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红等
[摘要]西方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如果不理解这个不同,就不理解当西方和中国都在说着诸如人权、民主、自由、平等的时候,他们的涵义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在西方还掌握着话语权的情况下,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利的。
[关键词]思想基础;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真实的集体主义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理解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深刻阐明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适应、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目标方向。
但是我们对比中西核心价值观,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概念上不是没有重合的地方。尽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有鲜明的不同,但是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却是它们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立国之本。分析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价值的特殊性与共同性的问题。
承认价值的共同性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不到价值领域存在共同性,就无法解释人类文明纵向上的继承关系和横向上的借鉴关系,也就无法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但是同时,价值的共同性是分领域、分层次、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是由共同利益的差异决定的。在存在较多共同利益的领域或问题上,如科技进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卫生防疫、预防犯罪等,价值的共同性就较多,在体育竞技等领域也更容易达成价值共识。而在利益竞争、利益冲突较多的领域,价值的共同性就较少,如阶级关系、劳资关系等。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概念上可能会有重合的地方,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科学合理的地方,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也一定要首先明确我们的个性,明确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础有别于西方。比如中西方在核心价值观构建思想基础上的不同。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价值的本体论基础,那么怎么看待人就会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说,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是以“人权”为基本框架构建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人权”外延也不断地扩展,渗入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伦理生活。资本主义社会以资产阶级“人权”观念的法律形式为基石,构建了政治、经济和伦理制度。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归根结底都是属于资产阶级“人权”的范畴,是“人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的权利的实现,在于这个社会究竟能赋予每一个价值主体多大的基本权利。人权中最根本的一条,即“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西方的人权也好,其他的核心价值观也好,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在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它这里的人,指的是个人,它的人权的思路是通过个人对于社会的监督实现个人权利的最大化。
而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我们的以人为本的人是个人、群体和类相统一的现实的人。正是因为我们的人本与西方的人本相比,对人的理解不同,既把人看作类意义上、个体意义上的人,更强调人的社会性,所以在价值观上我们不仅仅主张个人的意义,而是强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我们关注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但最终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所有个人,也就是全体人民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我们追求富裕但是追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共同富裕;我们追求的民主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今天才这么关注弱势群体,才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这么迫切地要解决三农问题。
也就是说,虽然中西方都在强调人权,但是在什么是人权问题上,因为我们文化传统的不同,因为我们社会制度的不同,注定要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怎么看待人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其他的价值观念,像民主,自由,平等,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对人的看法不同,这些价值观念也就不同。而我们对人的看法的确是不同的。西方的人权及其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而我们的人权及其他核心价值观念是以集体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不理解这个思想基础的不同,就不能理解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二、真实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基础
集体主义倡导集体本位、社会本位,怎么理解集体主义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呢?这里关键是要理解“真实的集体”的涵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集体主义也要重新建构,赋予其新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集体主义的视野里再也不能忽视个人的权利和地位。一个真实的集体不应该靠牺牲个人的利益才保持自己的发展,而应该以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促进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己任。
早在150 多年前,马克思就针对当时社会的“虚幻的集体”本质提出了“真实的集体”这一论题。马克思提出的“真实的集体”是对“虚幻的集体”的根本否定。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虚幻的集体”,它只有利益共同体之名而无利益共同体之实。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消灭了私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每个人通过自由联合获得自由。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集体”是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是实现个人自由的条件。这种“真实的集体”是对未来的集体的一种预言,是人类美好未来共产主义的一种理想状态。“真实的集体”是理想的集体,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样的真实的集体是由每一个个人组成的,集体的利益反映着代表着每一个个人的利益,为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在这样的真实的集体里,以集体的利益为本,也就意味着以人民的利益的为本。以集体的利益为本,人民的利益为本,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理念,而且也是全社会各个阶层都要确立的理念。
“真实的集体”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其核心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真实的集体”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整套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我们今天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我国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作出的现实努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要追求一种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状态,“真实的集体”是其终极价值旨规。
[参考文献]
[1]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公方彬,崔春来,张明仓.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
本论文是2015年度河北省委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基础”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34