型升级,加强民生保障,注重底线思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着力在经济运行上保“稳”,即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就业稳定增加、物价平稳运行、社會稳定和谐;要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求“进”,即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里,“稳”和“进”是目标定位,两者相辅相成,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没有稳、何以进?没有进、稳也是靠不住的。“保”和“求”是工作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就像游泳一样,前提是要保证不下沉、不溺水,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要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良好技能追求好的速度、好的成绩。
2015年湖南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的工作目标是8.5%,争取目标是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10%左右。
把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分为工作目标和争取目标来提出,是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反复权衡各种因素后作出的基本判断。这两个目标的确定考虑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调整的趋势,考虑了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考虑了稳定社会和市场预期的要求。既是积极进取的,需要努力才可实现;又是稳妥适当的,有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可以落得实、兑得现。当然,无论工作目标,还是争取目标,都是预测性、指导性的,主要是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引导和动员全省上下自我加压、提振信心,集中精力稳增长、促发展,保持当前全省上下竞相发展的劲头和态势。按照中央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GDP,不以GDP论英雄,更不搞一快遮百丑。
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关键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上下功夫,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三驾马车”的均衡发力至关重要。一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要突出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农村发展、生活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实施“511”重点投资计划,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本级投入,加大政府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力度,探索建立省级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效能。要激活民间投资,落实好已出台的投融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PPP项目试点力度,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二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合理提高公务员工资,努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实施新兴消费工程,重点培育健康养老、信息、教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住房、绿色等消费热点,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完善消费政策,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三要着力扩大出口需求,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优化出口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保持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中高端产业和各类人才。创新境外投资方式,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借船出海”、建立产业联盟,抱团“走出去”。
加快推进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改革攻坚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开路先锋。要紧紧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投融资、土地、户籍、国企国资以及社会领域等各项改革。特别是要发挥好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统揽,确保今年完成第二阶段各项改革建设任务。要加强调查研究,无论是改革方案设计,还是改革举措制定,都要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和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差别化试点,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提高改革方案质量。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职责,注重统筹协调,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形成推进改革落地的整体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顺应人民需要、适宜地方和部门推动的改革,省委、省政府就坚决支持。
发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做好“加减乘除法”,特别是要在发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上下功夫。一要着力发掘做大新增长点。产业增长点方面,加快“两符三有”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让“老树发新芽”,形成新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生态环保、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养老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需求增长点方面,加大两型社会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公用设施配套等投资力度;加速形成差异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消费热点;走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多样化贸易齐头并进的路子,努力扩大出口需求。民生增长点方面,加强“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加快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创新创业增长点方面,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从今年开始,大力宣传推介有典型引导、示范推广意义的自主创新创业“有功之臣”,在全省范围来开展巡回宣讲,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要着力发展壮大新增长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新定位,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增长极。要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增长极的地位和作用,使之不仅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增长极,而且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国家级平台优势,不断努力,矢志成为中部地区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要发挥岳阳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三要着力培育打造新增长带。京广、沪昆1026公里高铁线,连南北、接东西,呈十字型贯穿湖南,覆盖全省10个市、73.9%的国土面积、78.6%的人口、87.2%的经济总量,连接全国18个省市区,与“北上深广”形成了5、4、3、2小时工作圈、生活圈。我们完全可以预见,这必将调整重组新的经济版图,形成若干个新的经济圈。武广高铁开通5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项目流,对沿线城市发展的推动带动作用巨大,已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要顺应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完善提升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战略思路和产业布局,将沿线地区打造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带。当然,我们强调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并不是说其他产业、其他区域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我们就是要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坚定不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省四大板块都要按照各自发展定位,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发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关键要激活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根本在务实创新,推动全面创新特别是产业化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前提在放宽政策,营造有利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具有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的“双引擎”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出路。要按照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切实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四个重点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放心在城市落户。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两条腿”走路,拓宽政府资金渠道,用好政策性开放性金融等工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设施建设和经营,形成透明规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融资机制。按照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要求,积极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创新城市发展和管理机制,重点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功能,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做到一个市县一张规划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丝毫不能忽视“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破解这个瓶颈,关键是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在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下更大功夫。需要强调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分类指导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省委作出分类指导建小康的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地找准坐标,主攻短板,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要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深入研究不同区域全面小康的特点,聚焦问题,分类施策,在规划方案落地、重点项目建设和政策措施落实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确保推进工作取得实效。要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发展这个关键,突出城乡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突出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突出园区经济,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突出镇域经济,建设县域经济重要载体;突出民营经济,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支撑;突出生态文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稳定就业和扶贫攻坚为重点做好民生工作。保障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要落实更加注重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的要求,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民生工作质量和水平。做好民生工作要考虑经济减速、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财税增收放缓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特别是要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把经济增长稳定住、质量效益提上去、财政“腰包”鼓起来,才会有更足的底气办发展大事、增民生福祉。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就业和扶贫问题。
当前,湖南就业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业总量矛盾相对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要精准发力做好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增强就业人员技能;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形成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确保完成明年就业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工作事关全省工作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重要指示,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抓住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个重点,实现加快脱贫、精准脱贫。要抓好教育扶贫这个根本大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特色等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把产业发展搞上去,努力让贫困群众就业有门路、收入有来源。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搞好公共服务,提供基本保障,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
以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为方向,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地区党委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地方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新要求。全省各级党委要以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为方向,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遵循规律、懂得规矩,以制度和规范加强经济工作领导。什么叫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首先就是要做到按规律、懂规矩。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蛮干,就要受到惩罚;发展经济有其特定规则,不讲规矩乱干,就要栽跟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忌摸脑袋、拍胸脯的工作方式,要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深入认识规律、主动遵循规律、自觉运用规律,善于按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开展经济工作,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定制度、立规矩、建规则,加快建立健全分析研究经济形势、研究部署重大经济工作、制定出台重要经济政策、引导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等制度规范,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长效性。
更新观念、创新方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秩序混乱多源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因此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依规调控、治理和服务经济工作。要认识到,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深化改革产生红利,扩大开放产生红利,法治建设通过高效的政府服务、公正的司法活动、严格的法律监督,防止和减少经济活动中各种摩擦和耗损,提高效率效益,同样产生红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法治也是生产力。现在,改革开放已30多年,市场经济已经搞了20多年,但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习惯于超越法律法规,想着靠计划手段、行政命令、强制办法来抓经济工作,这与时代发展需要、市场经济规律、依法治国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加以改变。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切实以法律法规保障经济发展、以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以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以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立法和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决策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保障全省经济列车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行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深入调研、心中有数,以专业能力和行家水平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是一门科学,领导经济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做好经济领导工作,我们必须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复杂多变新形势,有的同志还有很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有“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精神不振”“敷衍应付”的问题。比如,一谈到项目建设,一方面土地有的还在闲置,一方面又说用地紧张。这不是很矛盾吗?还比如,大家都说融资难、融资贵,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同志对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湖南也明确了的很多具体措施,却知之不多,或者一知半解,对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或者茫然无措,导致有的地方、有的行业不仅信贷供求矛盾突出,一时还很难缓解,而且风险隐患不少。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党委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我举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领导经济工作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要深入具体、精准扎实,在做深、做细、做精、做实上下功夫。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病灶,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决策科学。各级領导干部要下大气力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发扬钻研精神,增长实践才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推动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结合好干部标准,把政治上强、懂经济、会管理,作风深入、肯钻研、敢担当作为干部考察考核、奖励表彰和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催人奋进,新常态孕育的新发展前景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