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英
[摘要]西柏坡与井冈山、瑞金、延安同样是革命胜地,然而西柏坡的魅力却是独树一帜的。在这里,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里,决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命运;在这里,绘制了新中国蓝图!本文从情感因素、政治原因、地理原因、经济原因、群众基础等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共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而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使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共中央;西柏坡;选址;综述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谈起西柏坡的历史地位时,他曾深情地说:“西柏坡是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西柏坡与井冈山、瑞金、延安齐名,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四个“红色大本营”之一。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为什么选择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呢?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辨析。
一、情感因素——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关注平山县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就引起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注意。1945年6月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人观看歌剧《白毛女》。这是一部描写一名农村女子同恶霸地主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的故事,生活在平山县天桂山的贫困农民杨白劳,为了躲债,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杨白劳正在和女儿喜气洋洋地过除夕,这时,地主黄世仁带着家丁跑过来逼债,他们打死了杨白劳,抢走了喜儿,喜儿宁死不屈,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喜儿逃到了山上,躲进了山洞,年复一年不见阳光的山洞使喜儿的头发变白,成为了“白毛女”。抗战爆发后,这里成为革命根据地,人们把“白毛女”从山上找回来,从此,“白毛女”过上正常人生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深深地被剧情所感动,一边看戏一边流泪。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上台和剧组人员一一握手,唯独没有和扮演黄世仁的演员握手。剧组的人向毛泽东同志介绍“白毛女”的故事就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平山县。从此,平山县和“白毛女”的故事深深留在毛泽东同志的脑海中,毛泽东同志对“白毛女”的故乡平山县产生了深深的情结。
二、政治原因——国民党集中兵力攻打延安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6月,蒋介石在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以后,公开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内战,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自卫战争。蒋介石扬言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他举起两个拳头,一拳砸向陕甘宁解放区,一拳砸向山东解放区。蒋介石认为只要攻陷陕甘宁解放区,使中共中央机关无立足之地,共产党就会不战自乱。1947年3月13日,在胡宗南的指挥下,国民党集中了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犯陕甘宁解放区,延安已处于战争的前沿阵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延安指挥了抗日战争胜利,和延安的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陕甘宁解放区的军民决心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毛泽东却主张放弃延安。毛泽东说;“只要蒋介石占领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因为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都知道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他就会失去人心。”
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召开枣林沟会议,将中共中央分为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邓颖超等组成中央后委,到晋西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三、地理原因——西柏坡地理位置宜守难攻
1938年9月,当时的中共平山县委书记曹慕尧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毛泽东应邀来抗大作报告。毛泽东曾经询问过曹慕尧平山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曹慕尧说:“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两省交界处,东距石家庄仅40公里。全县自然地形西高东低,栉比倾斜,属山西台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为平原、丘陵,西部万山嵯峨,地势险要,绵延西部县境,有古长城断垣和多处关口,易守难攻,境内有滹沱河、冶河两大河流,另有12条支流,沿河两岸宜麦宜稻,物产丰富,平山县人民勤劳淳朴,很喜欢共产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斗争的聂荣臻把平山县西柏坡称为“我们晋察冀的乌克兰”。乌克兰是前苏联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建立独立的乌克兰共和国。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时,经常在乌克兰从事革命活动,使乌克兰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革命大本营。聂荣臻把平山县西柏坡称为“我们晋察冀的乌克兰”。可见,平山县西柏坡在聂荣臻心里的位置。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工委撤离延安,5月3日到达平山县,中央工委首先考虑的事情是要选择一个有利于指挥最后大决战的最佳位置。中央工委派朱德的秘书潘开文和齐明臣、余光文一起去实地考察和选址。据潘开文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联系;二是西柏坡是个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老百姓对我们都很热情;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他们三人一致向中央工委推荐选址西柏坡,认为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界处,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既适宜危难时向山里撤退,可固守太行;又便于胜利时向各个城市进军。刘少奇回忆起中央工委撤离延安临行时毛泽东的话以及聂荣臻对西柏坡的高度评价,经过和中央工委其他领导商议,并请示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同意,决定选址西柏坡作为指挥所。
四、经济原因——经济力量雄厚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滹沱河是一条多事之河,大小水灾年年都有,却从未危害过平山,固有“滹沱百害惟富平山”之说。滹沱河为平山县提供了13万亩水田、旱田25万亩、山坡地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种杂粮,夏收麦,秋收稻,一年收两季,全县最富的就是西柏坡村,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户,三百三十五口人,耕地六百六十六亩,平均每年收27万粮食,这是平山人的衣食之源。由于经济力量雄厚,平山县抗战期间在物力、财力方面对晋察冀边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聂荣臻在这里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时候,这个大粮仓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仅八年抗战期间,平山就缴纳公粮4533.16万斤,军鞋157.27万双。
五、群众基础——平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早在1931年,平山县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50人,并组建了平山县中心支部。1932年8月,中共第一届平山县委应运而生了。1935年成立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八支队。1937年9月,八路军来到平山。同年11月,1500名优秀儿女组成八路军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即“平山团”,在抗日前线屡建功勋。同年12月,成立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抗日人民武装和农工青妇商学抗日救国团体。抗日战争期间,平山县12065名青壮年参军,组成了7万人的武装自卫队。1938年7月,《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长篇采访通讯《一个不平凡的县》,详细报道了平山县抗日游击队和“平山团”的事迹,平山县再次以抗日模范县之名享誉全国,西柏坡成为抗日模范村。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良好。
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在抗战时期,全县以无计其数的物力、财力支援前线,“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就是平山人民为中国革命奉献一切的真实写照。下盘村妇救会主任戎冠秀,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护八路军伤员,带头送子参军,1944年2月,被晋察冀军区授予“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
1947年5月3日刘少奇、朱德带领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1948年3月20日,叶剑英率领中央后委机关到达西柏坡。1948年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机关到达西柏坡。1948年5月1日,前委、后委、工委合并。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到达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比喻为进京“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