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361006)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各项工作及经济事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本质上来分析,它产生于企业的发展目标,派生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派生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从根源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对企业的内部工作提供一定的保证,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从控制过程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分为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从控制目标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分为合规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资产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报告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并判断该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具有一定的框架以及含义,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才能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这也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具备的要素。
(一)评价方法要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内部控制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灵活性以及适用性是确保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的关键。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灵活性以及适用性将会直接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并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以及评价内容等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
(二)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对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是否全面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整体评价效果,评价的全面性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努力通过全面有效的内控评价来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从而保证汽车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其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助于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内部控制工作自身成本效益限制,内部控制评价也会存在一定的成本效益问题。如果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效益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济效益。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的成本效益性因素。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应努力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在考虑到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严格遵循着成本效益原则,切实有效地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益性,这是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施中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评价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在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文件资料、数据及其他可以佐证的材料进行评价,而这些都将构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证据。因此就要对评价时收集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加以关注。如果证据文件充分性与适当性不高,存在一些虚假成分或是缺少相关数据文件,那么对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相反,如果证据文件充分性与适当性较高,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见,评价时证据文件的适当性与充分性是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五)评价结论的客观公正
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展开综合的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将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评价的质量。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作为选择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重要依据,评价结论如果缺乏客观性与公正性,则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就越低,评价的结论也很难得到企业相关部门或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造成极大的制约,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则会降低风险,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详细评价方法。详细评价方法是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并被广泛地应用到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详细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标准作为主要参照物,并根据组成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要素进行评价;然后再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进而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详细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汽车制造内部控制风险的及时评估与分析,帮助管理者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实质性的漏洞。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详细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控制的详细评价方法
图2 内部控制的风险基础评价法
详细评价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评估。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价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完善,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的漏洞,以此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详细评价方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具有执行有效、操作简单的优势。详细评价方法的实施主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程序、设计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得出的结果将作为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终结果。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的应用型较强,并被诸多企业所应用。
(二)风险基础评价方法。对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采用风险基础评价的方法,具体步骤:(1)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有效地发现汽车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规避措施,从而有效地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重要的保障工作。(2)及时了解汽车制造企业针对存在的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也就是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从而提高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应对内部控制运行证据的识别和确定,了解证据是否合理、全面,一旦证据文件有效性不足,将会影响到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评价效果,甚至无法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将限制企业的发展。因此,风险基础评价方法的实施应重视对证据文件的识别和确定。(4)应重视对控制缺陷的评估,并判断其缺陷是否已经构成实质性的漏洞,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判断,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基础评价法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风险基础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报告进行关注,以及对披露风险和问题的关注,以便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时掌握各项风险因素,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了解风险因素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将评估控制目标作为控制起点;通过评价来对风险进行控制等。
风险基础评价方法的实施与详细评价法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风险基础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测试范围以及收集证据文件的情况下,主要是以风险评估作为基础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评价的成本效益;(2)风险基础方法的实施,首先要对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形势,并对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