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波 焦爱玉
摘 要 结合教学实际,从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单亲学生的关爱、课程学习及微课的开发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微课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66-02
1 前言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大都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学生家里也基本配有微机,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齐文化特色的班级氛围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齐国古都临淄,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城。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所修的长城、孙武的《孙子兵法》、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等都诞生于此,而“百家争鸣”也来自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各种不同的学术派别,不分年龄和资历,都聚集在这里,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面对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搜集和整理齐文化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积极营造富有齐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师生共同设计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齐文化的人文内涵。如班徽、班级名片等均以“齐”字的美术图案为背景,教室布置也凸显齐文化特色,黑板上方晏子的名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四个大字,四周是班级在学校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奖状。教室的南北两侧张贴着学生书写的关于齐文化的名言警句,在后墙的学习园地上方是齐文化的代表作《管子》中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个大字。学习园地中是学生亲手创作的作文和绘画作品,每周进行一次更新。这些齐文化元素融入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营造出浓浓的齐文化氛围,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单亲学生的关爱
单亲学生问题是班级管理中一个需要特殊对待的重要问题。全班近50名学生中,单亲学生有3名。小伟,男,13岁,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经商,家庭比较富裕。可父母突然离婚,小伟和爸爸在一起生活,而爸爸忙于经商,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时常无暇过问。原本活泼好动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往;上课时经常走神,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由于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他便寻求一些精神寄托,晚上时常偷偷外出到游戏厅打游戏、聊天,有时彻夜不归,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意识到单亲学生境遇特别,心理状况复杂,生活中更需要亲情与关爱。于是积极探索对单亲学生的照顾问题。经过思考,决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每天至少一次单独询问其生活上的情况,与其谈心。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关爱他人,与人合作交流,向社会献爱心。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完善帮助计划,例如:每学期1~2次带到家中与其一块聚餐;在其生病时帮助治疗,重病时进行陪护;了解孩子的生日,在生日时用新颖的形式进行祝贺;每学期利用节假日或星期天带其逛商场、书店或外出郊游;每学期带领孩子去校卫生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查体。同时要求孩子做到: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在班内分管或参与1~2项工作,如管理花木、办手抄报等,并创造性地干好这些工作;培养一项业余爱好,结交1~2位情趣相投的朋友,真诚交往,对班内同学的困难热心帮助解决;主动料理家务,并学会简单地炒菜做饭;在爸(妈)生日时送上一份惊喜,在学校比赛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为班级争得荣誉。
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对单亲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方便快捷,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父母一样,时刻就在自己身边,时刻在关注自己的成长。这样既不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又实现了对学生特殊照顾的目的,促进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自主地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在班级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4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班主任一般身兼两职,既要培养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团体,又要做好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勇于自主探究、善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质量。而好玩是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一方面,班主任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和其他教师密切合作,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方法,在上课时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作用点,促进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提高教学实效,促进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如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结构复杂的技术不易掌握,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导致纪律混乱,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打闹斗玩的现象。而利用信息技术,把一些复杂的动作(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演示给学生,通过分解动作的要领和演示动作的全过程,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的学习中,避免了纪律涣散的现象,使学生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5 开发“校外习惯养成”微课程
良好的班级建设,不仅表现在校内,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校外,表现在离开教师的监督,自觉地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规范自己。基于这种认识,把“校外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微课程,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做到校内外统一和“知行”合一。
1)确定课程内容。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孝敬父母、低碳环保、公共秩序及人际交往,基本包含了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内涵,为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2)编写教材。为保证微课程的有效实施,使五分钟的微课程有据可依,开发《校外习惯养成教育》微课程教材。每课教材都按照“认知——行为——反思”的模式,分为“情境回放”“知识链接”“道德模范”“日行一善”和“我的收获”五个栏目,编写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不仅能发现自身问题,还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正面的教育,并通过“日行一善”栏目,把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3)制作PPT短片。短片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上,以一件小事或情境切入话题,逐步深入学生日常相关的行为习惯问题,进而进行剖析,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形式上,只出现生动的图片、音乐与文字,没有任何的话外音进行说教,而且每页文字尽量简练,不超过100字,目的是希望借用这种无声的手段,让学生在静静观看的同时,触动心灵,引起共鸣,进而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同时,把这些短片上传到网上进行资源的共享,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补充完善,以求达到自由、随机、精巧、实用的效果。
6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有利于班主任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方便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只要不断进行研究,定能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崔伟波,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焦爱玉,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小学(25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