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彪
在全国两会上,陈经纬不是最受记者关注的委员,但他的确是和记者互动最好的一位。不管是行色匆匆的路途中,还是驻地房间、大厅,只要记者有需要他总是知无不言,而且始终面带微笑。
自陈经纬来内地拓展事业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拼搏,使他成为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每次在内地的大动作,均能引发一连串的轰动效应。管理企业对他而言已是驾轻就熟之事,当前,他最大的热情已转向了“如何做一个利于两地交流的港区政协委员”。
人们一听到“经纬”二字,多数会联想起地球仪上的纵横线,但这并不是“经纬”二字的本初含义。《说文》云:纬,织横丝也。纬是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经则是纵纱、纵线,“经纬”即指代纺织品。现在,“经纬”二字对一个人又有了特殊的含义,他不仅名字是经纬,而且用纺织业的经纬编织出了人生的辉煌。他就是纺织业巨头、全国政协委员陈经纬。
在全国两会上,陈经纬不是最受记者关注的委员,但他的确是和记者互动最好的一位。不管是行色匆匆的路途中,还是驻地房间、大厅,只要记者有需要他总是知无不言,而且始终面带微笑。
作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经纬集团主席的陈经纬,30多年来,坚信“人行正道、业走正路”以及“责任创造价值、使命催人奋进”。他精心耕耘,所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中国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陈经纬来内地拓展事业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拼搏,使他成为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每次在内地的大动作,均能引发一连串的轰动效应。然而,管理企业对他而言已是驾轻就熟之事,当前,他最大的热情已转向了“如何做一个利于两地交流的港区政协委员”。
爱国企业家
陈经纬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72年他响应当地政府自谋出路解决就业的安排,在广东汕头市发起创办塑料包装加工合作生产组并任经理,至1978年该街道生产组安置了两三百人就业。1979年到香港定居的同时,陈经纬创办香港经纬集团,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政策和香港经济腾飞的机遇,企业经营取得骄人业绩。
1989年,事业已有相当成就的陈经纬看到当时有部分外商对中国投资环境缺乏信心,而他坚信,内地的改革开放一定会成功,他把境外近1亿美元资本,投资到内地尤其是汕头经济特区兴办实业,创立经纬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引进当时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建成了坯布织造和包括整理加工、染色、印花在内的生产流水线,全面提高内地生产化纤布后整理的技术档次。公司还投入近3000万元人民币,聘请日本、意大利等国专家长期为内地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这一举动,为内地纺织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现在这些高级人才遍布大江南北,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力量。经纬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首批集团性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多年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0家最大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名列前茅。
与其他著名潮汕人物不同,陈经纬的公司不仅占据汕头,而且遍布中国,香港、上海、广州、浙江、江苏、天津都有他的企业,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在事业上“内外兼顾”的潮汕人,在纺织和房地产两大业态上形成了他自己的“经纬网”。
从2001年开始,陈经纬把企业的重心转向房地产业,经纬集团在上海成功开发了150万平方米大型社区“经纬城市绿洲家园”项目,成为国家环保部门认证的全国首家环境标志生态住宅验证示范项目。2010年经纬置地携手天津武清区人民政府合作建设“全球商品博览汇”项目。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陈经纬在房地产业已形成自己的“经纬网”,他提倡生态建筑,节能减排,为百姓带来可靠的地产质量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要发展,但不能盲目搞建设。对于新时期下中国城市发展与地产业的有机结合,陈经纬有着独到的看法,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站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之间的十字路口,理性的城市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若城市没有绿色建筑,以浪费资源、非理性方式增长,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因此,房地产业应积极提倡“生态建筑,节能减排”。
在陈经纬看来,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消耗是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重大任务。由此“生态建筑”这个富有创意色彩的词汇,从他的脑海中喷发而出。“合理利用,节约土地”成为经纬集团地产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以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包括减少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垃圾、污水等,减少光污染、声音污染等都成为他思考的重点。陈经纬正在用一个现代企业的文明引领并影响着地产行业建设观念。
采访陈经纬,记者能感受到一个优秀企业家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陈经纬的话语之间始终透着现代商人的正气与豪爽。尽管他一再谦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社会却给了他一个美丽的称谓——“大慈善家”。
细雨润物无声,多年从商的陈经纬凭着一颗回馈社会、勇担社会责任的慈善之心,在不经意中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从支持教育事业到争创放心地产质量工程,再到连续多年独家赞助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他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企业融入了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公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陈经纬心系灾区,连夜在上海致电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通过香港中联办向灾区捐款200万元港币,用于赈济灾民。陈经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名企业家,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灾情我应该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灾情后,陈经纬同样第一时间捐出善款200万港元以赈济灾区。那也是中央驻港联络办收到的第一笔向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捐款。endprint
2012年,陈经纬还在汕头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捐资1亿元建学校,捐款1000万元支持外交学院设立“外交学院经纬师生创新创业基金”。
2013年8月,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发生洪涝灾害,陈经纬心系家乡,得知灾情后立即向受暴雨影响水患严重的汕头潮南区、潮阳区捐款300万元,以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同时,他还呼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企业家伸出援手,助力灾民重建家园。
陈经纬认为,人行正道、业走正路,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企业的良性发展不在于资产规模有多大,也不在于行业排名有多靠前,而是看企业家行的正道,企业发展走的正路。如果不坚守正道,你不可能赢得社会的信任,也不可能做成优良的品牌。
