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宸
[摘要]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完全胜利、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神圣、最伟大的解放战争。在这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中华儿女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是后人永远的精神财富。同时鉴于民族精神于一个民族发展而言的重要意义,研究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关联性,对于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精神;精神动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所以说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更是促进其实现共同理想与目标的强大内力。它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愿望与意志,为国家发展、民族前进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是民族精神折射得最为丰满、立体的历史阶段,因此探究这一阶段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于深入挖掘民族精神的现代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抗日战争前期中华民族不良的精神状态
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出于维系自身利益的需要,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晚清王朝的腐朽昏庸,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不断觉醒与加深,纷纷投入到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之中。但是与此相比,当时中华民族真正的统治者却是为求自保,宁可割地求和、赔款求安,置民族安危、人民生死于不顾,更无所谓动员社会、凝聚民族力量抵御外敌;外加仍有大多数国人在“安身立命”的思想指引下,对民族危机毫无感知。因此,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状态是萎靡的、盲目、逆来顺受的,是四分五裂、派系林立而又夹杂着崇洋媚外的愚昧气息。
二、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提供了契机
首先,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社会的进步以及历史的发展往往都是以经历巨大而沉重的危机与灾难为代价,并以战胜灾难、转危为安的过程确立民族的“新生”。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前仆后继的奋斗历史,更是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强化的发展史。民族危机引发社会变革,更呼吁越来越多的国人为民族崛起提供精神动力,而抗日战争的出现,恰恰为全民族强化其共同意识提供了强大的契机。
其次,抗日战争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注重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与风俗,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并企图灭亡中国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从深层次上唤醒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民族精神,也激发了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其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中华民族上下一心、“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心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得到全面发扬。同时伴随着抗战局面的层层递进,以及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壮大,抗日救亡运动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机构、各个产业之中,凝聚着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团结着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抵御外敌,共同抗争。
三、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作用
在抗日战争这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以及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抵御外敌等精神风貌为特征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得到了全面体现与升华,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的“升华”,对于理解抗日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促使中华民族在面对抗战不利局面的情况下,亦能坚定民族信念、上下团结一心,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从漫天阴霾当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以坚韧和积极的乐观精神,为全民族坚定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念,促使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之中最终走向了胜利。
其次,是民族气节与民族自尊心的发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强大的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心,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自信风貌的原因之所在。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正是促使许多仁人志士能够为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的关键所在。民族贫弱或许无法避免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但是民族无畏,就必然会赢得抗战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继承与发扬的有力表现与证明。
就结果而言,中华民族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维护了国家及民族的尊严;但就过程而言,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及孕育的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内核,使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上升为核心力量,并激励中华儿女永远为民族奋进提供力量,为民族复兴与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孟俭红.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光大[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04).
[2] 郜世奇.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论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