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
近日,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未来几十年内,全球范围内每年的灾害损失成本将高达3000亿美元。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表示,气候变化扰乱农作物生长并导致作物欠收,而为贫困农户投资保险计划能帮助他们在未来几十年内挽回上百亿美元的损失。因此,一项最新的保险项目“气象指数保险”应运而生。尤其是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近些年来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宠儿,该险种也为解决类似灾害天气下农业从业者收入受损问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全球首家为气候买单的公司
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人类的环境污染,引发气候危机越来越明显,极端天气增多,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养殖、种植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农民的生计陷入困境。作为气象指数保险之一的传统农业保险在各国都不是新鲜事物。18世纪后期的德国和法国保险市场上就有了农作物雹灾保险。当时的德国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即1791年德国布伦瑞克的雹灾互助保险公司。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发展农业保险。英国1844年设立牲畜保险公司,美国1938年成立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许多国家甚至将农业保险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培育和发展,比如1900年法国颁布实施《农业互助保险法》,日本1929年颁布了《牲畜保险法》和《农作物保险法》(这两部法律1947年合并为《农业灾害补偿法》)。在农业生产者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农业保险是国际上常见的一种提供有效补偿和保障的风险转移机制。
但是,传统农业保险的推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尴尬的境地。在发生农业灾害后,传统农业保险以投保农户标的损失的计算结果为依据,由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该险种受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冲击较大,直接导致保费上涨趋势。此外,在面对众多受灾农户时,保险公司的实地勘验往往成本很高或根本难以执行,赔付过程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由于天气指数保险的运作特点是以指数作为触发点,可以解决商业性农业保险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道德风险问题。另外,天气指数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不存在理赔勘察等环节,赔付进程大大加快。实际上,通过网络,我们已经可以购买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气象指数。
美国人大卫·弗莱德伯格创办了全球第一家气象保险公司——“天气账单”(Weather Bill)公司。该公司是一个基于天气信息的衍生产品服务商,他们的做法是把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和一种复杂的天气预报分析系统整合起来,然后向公司和个人出售天气保险单。客户可以通过Google地图选择一个天气状况,,然后选择你想要支付的天气,比如晴天、阴天、雨天或者干旱等;此外,客户还可以设定预想的温度、雨雪量等具体指标。具体的做法是:客户登录“天气账单”公司网站,然后给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里不希望遇到的温度或雨量范围。“天气账单”网站会在100豪秒内查询出客户指定地区的天气预报,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记载的该地区以往30年的天气数据。网站根据气候变化做出精细的调整后,会以承保人的身份给出保单的价格。概括地说,即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一网站,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购买一份天气保险。
世界呼吁农业气象指数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减灾风险部主任理查德·柯腊顿表示,即便3000亿美元估计还略显保守。气象指数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帮助社区应对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指数保险的赔偿不是基于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而是基于预先设定的外在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当降雨水平或气温超过一定的限值,农民将会收到一笔赔偿金。
柯腊顿说,一项规模35万美元、用于农民防灾的投资项目,预计可节约400万美元用于发生旱灾或洪水的人道主义援助,投资项目包括了农业灌溉系统、农作物保险和梯田。他说:“贫困农民是最需要保险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安全网来减少和管理灾害风险。”非洲联盟已经成立了一个保险基金,用于帮助成员国在遭受干旱时减少损失。
第三届世界降低灾害风险大会于3月14~18日在日本仙台举行。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可能遭受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损失,并开始建立各自的灾害保险计划。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应急处主任多米尼克·博济说,平均来说,农业损失占自然灾害成本的22%。全球范围内有25亿小农户依靠农业种植赖以生存,其中有几亿人在最好的年景中也仅能维持温饱水平。他说:“灾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强度更大且损失更严重。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尤其是洪水、干旱和热浪。”柯腊顿表示,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农业保险都由政府进行补贴,发展中国家也应该为农民扩大社会安全网以减少灾害的最坏影响。
作为帮助农民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一种风险处理机制,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已经被世界银行积极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广。目前,该险种已经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把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气候条件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以水稻干旱指数为例,干旱对水稻的产量有明显影响,干旱程度可以用降雨量来评估。假定保险责任是在保险期限内,降雨量不足100毫米且在50到100毫米之间时,每个保险单位每毫米雨量赔付20元;降雨量小于50毫米时,保险金额为2000元。意味着当保险期限内降雨量为70毫米时,由于小于100毫米,保险公司即予以赔付,赔付额为(100-70)×20,即600元;当保险期限内降雨量为30毫米时,赔付额为2000元。
最令人瞩目的新型险种
在世界银行的推动下,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开展的地区和产品都在不断扩展。以印度为例,在印度有5家保险公司提供天气指数保险,包括印度国有保险公司AIC,其提供的天气指数保险范围覆盖印度所有县,并占有全国公司购买天气保险份额的75%以上。endprint
早在1999年,学术界就有学者就天气指数保险展开讨论。20世纪初,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开始鼓励并资助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开展天气指数保险。2003年,印度首先试行天气指数保险,之后,又有一些国家陆续试点天气指数保险,如乌克兰、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泰国、孟加拉国等。
在诸多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的国家中,印度是发展比较成功的案例。印度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有其深层根源。首先,农业一直是印度的国民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5月1日,《印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印度约有1.44亿农业劳动者,占到全部工作人口的30%,和农业有关的人口高达2.63亿。其次,印度每年农作物收成受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其间降水量接近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三,由此造成的降水过多或过少往往导致洪水或旱灾,这就给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农业制造了很大困扰。1999年,印度政府推出国家农业保险计划(NAIS),作为基于作物产量的传统农业保险,具有赔付时间长等缺陷,尽管政府提供部分保费补贴,仍有大量农户选择不参与投保。
2003年,在世界银行商品风险管理组(CRMG)的协助下,印度本土微金融机构BASIX和保险公司ICICI Lombard联合,在印度的Andhra Pradesh地区发售发展中国家的首个天气指数保险,为200名种植落花生和蓖麻的农户提供低降雨量保险保障。2004年,在听取投保农户的反馈后,BASIX公司在2003年的保单设计上有所改进,吸引了700名农户投保第二代天气指数保险。直到2005年,保单设计进一步得到改善,在印度的6个州售出逾7600份保单,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2003年以来,印度的天气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气指数保险市场。印度《经济时报》2012年7月30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印度的农民可以为约40种农作物寻求极端天气下的保险保障,这些保险全部以天气指数为依据。其中,大部分保险受到补贴并有保费上限的规定,以确保小型农户可以承受保费负担。
对于在中国推行气象指数保险而言,必须具备针对性,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注重实地调研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各地区政府、保险公司、气象部门、科研机构通力配合下,才可能设计出维护农业从业者利益的切实可行的新型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保险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未来还将有望推广至包括生活、旅游等领域。我们期待这一新型的互联网产品在保障现代化农业和生态发展上书写新的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