陈经纬对记者说,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强、中国的百年老店,哪个不走正路能够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诚信经营、科学发展。一个坚持行正道、走正路的企业,必将赢得同行和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取得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商之道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回馈社会是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陈经纬一路走来,始终坚守着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城市负责的一个现代优秀企业家的商业准则。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的经纬地产项目,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可靠的质量,还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投资空间。取信于民,用信于民,陈经纬旗下的经纬集团在社会的赞誉声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一颗跳动的音符。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句话深刻地演绎了陈经纬的企业经营之道。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资源,如果没有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就无法整合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整个企业的提升。如果急于求成、盲目扩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缺、管理失控、企业和员工超负荷运作,甚至倒闭破产,将由此带来债务、下岗、失业等问题,更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与不和谐。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勇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赋予企业真正的价值取向。陈经纬表示,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不会干扰企业的发展,反而会赢得放量性增长。企业除了经济实体的角色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社会公民。它存在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因此,企业经营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还要考虑自己的合作伙伴,考虑与企业共进退的员工,考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最佳结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才是企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大逻辑中,每一个企业,无论自觉与否,都置身其中,无法躲避,惟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积极面对、乘势而上。陈经纬认为,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局面,在这种变化中必然会承受很大心理压力,产生种种不适应的思想困惑。面对新常态,要有好心态,要摆脱换档焦虑,要摆脱创新惰性,要摆脱速度情结,从微创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以量变求质变。
他笑着对记者说,民营企业要适应新常态,突破口就在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一道“大关”,需要迈许多“小坎”,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必然经受痛苦、付出代价,却又不得不过。对此,在守法经营的前提下,只有依靠自身内涵式发展,在技术标准、人才储备、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做足准备,对生产布局、产品前景、商业模式、市场容量等做好论证,才能做出理性决策。民营企业要争取在引领新常态中有新作为,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勇于探索,敢于试错,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努力走在时代前头。
陈经纬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不创新就是等死,所以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搞创新,以创新来驱动,积极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向高科技方向去发展。中小企业不能像以前那样,为了降低成本而浪费资源,大搞粗放式的发展,这种做法一定要改变。要提升企业的高科技含量,重视环境的保护,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经纬说,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保持部分传统产业非常必要。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除较好的央企外,制造业普遍是大而不强,以生产原材料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甚至有些制造业还存在破坏环境的问题,少数人因为成本原因破坏环境昧着良心赚钱。这与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有很大距离。
陈经纬认为,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过去,非公有制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发展,许多靠的是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现在这种现象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已走到了尽头。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应当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确定创新突破口,以创新提升品质,以创新打造品牌;要敢于突破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维,推陈出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促发展;要敢于向市场要利润,向市场要发展,以高要求、高目标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在内地经商多年,陈经纬积累了丰富经验,备受同行推崇。陈经纬说,虽然内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但尚有部分港商对于现行规范不够理解,对于内地投资政策还是比较陌生。他认为,港企前往内地发展、参与内地建设,不但使港人得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也能促进祖国发展,还能增强港人对于国家的认知和凝聚力。
这么多年来,港企进内地,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还有企业背后潜在的巨大国际市场,这些对于内地民营企业的改造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而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港企能给内地企业带来国际化经验。因此,他要做好桥梁,引港企走进来,促内企走出去。endprint
为“一带一路”
建言献策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作为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沿线各国积极响应。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陈经纬对此也是深思熟虑建言献策。他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就是通过我国和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也为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陈经纬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就总体而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已从净引进外来投资国,逐渐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基本实现了从引进外资到资本输出的转变。我国现有超过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中国企业家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也很大,这几年在对外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绩效。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有关对外投资的内容比较多,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百废待兴,非常需要外来投资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是,粗放式的发展已导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而一些在我们国内产能过剩的产业,却恰恰是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常需要的,如果能够把这些产能过剩的产业有的放矢地迁移到这些国家,既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也可以为这些产业找到出路,不失为共赢之举。
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港澳地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当中,更应当充分发挥好香港作为桥头的作用。
香港是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大量国际资金来到香港积聚,然后进入内地和其他地方;内地通过香港作为跳板,寻找项目、资金“引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的资金基本上是经过香港进来的,直至今日我国利用外资的60%以上仍然从香港引入。
香港的这种“跳板、桥梁、窗口”作用是无法取代的,这也造就了她作为“自由港”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中央政府提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之后,已经引起香港特区政府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完全有条件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做出特殊贡献。
海外华人华侨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们在配合国家对外开放方面,以往也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而在当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这一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区,超过4000多万华侨华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商经济总量为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在东盟国家。华商经济实力增强,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公司约占70%。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经济相结合,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海外侨胞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他们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陈经纬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为包括国内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应很好地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应当注意到,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目前遇到较大的困难还在于融资的问题,以及对海外情况的熟悉程度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在那里融资是很困难的。为了有效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除了由国家提供贷款外,民营企业也可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到海外融资,然后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投资。
在谈到民营企业“走出去”后常因对驻在国情况不熟悉而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时,陈经纬认为,可向当地的华人华侨及社团求助。海外华人华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资源,他们熟悉驻在国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很熟悉,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
陈经纬指出,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在推动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亦可大有作为。推动、促使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和独特作用,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陈经纬建议: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鼓励和推动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社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指导;二、建立对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社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激励机制;三、在国家深化改革加速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深化国内民间工商界商协会“去行政化”改革同时,加强对全国工商联等有实力进行海外合作的工商界商协会的重点引导和扶持,赋予其更大活力和职能空间;四、可引导组织我国工商界与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加强合作,实现民心相通先行,提前为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五、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侨办、港澳办等政府机构建立与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常设性联系机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确保国家有关发展战略、思路的信息得以准确传达;六、发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设立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功能,广泛动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所在地广大华侨华人特别是领军企业参与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与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去深度融合发展。
点赞“四个全面”endprint
“我非常认真地研究和学习了‘四个全面的有关精神。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适时推出‘四个全面,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实现中国梦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为‘四个全面点赞!”陈经纬对记者说。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我们感觉非常好。就我们企业界而言,‘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最迫切需要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过去那种粗狂式的发展已经不可能也不会再有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简政放权,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尤其重要。一些不适应新时期,不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等,都需要深入改革,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达成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陈经纬说,“另外全面依法治国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有很多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经济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谈到法治中国建设时,陈经纬认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引领着国家经济发展步入了“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法治中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指出,法治中国的建设,对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不断深化改革,逐渐完善体制,到今日的建设“法治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不乏随波逐流靠打“擦边球”、钻空子谋求发展机会的企业,虽有不少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做法已不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我认为,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从事生产经营、规范企业内部治理、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守住企业依法经营底线。”
陈经纬最后说,在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广大民营企业家还应该注意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一点一滴,都来源于社会,理应积极回馈社会。我们要处理好各种经济合同关系,坚守契约精神,重信守诺,按照市场规则平等开展竞争,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积极承担照章纳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责任;自觉踊跃投身社会慈善事业,把企业健康发展、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统一于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之中,从而赢得安全、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最终实现更强更稳的发展。
陈经纬认为,不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各种企业都有许多发展的机遇,因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经纬集团仍然会按照既定的目标,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陈经纬,男,汉族,1948年9月生,广东潮阳县陈店镇人,无党派,大专学历,专业是纺织。现任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兼会长。
陈经纬30多年来精心耕耘,所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中国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陈经纬在企业发展上取得丰硕业绩的同时,十分热心各项社会工作及公益事业。多年来先后捐款支持教育事业、救灾、济困、福利慈善、文化事业、行业发展等捐款总额已超亿元人民币,多次被授予各种奖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